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2的文章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經莊嚴論》偈頌 2016年10月1日 མདོ་སྡེ་རྒྱན་ལས། 《經莊嚴論》載 བརྩོན་འགྲུས་ཀྱིས་ནི་སྲིད་སྤྱོད་འདོད་པ་འཐོབ། ། 精進謂能顯欲成臻獲 བརྩོན་འགྲུས་ཀྱིས་ནི་དག་པ་རབ་འགྱུར་ལྡན། ། 精進謂清淨極致圓滿 བརྩོན་འགྲུས་ཀྱིས་ནི་འཇིག་ཚོགས་འདས་ནས་གྲོལ། ། 精進謂滅種超逾解脫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經莊嚴論》偈頌 2016年10月1日 མདོ་སྡེ་རྒྱན་ལས། 《經莊嚴論》載 བརྩོན་འགྲུས་ཀྱིས་ནི་སྲིད་སྤྱོད་འདོད་པ་འཐོབ། ། 精進謂能顯欲成臻獲 བརྩོན་འགྲུས་ཀྱིས་ནི་དག་པ་རབ་འགྱུར་ལྡན། ། 精進謂清淨極致圓滿 བརྩོན་འགྲུས་ཀྱིས་ནི་འཇིག་ཚོགས་འདས་ནས་གྲོལ། ། 精進謂滅種超逾解脫 བརྩོན་འགྲུས་ཀྱིས་ནི་བྱང་ཆུབ་མཆོག་སངས་རྒྱས།། 精進謂菩提甚勝成佛 《經莊嚴論》載,具有精進波羅蜜的話,能獲得能顯之中的一切圓滿,所以精進是第一要。精進的本質是歡喜,有歡喜的精進,精進能讓能顯輪迴裡一切心求的事情都圓滿成功的,精進謂清淨圓滿的果位願變成。 精進波羅蜜的修行境界,能超越滅依的我執與我執所顯的一切。具有歡喜自在的大乘精進的話,究竟珍貴的菩提會達成,這是《經莊嚴論》裡所載的。 今天白天去醫院看我妹妹,但是妹妹到了晚上,身體狀況又變不好,所以就又去醫院看她,沒有空暇講法。 精進的本質是歡喜啊!有了精進的話,能顯輪迴裡能獲得心想事成。精進波羅蜜的修持存在的話,清淨圓滿的吉祥悉全獲得。精進修持圓滿的話,滅依五蘊等等有執我的一種感覺與執我顯現的一切都會超越的。有精進的話,也能獲得證悟大乘的菩提境界。 所以,精進就是我們在聞思修上面、解脫成佛上面不放棄。越忙的時候,越要有精進心;越累的時候,越要有精進波羅蜜來聞思修佛法的道理。 這精進的一種修持圓滿的道理,人生無常,願即身成佛。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中觀四百頌》偈頌 2016年9月30日 དབུ་མ་བཞི་བརྒྱ་བ་ལས། 《中觀四百頌》載 ཇི་ལྟར་མ་ནི་ཁྱད་པར་དུ།། 猶如母親尤為於 ནད་ཐེབས་བུ་ལ་གདུང་འགྱུར་བ།། 病兒極其慈護愛 དེབཞིན་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བརྩེ། །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中觀四百頌》偈頌 2016年9月30日 དབུ་མ་བཞི་བརྒྱ་བ་ལས། 《中觀四百頌》載 ཇི་ལྟར་མ་ནི་ཁྱད་པར་དུ།། 猶如母親尤為於 ནད་ཐེབས་བུ་ལ་གདུང་འགྱུར་བ།། 病兒極其慈護愛 དེབཞིན་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བརྩེ། ། 等同淨悟菩薩悲 དམ་པ་མིན་ལ་ཁྱད་པར་དུའོ།། 非尊覺者特意護 《中觀四百頌》裡所載,一位母親當她的小孩生病的時候,母親會特別慈悲地愛護他,因為這個小孩生病了。同樣的,淨悟菩薩雄心的佛子們,祂所愛護的眾生不是尊者、不是覺悟者,而是平凡的眾生,祂更加地愛護、更加地慈悲,為什麼呢?因為眾生都是沒有了悟情器世界的究竟真相,所以內心有執著的苦悶,幻想的執著,在生活中忙碌,這種眾生都是無法解脫。所以菩薩們、雄心菩薩們,特別、特別地愛護此種眾生,因為這些眾生不是覺悟者、也不是尊者。 尊者、覺悟者是修行成就、無上高點的境界者,祂有本事自己解脫,且俱全讓眾生解脫的力量;而凡夫眾生,自己無法解脫,也無法讓別人解脫成佛,因為能力不俱嘛! 如同前面所說的這個比喻,一個母親,她的小孩生病了,這個母親不管了,或是因為這個小孩很差勁而不管,母親是不會有這種想法的,反而會更加地愛護、更加地保護、更加地慈悲這個小孩的。 所以我們在修行當中,應該學習菩薩的精神,遇到貪、瞋、痴、傲慢、嫉妒強大之眾生的時候,對他有修持、對他有保護、對他有慈悲的力量都應俱全。 為什麼呢?因為凡夫眾生沒有自由,也沒有面對業及煩惱的智慧與勇氣,痛苦與無明是無法取消的。所以我們要擴大自己的慈悲心,練習增長自己的慈悲心,來愛護別人的一切,讓其解脫成佛,這些都是證得菩薩的一種覺悟的真理。 如同一個母親對待自己的小孩,當自己的小孩生病的時候,利益不了別人,利益不了自己的時候,母親一定會愛護他、慈悲他的。同樣的,我們在人群之中生活,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人群,就必須要用慈悲的心、用愛護的心、用善良的心來對待所有的旁人,以及人群之中有緣、無緣的眾生。 好,人生無常,願即身成佛。希望人人皆有成佛的資糧、有菩提心、有菩薩的精神來度過剩餘的人生。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中觀四百頌》偈頌 2016年9月29日 དབུ་མ་བཞི་བརྒྱ་བ་ལས། 《中觀四百頌》載 འཇིག་རྟེན་ཀུན་ལ་འཆི་བདག་སྒྲ།། 滅依悉全死主聲 ཇི་ལྟར་འཇིགས་པ་བསྐྱེད་འགྱུར་བ།། 猶如聽聞怖畏般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中觀四百頌》偈頌 2016年9月29日 དབུ་མ་བཞི་བརྒྱ་བ་ལས། 《中觀四百頌》載 འཇིག་རྟེན་ཀུན་ལ་འཆི་བདག་སྒྲ།། 滅依悉全死主聲 ཇི་ལྟར་འཇིགས་པ་བསྐྱེད་འགྱུར་བ།། 猶如聽聞怖畏般 དེ་བཞིན་ཀུན་མཁྱེན་སྒྲ་འདི་ནི།། 等同遍知名聲此 འཆི་བདག་ལ་ཡང་འཇིགས་པ་བསྐྱེད།། 死主亦會生恐懼 「滅依悉全死主聲,猶如聽聞怖畏般」,《中觀四百頌》裡所載,我們滅依世界,滅依是很容易滅掉的意思,因為這個世界所形成的物質也好、形成的一切都是有限的、無常之中存在的,所以是滅依啊!在滅依世界裡,最可怕的、最恐怖的就是死亡的聲音,面對死亡的聲音是最嚴重的一種聲音。 為什麼滅、死是這麼嚴重的一種恐懼可怕呢?因為在人的世界裡活在陽光燦爛下是舒服的嘛!而當聽到死亡的聲音的時候,變無常以後,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每一個眾生從生下來都要面對死亡,如同為了死亡而生下來的感覺,所以在生與死之間,死是人生最後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有很多痛苦,所以死亡是一種很可怕恐怖的聲音。 「等同遍知名聲此,死主亦會生恐懼」,在滅依世界裡,聽到死亡死主的聲音、無常的聲音是這麼可怕的。等同的,遍知如來佛的聲音,死主就怕這個聲音。所以我們要念「南摩 布達雅」、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上師等等,以及念一切脈風明點清淨菩提心的皈依偈。還有很多諸佛如來的名號,特別是遍知能仁釋迦的修行方道,可以讓無常的死主生起恐怖的。 輪迴世界、滅依世界裡最可怕的就是死主的聲音、死亡的聲音。死亡的聲音雖然可怕,可是釋迦能仁佛與諸佛如來的佛號,特別是能仁釋迦的名字、名號、名稱,這樣一種聲音,能仁釋迦如來講經教導的佛法也是,佛自己本身的佛號、名稱也是,還有教法、證法的佛法也是,果佛的一切功德也是,這些聲音一聽到,聽到的意思就是誰有觀想,對諸佛如來的法身、化身、報身有觀想,對諸佛如來的教導、教法、證法有修持,對諸佛如來的境界有禪坐之人,閻羅王死主也會怕他的。 滅依世界裡死主的聲音到處都有,人人都覺得可怕,因為不想死、不想面對無常。等同的,如來遍知佛的聲音、學習如來遍知佛的佛法、如來遍知佛的究竟果佛的功德都常在心中的時候,閻羅王等死主、無常也不會出現的。也就是說...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中觀四百頌》偈頌 2016年9月28日 དབུ་མ་བཞི་བརྒྱ་བ་ལས། 《中觀四百頌》載 སངས་རྒྱས་རྣམས་ཀྱི་གཡོ་བ་ནི།། 覺綻如來動盪謂 རྒྱུ་མེད་འགའ་ཡང་ཡོད་མིན་ཏེ།། 無有原因絲毫無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中觀四百頌》偈頌 2016年9月28日 དབུ་མ་བཞི་བརྒྱ་བ་ལས། 《中觀四百頌》載 སངས་རྒྱས་རྣམས་ཀྱི་གཡོ་བ་ནི།། 覺綻如來動盪謂 རྒྱུ་མེད་འགའ་ཡང་ཡོད་མིན་ཏེ།། 無有原因絲毫無 དབུགས་ཀྱང་སེམས་ཅན་རྣམས་ལ་ནི།། 呼吸亦是為眾生 སྨན་སླད་ཁོ་ནར་ཡང་དག་འབྱུང་།། 饒益之事唯獨現 「覺綻如來動盪謂,無有原因絲毫無」,《中觀四百頌》所載,一切覺綻如來佛的身口意,大大小小的一切動盪,無論是發心、或是語言、或是身體動盪一下,沒有原因,絲毫都沒有的,都是有原因的。如來佛菩薩身動起來、言動起來、心裡發心動起來等等任何一種動盪,身口意三門動起來的時候,是沒有原因的嗎?不是的,沒有原因,絲毫都沒有的。意思就是說,如來佛菩提心發起以後,增長福慧的資糧,發起四無量心、以六度波羅蜜來度化六道有情等等,每一件佛業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全都是有原因的。 「呼吸亦是為眾生,饒益之事唯獨現」,如來佛菩薩身口意的動盪是有原因的,不只是如此,如來佛菩薩連呼吸也是為了眾生,讓眾生現世得到「利」,究竟得到「樂」。現世得到「利」就是讓生病者變無病,讓貧苦者、貧窮者得財富,短命者變長壽,無富有者變富有,這些都是現世的利益,現世的利包括錢財、利益、名聲等等,就叫利。樂是解脫成佛、究竟的、智慧的快樂,究竟真實圓滿的快樂就叫樂。 如來佛連呼吸也是為了眾生,都是為了讓眾生得到利與樂的一種發心,讓眾生得到利與樂的一種動盪的行持與加持。佛的真理、佛的饒益有情的事業,為了眾生一直不停地在眾生面前出現,讓眾生獲得利樂的事業。 如來佛真的動盪起來發起菩提心,德相圓滿的佛身真的動盪起來,與六十妙具的聲音等等一動盪的時候,都利益到眾生。甚至如來佛的功德、無窮的力量形成了,因為如來佛在三大阿僧祇劫裡,如來佛的身體、不淨之肉體都已經清淨、透明、光明,三十二相八十隨形的樣貌是在久遠的三大阿僧祇劫的日子裡形成的;不淨的語言也都淨化了,六十妙音都形成了,一切妙音都俱全圓滿了;十地等等一切佛的智慧、慈悲、力量,也在久遠日子裡圓滿了。 所以,佛身到達哪裡,佛言到哪裡;佛言到達哪裡,佛心、智慧也到了哪裡;佛心到達哪裡,度化利益有情的事業也到哪裡。所以,如來佛菩薩一動盪的時候...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入中觀論》偈頌(下) 2016年9月27日 དབུ་མ་འཇུག་པ་ལས།། 《入中觀論》載 དཔལ་ལྡན་ཟླ་བས། 月稱菩薩云 སོ་སོའི་སྐྱེ་བོ་དང་ནི་རྒྱལ་སྲས་ཀྱིས།། 業生有情及永勝佛子 ཁྲོ་དང་བཟོད་པའི་སྐྱོན་ཡོན་རིག་བྱས་ཏེ།།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入中觀論》偈頌(下) 2016年9月27日 དབུ་མ་འཇུག་པ་ལས།། 《入中觀論》載 དཔལ་ལྡན་ཟླ་བས། 月稱菩薩云 སོ་སོའི་སྐྱེ་བོ་དང་ནི་རྒྱལ་སྲས་ཀྱིས།། 業生有情及永勝佛子 ཁྲོ་དང་བཟོད་པའི་སྐྱོན་ཡོན་རིག་བྱས་ཏེ།། 瞋怒忍辱缺患功德曉 མི་བཟོད་སྤངས་ནས་འཕགས་པའི་སྐྱེ་བོ་ཡིས།། 難行忍辱已離之尊者 བསྔགས་པའི་བཟོད་པ་རྟག་ཏུ་མྱུར་བསྟེན་བྱ།། 讚歎忍辱恆常速依憑 修持忍辱如前所說的一樣,究竟的緣起空性宣說出來的時候,也有人受不了而頭爆炸的,這也要能忍得了;因果緣起的一種甚深極細的道理,眾生心中放不下、忍不了的,也要能忍,這也是一種忍辱;苦悶的眾生傷心、悲心很強的時候,眾生自己的煩惱忍不了的也有,這也要忍得住;遇見對方是可悲、可惡的眾生,看起來是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眾生,每天總是想著自己要傷害誰,自己要得到什麼、自己要做什麼,看到每天都是壞心為主的人的時候,對他也要修持慈悲的忍辱,這功德很大嘛! 所以,忍辱之上,沒有比忍辱更大的善業;瞋恨之上,沒有比瞋恨更強的惡業。懂了這個道理以後,就是這四句偈頌明確的修行方式,可以使自己的心情時時刻刻都通順,對旁人而言,以忍辱的力量、忍辱的功德來影響所有的眾生、旁人等等有緣者。 我寫的忍這個字,忍上面有一個刀,下面有一個心,這個字的意思不錯。忍耐和忍辱就像一把銳利的刀割到心臟一樣的苦悶和痛苦,所以我們做人真的是不容易的。做了人以後,對方如果不是因生生世世的業及煩惱引起的話,對方應該也會改變的,所以要好好修持忍辱。 修持忍辱以後,看起來好像你怕小人的樣子,也有可能,但是有道理者忍了幾次以後,對方一定懂得一個真理,心裡面應該會明白,這是對方慈悲了我、忍辱了我,應該會這樣子想起來的,所以忍辱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強喔!所以我們要修持忍辱。 修持忍辱以後,容貌會莊嚴,心情淨鬆、乾淨鬆鬆的。修持忍辱以後,如同《入菩薩行論》所說的一樣,遇到忍辱的對象、遇到傷害者、施害者這樣忍辱對象的時候,就像找到摩尼寶藏一樣,找到放摩尼寶藏的倉庫一樣。找到摩尼寶藏以後會發財,遇到修持忍辱的對象以後,福德增長也是一種福德發財、智慧發財,所以修忍辱是...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入中觀論》偈頌(上) 2016年9月27日 དབུ་མ་འཇུག་པ་ལས།། 《入中觀論》載 དཔལ་ལྡན་ཟླ་བས། 月稱菩薩云 སོ་སོའི་སྐྱེ་བོ་དང་ནི་རྒྱལ་སྲས་ཀྱིས།། 業生有情及永勝佛子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入中觀論》偈頌(上) 2016年9月27日 དབུ་མ་འཇུག་པ་ལས།། 《入中觀論》載 དཔལ་ལྡན་ཟླ་བས། 月稱菩薩云 སོ་སོའི་སྐྱེ་བོ་དང་ནི་རྒྱལ་སྲས་ཀྱིས།། 業生有情及永勝佛子 ཁྲོ་དང་བཟོད་པའི་སྐྱོན་ཡོན་རིག་བྱས་ཏེ།། 瞋怒忍辱缺患功德曉 མི་བཟོད་སྤངས་ནས་འཕགས་པའི་སྐྱེ་བོ་ཡིས།། 難行忍辱已離之尊者 བསྔགས་པའི་བཟོད་པ་རྟག་ཏུ་མྱུར་བསྟེན་བྱ།། 讚歎忍辱恆常速依憑 「業生有情及永勝佛子,瞋怒忍辱缺患功德曉」,《入中論》載月稱菩薩云,各個業生的凡夫眾生和永勝佛子,這兩種自相續的情世界有情,以各個的業生凡夫眾生來說的話,他所發現的、所啟動的、所引起的、所展現出來的就是憤怒的,也是恨和瞋心的;以永勝佛子來說的話,他對恨心、瞋心的缺點都清楚地明瞭,對忍辱的一切功德也都非常清楚,所以這二者有情有不同心情的態度。 「難行忍辱已離之尊者」,說起難忍時,一切皆空的法界空性講出來的時候,很難受、很難忍的也有;有時候因果緣起、深密戲類的事情說出來,心裡放不下的、難忍的也有;別人因瞋心或貪心引起,對自己不理時,很難忍的;對自己、自己的親戚朋友、或是自己喜歡的人,別人對他們不客氣、有不好影響時,非常難忍嘛!對菩薩來說的話,難忍都是遠離了,難忍都是離開了。 「讚歎忍辱恆常速依憑」,對忍辱俱全的尊者菩薩而言,他認同讚美的就是修持忍辱、修誦忍辱、歡喜的忍辱、有智慧的忍辱。 而歡喜的忍辱是超越了努力,努力的忍辱也許心中的病會更加發作的,僅是勉強的努力、勉強的忍辱。歡喜的忍辱是有智慧的忍辱,明瞭對方的有情因貪瞋癡引起煩惱,讓我們修忍辱時,有智慧的看透他的業及煩惱的痛苦與窘迫,有智慧的看透他的業及煩惱的痛苦以後,自然展現出慈悲的心的時候,知道這種眾生都是很苦命之人,很慈悲歡喜自在地幫他、為他修忍辱、為他行忍辱、為他做忍辱的一切善德,這就是修持忍辱的偈頌,修持忍辱的本事。 很多經論裡都說了,忍辱是很難修的,瞋心是業障很強的。業障最強的是瞋心,最難修的是忍辱,而修成以後功德最強的也是忍辱,因此以思想背後的力量、思想背後的真理來修持忍辱,如此修持忍辱,使得覺悟者、尊者菩薩常常能遠離難忍的苦...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大寶珠論》偈頌 2016年9月26日 རིན་ཆེན་ཕྲེང་བ་ལས། 《大寶珠論》載 ཇི་ལྟར་མིག་ནི་འཁྲུལ་བ་ཡིས།། 猶如眼睛幻覺因 མགལ་མེའི་འཁོར་ལོ་འཛིན་བྱེད་པ།།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大寶珠論》偈頌 2016年9月26日 རིན་ཆེན་ཕྲེང་བ་ལས། 《大寶珠論》載 ཇི་ལྟར་མིག་ནི་འཁྲུལ་བ་ཡིས།། 猶如眼睛幻覺因 མགལ་མེའི་འཁོར་ལོ་འཛིན་བྱེད་པ།། 木尖火繞誤認圈 དེ་བཞིན་དབང་པོ་རྣམས་ཀྱིས་ནི།། 等同此般根等引 དེ་ལྟའི་ཡུལ་དག་འཛིན་པར་བྱེད 對境所識而持握 《大寶珠論》載「猶如眼睛幻覺因,木尖火繞誤認圈」,當眼睛產生幻覺的時候,眼睛是怎麼產生幻覺的呢?如果在一根木筷子或是一根大木棍的頂端點上火,沒有大火燃燒,但頂端有紅紅的火星,用手轉動木筷或木棍的時候,多少會出現火的圓圈,好像手環一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圓圈呢?因為眼睛產生了幻覺。用手轉動木棍,木棍頂端有火,火燃燒的木棍轉動時,形成了圈圈。事實上木棍的頂端有火而已,並沒有圈圈,但是手轉動以後,看起來變成有圈圈,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手轉動,而木棍頂端有火啊! 泥土或牛糞做成的爐灶裡燃燒木柴,筷子般的木柴或是粗一點的木柴燒了一截之後,拿出來,拿出來的木柴已經沒有火焰,只剩頂端上有火星,小孩子拿著燒過的木柴,在晚上暗暗的地方轉一轉,眼睛看起來像有一個火圈一樣,但是對境上並沒有火圈,為什麼會有火圈呢?因為眼睛花了,心裡認為有一個火圈,事實上對境並沒有一個火圈。一根木棍燃燒以後再熄火,火還沒完全滅掉,木棍轉一轉,頂端看起來變成一個圈圈,實際上,對境木棍和木棍頂端沒有圈圈,因為手轉動的緣起,所以變成有圈圈。 「等同此般根等引,對境所識而持握」,現在萬事萬物的一切對境,都是透過眼根等等五根來連接外境,事實上沒有任何究竟的存在,都是空性而生、空性而住、空性而滅的,可是卻不知道這是空性裡生出的一個道理而已。 如同前面所說眼睛產生幻覺,木棍的頂端被火燃燒,轉動木棍時,看起來像出現火圈一樣,但事實上對境根本沒有這個圈圈,可是心裡卻認定是這樣,這是因為眼睛產生幻覺而出現的。 我們的眼根看這些外境的時候,好像真實存在的樣子,事實上被火燃燒的小木棍,小朋友轉動木棍以後,頂端出現火圈圈一樣。現在我們所面對的對境,用眼睛看的時候,有好看的、不好看的;耳朵聽到的聲音有好聽的、不好聽的,透過每一個五根形成很多對境出來的。 事實上如同前面所說般,木棍頂端...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入中觀論》偈頌(下) 2016年9月25日 དབུ་མ་འཇུག་པ་ལས། 《入中觀論》載 དང་པོར་ང་ཞེས་བདག་ལ་ཞེན་གྱུར་ཞིང་།། 初始認我遂起執著我 བདག་གི་འདི་ཞེས་དངོས་ལ་ཆགས་བསྐྱེད་པ།། 我所我屬物項貪婪生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入中觀論》偈頌(下) 2016年9月25日 དབུ་མ་འཇུག་པ་ལས། 《入中觀論》載 དང་པོར་ང་ཞེས་བདག་ལ་ཞེན་གྱུར་ཞིང་།། 初始認我遂起執著我 བདག་གི་འདི་ཞེས་དངོས་ལ་ཆགས་བསྐྱེད་པ།། 我所我屬物項貪婪生 ཟོ་ཆུན་འཕྱན་ལྟར་རང་དབང་མེད་པ་ཡི།། 猶如水車轉般無自由 འགྲོ་ལ་སྙིང་རྗེར་གྱུར་གང་དེ་ལ་འདུད།། 趨赴有情興悲者頂禮 我之前經常說,有時候要慈悲自己,要看懂自己的一切,看透外在心的顯現、業及煩惱痛苦,都是有因的,沒有因是不會產生果。所以每一個眾生的業及煩惱引起的痛苦,都有一個因,在因上面下功夫、淨化,或是接受果報、用完這些果報後,業果不再產生在自己的身心之間,所以在果上面也要下功夫。 總之都是從有我執著的貪婪引起的,然後有他的執著、有我的執著、有我的項目、敵人、親人、人物事等等的執著引起所有的痛苦,全都是有我。「有我顯現千萬煩,無我三界苦幻停,淨我本智法界如,願我等有情了悟。」這是我很多年前在台北中心的牆壁上寫的。 「有我」存在的情況下,永遠都是痛苦的,「有我」的範圍下,永遠都是辛苦的,達到無我的境界的時候,才是一個究竟事實的道理。當達到無我的境界的時候,情器世界全都會看得很順的、融入得很快、進入無我空性裡也是很快的,所以無我的境界是最主要的。 現在尚未達到無我境界之中的眾生,還是要聞思修等等依次繼續學佛,在成就上面一直不停的認真、一直不停的了悟是最好的。特別是究竟大圓滿學習佛法者,共與不共成就的佛法都是跟上師學的、跟金剛師兄一起修的,都有三昧耶戒律的關係,大家從現在到永久成佛之間都不要放棄自己的解脫成佛的道路喔! 每天每天都要訓練的,像軍隊一樣,軍隊的訓練都是一二三、殺殺殺,這樣訓練的方式,每天都沒放棄過,從早上到晚上,時間到了就要做訓練;好比海浪一樣,時間到了波浪就湧進來,時間到了波浪就退出去,幾分鐘裡面波浪潮起潮退有多少次。同樣的,情器世界裡的萬事萬物,訓練的過程或是不中斷的過程是很重要的。 如同滴水一般,滴一滴水下去的時候,石頭不會被滴穿的,但是持續幾年的滴水,滴一下又停一下,這樣一直不停滴水的時候,連堅硬的石頭也會被滴穿的。人接受訓練是很重要的,我們身...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入中觀論》偈頌(上) 2016年9月25日 དབུ་མ་འཇུག་པ་ལས། 《入中觀論》載 དང་པོར་ང་ཞེས་བདག་ལ་ཞེན་གྱུར་ཞིང་།། 初始認我遂起執著我 བདག་གི་འདི་ཞེས་དངོས་ལ་ཆགས་བསྐྱེད་པ།། 我所我屬物項貪婪生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入中觀論》偈頌(上) 2016年9月25日 དབུ་མ་འཇུག་པ་ལས། 《入中觀論》載 དང་པོར་ང་ཞེས་བདག་ལ་ཞེན་གྱུར་ཞིང་།། 初始認我遂起執著我 བདག་གི་འདི་ཞེས་དངོས་ལ་ཆགས་བསྐྱེད་པ།། 我所我屬物項貪婪生 ཟོ་ཆུན་འཕྱན་ལྟར་རང་དབང་མེད་པ་ཡི།། 猶如水車轉般無自由 འགྲོ་ལ་སྙིང་རྗེར་གྱུར་གང་དེ་ལ་འདུད།། 趨赴有情興悲者頂禮 「初始認我遂起執著我」,《入中觀論》載,首先每一個輪迴眾生「有我」的執著都是非常強大,在沒有放下「有我」的執著的情況下,「有我」的執著擴大、執著、貪婪了,所以輪迴的源頭就是如此。 「我所我屬物項貪婪生」,「有我」以後,有「我的」出現了,「我的」出現以後,有我的部份、有我的物質、有我的任何執著項目都一一展現出來的時候,不停的貪婪起來,所以這就叫「有我」。 「猶如水車轉般無自由」,「有我」的二執都出現以後,就像過去的水車一般,從水深的地方將水拉上去一種木頭做的轉輪工具,不停地輪轉,沒有自由。 「趨赴有情興悲者頂禮」,這樣趨入輪迴的眾生都遍照流浪下去了,趨赴、幻想流浪的眾生首先有了第一個是「我」,第二個是有「我執」的執相的外境的、物質的項目都出現,人物事的執著都出現。如同水車輪轉一樣沒有自由的輪迴眾生出現的時候,對他們生起大慈大悲的覺悟者、諸佛如來前頂禮,或是對般若慈悲母頂禮啊! 源頭是有我、我、我這樣的執著出現了,堅定的、穩固的承認有一個「我」的存在,「我」是放不下的,「我」堅定穩固以後,「我的」部份都出來了,然後我的事、我的人、我的物等等都一直出現了,就像輪迴輪轉的水車般出現的。 上三道與下三道就好像汲水的水車的車輪一樣,有時候在水車的輪子上面,有時候在水車的輪子下面。同樣的,我們六道輪迴裡面,有時候在上三道的人界、天界,有時候在下三道的地獄道、餓鬼道,有時候在中等的阿修羅道、畜生道輪轉。 這樣輪轉輪迴的眾生沒有任何的自由,原因是第一、有了我執的心,有我執心以後就像在芒草之中過生活一樣,永不停的幻想、永不停的執著、永不停的業及煩惱的痛苦都會燃燒的,因為有「我」。有我的範圍裡再出現了有他的、其他的,就是我的敵人、我的親人、我的事情、我的物質等等都會出...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大珍寶珠》偈頌 2016年9月24日 《大珍寶珠》載 ཐེག་པ་ཆེན་པོ་གང་ཞིག་ལས།། 大覺階任其所述 སྙིང་རྗེ་སྔོན་བཏང་སྤྱོད་པ་ཀུན།། 先具慈悲心行持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大珍寶珠》偈頌 2016年9月24日 《大珍寶珠》載 ཐེག་པ་ཆེན་པོ་གང་ཞིག་ལས།། 大覺階任其所述 སྙིང་རྗེ་སྔོན་བཏང་སྤྱོད་པ་ཀུན།། 先具慈悲心行持 ཡེ་ཤེས་དྲི་མ་མེད་བཤད་པ།། 智慧無有污染宣 སེམས་ཡོད་སུ་ཞིག་དེ་ལ་སྨོད། ། 有心者不可詆矣 《大珍寶珠》載「大覺階任其所述,先具慈悲心行持」,大乘法門所教導講述的大乘的修行道路中,慈悲的心是唯一重要的究竟道路,是證悟成佛的道路,所以大乘的一切法門之中,首先要有的是慈悲心。 昨天我也講了慈悲心、菩提心、無二智慧的心,無二智慧的心與菩提心的根源也是慈悲心。所以慈悲心是所有大乘修行境界的根道果裡面,唯一所要的一種究竟之道。如果有慈悲心究竟之道在前面,再行持大乘的修行都可以變為成佛之道的福德,累積成佛的福德,也是增長智慧的源頭。 「智慧無有污染宣,有心者不可詆矣」,無污染的究竟果佛智慧的源頭和因緣也是慈悲的心。所以會說不要慈悲心、慈悲心有問題的人,是不可能有的。因此我們是修行成道過程的大乘學習者,是不會說慈悲心有壞處的,不可能這麼說的,所以慈悲心是唯一成佛之道路。 例如要結一顆果實、長成一朵花、長出一顆青稞米,種子就是慈悲的心,過程中加水灌溉,加上地水火風的組合,結果才能生長出這些作物。同樣的,花草樹木的種子也是慈悲心,再加上適當的陽光、讓它不會乾枯的水,這樣的順緣,也是慈悲的心。 如果佛果是一朵花,要讓花結成果實的話,種子就是慈悲的心;佛果的樹木要茁壯生長的話,中間需要加的水,也是慈悲的心,所以慈悲心是唯一成佛究竟的道路,故而月稱菩薩在所造的《入中觀論》一開頭,就直接頂禮慈悲的心。 一切有情都是因幻想、執著、我執而繼續在輪迴輪轉的,想要脫離輪迴、達成究竟成佛的果位,非常需要有無二智慧的心,有了無二智慧的心以後,方能達成成佛的果位。總之,慈悲的心、無二智慧的心、菩提心,事實上都是一體二面、都是非常需要的。 發起菩提心、有了願菩提心,就如同有了種子一樣,而且要有一直不停地加水,不讓種子乾枯的水就是慈悲的心,所以不能沒有慈悲心。 慈悲心就是大乘成佛之道的一個主要的「因」,也是「種子」,也是「道路」,有了慈悲心以後,就會有一切大乘成佛根道果的修行機會和成就證悟的機會。 我們要每...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入中觀論》偈頌 2016年9月23日 དབུ་མ་འཇུག་པ་ལས། 《入中觀論》載 ཉན་ཐོས་སངས་རྒྱས་འབྲིང་རྣམས་ཐུབ་དབང་སྐྱེས།། 聲聞獨覺乃由能仁生 སངས་རྒྱས་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ལས་འཁྲུངས་ཤིང་།། 覺綻如來由菩薩生顯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入中觀論》偈頌 2016年9月23日 དབུ་མ་འཇུག་པ་ལས། 《入中觀論》載 ཉན་ཐོས་སངས་རྒྱས་འབྲིང་རྣམས་ཐུབ་དབང་སྐྱེས།། 聲聞獨覺乃由能仁生 སངས་རྒྱས་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ལས་འཁྲུངས་ཤིང་།། 覺綻如來由菩薩生顯 སྙིང་རྗེའི་སེམས་དང་གཉིས་སུ་མེད་བློ་དང་།། 慈悲心與無二睿慧及 བྱང་ཆུབ་སེམས་ནི་རྒྱལ་སྲས་རྣམས་ཀྱི་རྒྱུ།། 菩提心謂永勝佛子因 「聲聞獨覺乃由能仁生」,《入中觀論》一開頭頂禮的部分,聲聞乘與獨覺乘的名稱可以說是中等的解脫覺綻佛,聲聞乘與獨覺乘眾們,是由能仁釋迦佛陀產生出來的。因為聲聞乘在成道過程一直聽聞佛所講述的佛法,屬於小乘;獨覺乘也是依靠佛,在最後的一生,獨覺乘自己依靠十二緣起而證悟的,但之前的修行成道都是依靠佛。 再說一遍,聲聞乘本來都是一直聽聞佛的講法,而產生展現出來聲聞乘;獨覺乘是曾經聽聞過佛的一切教法和證法的佛法,在最後的一生證悟緣起之法的獨覺乘,因此聲聞乘與獨覺乘兩者都是由能仁佛展現出來,或是由能仁佛產生出來的。 「覺綻如來由菩薩生顯」,佛是從那裡生顯出來的呢?佛是從菩薩裡生顯出來的。 為什麼佛是從菩薩生顯出來的呢?因為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究竟成道一開始的源頭,所以佛是從菩薩展現出來的。佛成道的過程,菩薩持握菩提心,具有菩提心之後,從菩薩變成佛,所以佛從菩薩展現出來的。 能仁伏德越、釋迦牟尼和其他法界臻諸佛都親見文殊菩薩,因為文殊菩薩是智慧化現一切佛的總顯,祂讓諸佛掌握菩提心,而後變成菩薩、變成佛。所以佛是由菩薩展現出來的,也就是說具有菩提心的菩薩,繼而展現出來佛。以因而言,法界臻諸佛都是由菩薩生顯出來的,是故佛是由菩薩生顯出來的。 「慈悲心與無二睿慧及,菩提心謂永勝佛子因」,前述聲聞乘與獨覺乘是由佛生顯出來的,佛是由菩薩生顯出來的。那麼菩薩是從那裡生顯出來的呢?菩薩就是由所謂的大慈大悲的慈悲心和無二的智慧,無二的智慧就是一種空性明悟的智慧,再加上菩提心,這三種因展現出來菩薩。所以慈悲的心與無二智慧空性境界的智慧,二者也是菩薩的源頭。而這二者是從那裡產生的呢?也是從慈悲裡展現出來的,因此慈悲是唯一生顯菩薩的源頭。 有三個因,第...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中觀根本般若頌》偈頌 2016年9月22日 《中觀根本般若頌》載 རྨི་ལམ་ཇི་བཞིན་སྒྱུ་མ་བཞིན། ། 猶如夢般魔術般 དྲི་ཟའི་གྲོང་ཁྱེར་ཇི་བཞིན་དུ།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中觀根本般若頌》偈頌 2016年9月22日 《中觀根本般若頌》載 རྨི་ལམ་ཇི་བཞིན་སྒྱུ་མ་བཞིན། ། 猶如夢般魔術般 དྲི་ཟའི་གྲོང་ཁྱེར་ཇི་བཞིན་དུ། 尋香城般之模樣 དེ་བཞིན་སྐྱེ་དང་དེ་བཞིན་གནས། ། 生及此乃住世際 དེ་བཞིན་དུ་ནི་འཇིག་པ་གསུངས། ། 等同此般滅宣説 ཞེས་སོ། ། 如述 《中觀根本般若頌》載「猶如夢般魔術般,尋香城般之模樣」,夢、魔術、尋香城的比喻。產生夢的時候,在生的時候、在的時候、滅的時候,都是從未生過、從未在過、從來沒有滅過,真實顯現出來就是如此。猶如魔術師變出一種幻術般,事實上這些魔術裡厲害的人等等,從來都沒有產生過、沒有在過、沒有滅過。尋香城也是一種突然的展現,生、住、滅都沒有的。 「生及此乃住世際,等同此般滅宣説」,同樣的,我們此生當中的「生」,等同活在此生的「在」,同樣的「滅」掉,都與前述的夢、魔術、尋香城一樣,從來沒有生過、沒有在過、也沒有滅過的一個景象顯現。 要知道真實生住滅的人生、生住滅的世界,其本體就是空性而生、空性而在、空性而滅,從未生過、從未在過、從未滅過的一個真實見解。如此證悟之後,生出以後的住、滅的執著、恐怖、痛苦等等都是無有、沒有的,因為已經知道生住滅本體空性的樣貌。 如果沒有知道的話,夢中顯現的人「生」出來、這個人「在」的好壞的事情,夢中示現出來「滅」掉的、不在的等等,在夢的當時宛如真實的樣子,但是一旦夢醒了以後,一切都是虛相。 魔術師變出來的魔術作品,當時看起來像是真實的樣子,最後表演結束以後,如同看電視一樣,也不是一個真實的東西,是變出來的一種幻術。 人生的生滅住即是猶如這般,而我們卻在生住滅的這個觀念上,執著、二心、分別而痛苦了無數。所以如果能些許知道究竟空性的真理、些許了悟究竟空性的境界、些許練習究竟空性的道理的話,會有一定的幫助。 「生」出來的世界裡、外在的顯現、內在的心情、人物事等等都是「生」,現在我們眼睛等心識裡看到的都是「在」的樣子,以後就是「滅」的樣子。粗部的滅是以後滅,細部的滅是剎那之間也有滅的,直接滅是不太懂的,因為自相續裡不知道,看起來是不知道嘛!認為去年的江流和今年的江流是一樣的看待。所以粗部要滅的時候,會出現一種...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龍樹菩薩所著《迴淨論》偈頌 2016年9月21日 རྩོད་བཟློག་ལས། 《迴淨論》(龍樹菩薩所著) ཐ་སྙད་ལ་ནི་མ་བརྟེན་པར། ། 名詞乃若無憑依 དམ་པའི་དོན་ནི་རྟོགས་མི་འགྱུར། ། 珍貴究意無悟證 དམ་པའི་དོན་ནི་མ་རྟོགས་ན། ། 珍貴究意若無悟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龍樹菩薩所著《迴淨論》偈頌 2016年9月21日 རྩོད་བཟློག་ལས། 《迴淨論》(龍樹菩薩所著) ཐ་སྙད་ལ་ནི་མ་བརྟེན་པར། ། 名詞乃若無憑依 དམ་པའི་དོན་ནི་རྟོགས་མི་འགྱུར། ། 珍貴究意無悟證 དམ་པའི་དོན་ནི་མ་རྟོགས་ན། ། 珍貴究意若無悟 མྱ་ངན་འདས་པ་ཐོབ་མི་འགྱུར། ། 涅槃則為無法得 《迴淨論》是迴遮外道的見解,針對常見者、斷見者的有些說明迴遮過去所造論,是龍樹菩薩創造的六種中觀之一。 「名詞乃若無憑依」,如果沒有依靠名詞、沒有運用名詞,也不知道名詞的意思,在名相上都沒有依止的話,珍貴究竟的佛法涵義、事實空性究竟的真義都無法了悟,因為連名詞也沒有了解。 「珍貴究意無悟證」,自修的名詞、所用的名相都沒有了解的話,究竟珍貴的名詞其中最主要的內容,也是無法悟證、證悟不了的。 「珍貴究意若無悟,涅槃則為無法得」,究竟珍貴的真義見解沒有證悟的話,涅槃的功德、果佛的功德都是無法得到的、沒有辦法得到的。 你想想看,若是聽聞、思考、修持佛法的所有名相都沒有依止的話,修持究竟的涵義都是無法了悟、究竟的涵義都不知道的;修持究竟的見解沒有證悟的時候,涅槃的一切德相圓滿的功德都是無法獲得。因為一個依靠一個,所以名詞方面是很重要的。 依靠名詞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依靠教法證法的一切教法,就可以獲得究竟證法的一切力量與功德的意思。一切都是空性,一切都是性空緣起存在,但是如果沒有依靠名詞、無法了悟事實空性究竟的真義,而全都放在空性裡的話,也是沒有辦法了悟真正的空性;或是全都放在名相上,在名詞上打轉也是不行的。透過名相聞思修的過程,究竟勝義諦的見解都會證悟的;當了悟真正究竟空性境界的時候,涅槃寂靜是很容易得到的。 所以聽聞佛法是很重要的,在學習成佛道路上一起努力之人,當身心分離的時候,除了佛法以外,其它用途不大的。人老了以後,遇到老病死的時候,佛法具有最大的好處。 從現在開始,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聞思修佛法的名相、名詞,以及究竟的大圓滿法或是無上修行境界的佛法,將之運用在自己的心中,如此行持時,能獲得真正究竟圓滿的真理。 我們人人都能理解、人人都能想到、人人都能知道每天的當下,對於念誦的所有儀軌上的名相、名詞都能依止,同時能理解...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龍樹菩薩所造《中觀寶燈》偈頌 2016年9月21日 དབུ་མ་རིན་ཆེན་སྒྲོན་མར་ཀླུ་སྒྲུབ་ཀྱིས། ། 《中觀寶燈》載龍樹菩薩云 དངོས་པོར་ཁས་ལེན་ཡོད་ན་ནི། ། 物質見解若承認 དེ་ལ་ཆད་སོགས་འཇིགས་པ་འབྱུང༌། ། 斷見諸多恐怖現 དངོས་པོར་ཁས་ལེན་མེད་རྣམས་ལ །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龍樹菩薩所造《中觀寶燈》偈頌 2016年9月21日 དབུ་མ་རིན་ཆེན་སྒྲོན་མར་ཀླུ་སྒྲུབ་ཀྱིས། ། 《中觀寶燈》載龍樹菩薩云 དངོས་པོར་ཁས་ལེན་ཡོད་ན་ནི། ། 物質見解若承認 དེ་ལ་ཆད་སོགས་འཇིགས་པ་འབྱུང༌། ། 斷見諸多恐怖現 དངོས་པོར་ཁས་ལེན་མེད་རྣམས་ལ ། 物質見解無承認 ཆད་སོགས་འཇིགས་པ་ག་ལ་འབྱུང༌། ། 斷見諸恐則無現 龍樹菩薩所造《中觀寶燈》中的偈頌「物質見解若承認,斷見諸多恐怖現」,意思是說,假如有了物體、物質的執著,當產生斷見以後,即沒有辦法證悟究竟八不離戲的慧空真理,因為在睿智的駁斥下會出現可怕的見解,主要是它不究竟,所以會出現斷見等等見解。 「物質見解無承認,斷見諸恐則無現」,如果沒有承認物質、物體,在睿智的駁斥下,斷見產生的恐怖可怕如無法辯得過他人,無法證悟空性境界,這些都不會出現的。 物質有粗部的物質和細部的物質,現在我們眼睛看到的都是粗部物質;細部的物質是連一個跡象也是物質方面執著的項目。物質的意思是指沒有體空、沒有慧空、沒有離戲的空性。在「有」或「沒有」的範圍有執著的項目,這都是細部物質的執著,粗部物質的執著就是對我們所有看到外在景象這些物質的執著。 總結而言,若有物質的執著的話,斷見等等的恐怖會出現的;若是物質的執著都沒有的話,斷見等等一切的問題都無法成立的、不會存在的、不會出現的。 這代表證明什麼意思呢?在人世界裡有境界至高無上之人,在空性境界禪坐,在空性境界裡遍照修行境界。所以如果有空性境界的話,就不會有物質的執著,也不會有分別念所有大小粗部的執著。當沒有執著的時候,就不會有斷見、常見的執著項目,斷見、常見的恐怖可怕也不會出現。如果對物質的執著全都沒有的時候,就已進入離戲空性裡。 日常生活也是一樣,對粗部物質的執著很強的時候,心裡分別念的執著、細部的執著也是很強的時候,自己的心情是沒辦法解脫、沒辦法解開的。所以中庸、中間的道路就是,物質的執著或者細部的跡象等一切的執著全都要放掉,方法就是修習禪坐、在空性境界裡修行,這有非常大的幫助。 若是物質的執著和分別跡象的執著都沒有的話,修行證悟進步的機會是很大的。在這個世界上,粗部的物質執著太強的時候,就被所有...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龍樹菩薩所造《大寶珠》偈頌 2016年9月19日 རིན་ཆེན་ཕྲེང་བ་ལས། 《大寶珠》載 (龍樹菩薩所著) སངས་རྒྱས་རྣམས་ཀྱི་གཟུགས་སྐུ་འདིར། ། 覺綻化身此身軀 བསོད་ནམས་ཚོགས་ལས་བྱུང་བ་སྟེ། ། 福德豐俱其內現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龍樹菩薩所造《大寶珠》偈頌 2016年9月19日 རིན་ཆེན་ཕྲེང་བ་ལས། 《大寶珠》載 (龍樹菩薩所著) སངས་རྒྱས་རྣམས་ཀྱི་གཟུགས་སྐུ་འདིར། ། 覺綻化身此身軀 བསོད་ནམས་ཚོགས་ལས་བྱུང་བ་སྟེ། ། 福德豐俱其內現 ཆོས་ཀྱི་སྐུ་ནི་མདོར་བསྡུས་ནས། ། 法身此謂總言為 རྒྱལ་པོ་ཡེ་ཤེས་ཚོགས་ལས་འཁྲུངས། ། 智慧資糧王所生 དེ་ལྟ་བས་ནི་ཚོགས་འདི་གཉིས། ། 故而此二資糧謂 སངས་རྒྱས་ཉིད་ནི་འགྲུབ་པའི་རྒྱུ། ། 覺綻如來成就因 དེ་ལྟས་མདོར་ན་བསོད་ནམས་དང༌། ། 總結福德資糧與 ཡེ་ཤེས་དེ་ནི་རྟག་བརྟན་མཛོད། ། 智慧資糧恆穩具 龍樹菩薩所造的《大寶珠》裡的偈頌載「覺綻化身此身軀,福德豐俱其內現」,覺綻如來佛的四身,法身、報身、化身等的四身,是由福德資糧具足圓滿裡出現的。 「法身此謂總言為,智慧資糧王所生」,總結而言,法身是由智慧資糧王裡出現的。 「故而此二資糧謂,覺綻如來成就因」,福德資糧圓滿具足的時候,會得到化身佛國的淨土、佛國的功德、化身的果位;智慧資糧圓滿具足的時候,會圓滿獲得佛的法身,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二者是得到覺綻如來佛果位的主要源頭、俱全覺綻如來佛果位的主要原因,所以這二資糧是非常珍貴、非常主要的。 什麼是福德資糧呢?身口意所有相關的行善都是福德資糧;智慧資糧則是三輪體空的智慧,修持境界的高點與智慧相關的資糧有生圓次第、大菩提心、究竟菩提心、世俗菩提心禪坐的一切,都是智慧資糧的行持,因此究竟證悟空性的方式、究竟空性的智慧都叫做具足智慧資糧。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二者雙融的時候,就是成佛究竟的道路,這兩者都是成佛之因。 總結而言,福德資糧及智慧資糧需要長期穩固的,現在我們身口意裡,身和語言所做的大多都是與福德資糧相關的,心做出來、修出來的很多都是與智慧資糧相關的,所以身口意所作所行都是累積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很多經論裡載,福慧具足的人,思想圓滿;福慧具足的人,人生一切圓滿;福慧具足的人,事情做成一切圓滿。 我們每天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之間,行持福德資糧的機會有很多,因為可以在身口意推...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蓮花生大士所云偈頌》(下) 2016年9月18日 ཨོ་རྒྱན་པདྨས། 蓮花生大士云 སྤྱོད་ངན་རང་གིས་བྱས་ནས་དུས་ངན་ཟེར༔ 惡行自作卻云時代差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蓮花生大士所云偈頌》(下) 2016年9月18日 ཨོ་རྒྱན་པདྨས། 蓮花生大士云 སྤྱོད་ངན་རང་གིས་བྱས་ནས་དུས་ངན་ཟེར༔ 惡行自作卻云時代差 དུས་ནི་མི་འགྱུར་མི་རྣམས་འགྱུར་བ་ཡིན༔ 時代未變則因人心變 དེ་དུས་མི་ལ་བསོད་ནམས་སྙན་གྲགས་མེད༔ 爾後人無福報及名譽 པདྨ་ང་ལ་གསོལ་བ་རྒྱུན་དུ་ཐོབ༔ 對蓮師吾恆時常祈請 ཉིན་མོ་བྱུང་དུས་ཐུགས་རྗེ་ཆེན་པོ་སྒོམས༔ 白晝大慈大悲觀音想 སེམས་ཅན་དོན་དུ་སྙིང་པོ་མ་ཎི་དྲོངས༔ 為眾精髓六字嘛呢誦 ཕ་མ་རིགས་དྲུག་དྲིན་ལན་ཁྱེར་ཏེ་འོང་༔ 如母六道輪迴報恩行 མཚན་མོ་བྱུང་དུས་པད་འབྱུང་ང་ཉིད་སྒོམས༔ 夜晚觀想蓮花生源吾 རང་གི་དོན་དུ་བཛྲ་གུ་རུ་་དྲོངས༔ 為己班雜歌熱心咒念 སྙིགས་མའི་སེམས་ཅན་ཐམས་ཅད་ང་ཡིས་སྐྱོབ༔ 濁世末法眾生吾允救 དུས་གསུམ་རྒྱུན་ཆད་མེད་པར་ང་ཡིས་གཟིགས༔ 三世接續不輟吾看待 ངན་སོང་གསུམ་དུ་སྐྱེས་ཀྱང་བསླུ་རུ་འོང་༔ 惡道投生悉全吾救脫 任何外境的事情與內在的我執很強的兩者之間的人與物、人與事情,外在環境的善業也好、善相關的事也好、平凡相關也好、凡人世界也好,世出世間的一切外境,一個人如果是用一個「有我」的範圍、有我執心來做的時候,這件事情沒有這麼容易成功的、也沒有這麼容易順利的。 碰到這樣的問題的時候,自己有沒有敢面對的勇氣呢?直接停下來、直接接觸、直接刺破過去,這就是一種修行的磨練。 外在的事情遇到很多很多問題,遇到更多更多煩躁事情的時候,心中仍保有像金剛手菩薩一樣永遠不壞的力氣,是不容易的,可是還是要學習金剛手菩薩一樣的勇氣、增長金剛手菩薩一樣的勇氣,我就是這樣做起來的,不靠任何人、不求任何人、不執著任何人,只能憑自己的本事,看看自己有沒有這樣的本事,達成外境與事情圓滿。 而有些人連想也不敢想的,自己認為自己沒本事,其實不然,說不定自己的本事很強。因此情器世界裡的一...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蓮花生大士所云偈頌》(上) 2016年9月18日 ཨོ་རྒྱན་པདྨས། 蓮花生大士云 སྤྱོད་ངན་རང་གིས་བྱས་ནས་དུས་ངན་ཟེར༔ 惡行自作卻云時代差 དུས་ནི་མི་འགྱུར་མི་རྣམས་འགྱུར་བ་ཡིན༔ 時代未變則因人心變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蓮花生大士所云偈頌》(上) 2016年9月18日 ཨོ་རྒྱན་པདྨས། 蓮花生大士云 སྤྱོད་ངན་རང་གིས་བྱས་ནས་དུས་ངན་ཟེར༔ 惡行自作卻云時代差 དུས་ནི་མི་འགྱུར་མི་རྣམས་འགྱུར་བ་ཡིན༔ 時代未變則因人心變 དེ་དུས་མི་ལ་བསོད་ནམས་སྙན་གྲགས་མེད༔ 爾後人無福報及名譽 པདྨ་ང་ལ་གསོལ་བ་རྒྱུན་དུ་ཐོབ༔ 對蓮師吾恆時常祈請 ཉིན་མོ་བྱུང་དུས་ཐུགས་རྗེ་ཆེན་པོ་སྒོམས༔ 白晝大慈大悲觀音想 སེམས་ཅན་དོན་དུ་སྙིང་པོ་མ་ཎི་དྲོངས༔ 為眾精髓六字嘛呢誦 ཕ་མ་རིགས་དྲུག་དྲིན་ལན་ཁྱེར་ཏེ་འོང་༔ 如母六道輪迴報恩行 མཚན་མོ་བྱུང་དུས་པད་འབྱུང་ང་ཉིད་སྒོམས༔ 夜晚觀想蓮花生源吾 རང་གི་དོན་དུ་བཛྲ་གུ་རུ་་དྲོངས༔ 為己班雜歌熱心咒念 སྙིགས་མའི་སེམས་ཅན་ཐམས་ཅད་ང་ཡིས་སྐྱོབ༔ 濁世末法眾生吾允救 དུས་གསུམ་རྒྱུན་ཆད་མེད་པར་ང་ཡིས་གཟིགས༔ 三世接續不輟吾看待 ངན་སོང་གསུམ་དུ་སྐྱེས་ཀྱང་བསླུ་རུ་འོང་༔ 惡道投生悉全吾救脫 「惡行自作卻云時代差」,很多人說現在時代不好,是末法時代。時代不好有一個「因」,如果沒有因緣,時代不會自然變不好,而「因」就是自己做了不淨之行為、不好之行為,因此看起來時代變成惡的時代的感覺。事實上自己的行持要有清淨善道的行為,因為缺乏清淨善道的行為,所以人們認為時代變不好了。 「時代未變則因人心變」,蓮花生大士在第二句偈頌裡說,世間是永不變的,是人變了、人心變了、人的見解變了、行持變了。所以不是世間變了、不是時代變了、不是時代變不好了,而是人自己變了。因此不是善的時代與善的世間變得比較不好,而是人變了、讓時代看起來也變了。 「爾後人無福報及名譽」,人心、人的見解、人的行持都變不好的時候,這時候的人們沒有福報,也沒有善增的名聲,文化善良的名聲都不見了,也沒有解脫之道德相的名聲。 「對蓮師吾恆時常祈請」,對我蓮花生大士要非常懇求祈請,要長期...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華嚴經》偈頌 2016年9月17日 ཕལ་པོ་ཆེ་ལས། 《華嚴經》載 བྱང་ཆུབ་རྒྱ་མཚོ་རབ་བརྙེས་གྱུར་ནས་ཀྱང༌། ། 菩提瀚海了悟臻證後 སེམས་ཅན་རྒྱ་མཚོ་རབ་ཏུ་སྨིན་བྱའི་ཕྱིར། ། 眾生瀚海覺悟以綻開 བྱང་ཆུབ་སེམས་བསྐྱེད་རྒྱ་མཚོ་སྟོན་མཛད་ཅིང༌། ། 菩提寶心瀚海明示之 མི་འགྲིབ་སྤྱོད་པ་རྒྱ་མཚོ་དུས་ཀུན་སྟོན། ། 菩提行持瀚海恆時現 བདེ་གཤེགས་རྣམས་ཀྱི་རྣམ་འཕྲུལ་དེ་འདྲའོ། ། 樂臻如來化現即此般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華嚴經》偈頌 2016年9月17日 ཕལ་པོ་ཆེ་ལས། 《華嚴經》載 བྱང་ཆུབ་རྒྱ་མཚོ་རབ་བརྙེས་གྱུར་ནས་ཀྱང༌། ། 菩提瀚海了悟臻證後 སེམས་ཅན་རྒྱ་མཚོ་རབ་ཏུ་སྨིན་བྱའི་ཕྱིར། ། 眾生瀚海覺悟以綻開 བྱང་ཆུབ་སེམས་བསྐྱེད་རྒྱ་མཚོ་སྟོན་མཛད་ཅིང༌། ། 菩提寶心瀚海明示之 མི་འགྲིབ་སྤྱོད་པ་རྒྱ་མཚོ་དུས་ཀུན་སྟོན། ། 菩提行持瀚海恆時現 བདེ་གཤེགས་རྣམས་ཀྱི་རྣམ་འཕྲུལ་དེ་འདྲའོ། ། 樂臻如來化現即此般 《華嚴經》裡的偈頌「菩提瀚海了悟臻證後,眾生瀚海覺悟以綻開」,意思就是說得證菩提心以後,其功德利益如海一樣的浩瀚。所以證得無窮、廣闊聖海般的菩提心以後,如海一樣的無邊眾生、有心識的眾生、無數的眾生,他們心中的五毒煩惱都會燃燒、淨化,菩提究竟的佛智都會盛開、綻開。 「菩提寶心瀚海明示之,菩提行持瀚海恆時現」,發起無上的菩提心,也是無窮如海一樣、無邊如海一樣都示現、明示、顯示出來,發起菩提心之後,菩提心永遠再不會減少的。如海般的菩提行持,也時時刻刻都會示現出來的。 「樂臻如來化現即此般」,樂臻如來佛的化現也如同上述所說的如海一樣、無窮無邊在各種有情的世界,以各種化現示現出來。 再說一遍,菩提聖海般的一切功德圓滿,臻得究竟無別的真理。這究竟之果位、究竟之功德是講不完、說不盡的極為多、極為廣,如大海一樣。究竟證悟菩提廣闊的功德,就是這麼大、如大海一樣的大。 以這廣大的功德來度化有情,來讓如海一樣多的天下有情,他們內心智慧慈悲的境界盛開。 所發起的菩提心不是短暫有限的,而是如海一樣的無量無邊,這樣發起菩提心示現出來的。同時,菩提行持也是如海一樣的廣大無窮無邊的,時時刻刻都是菩薩的行持。六度波羅蜜、四無量心等等的發心與行持都是永不退轉地展現出來。 因此,樂臻如來佛的化現也如同上述所說,菩提寶心證悟的時候,如海一樣廣大。所要度化有情眾生的數量也是如海一樣眾多,讓如海的無數眾生的內心綻開智慧慈悲。所發起的菩提心也是如海一樣廣大,不會減少、也不會退轉。菩提行持也是如海一樣的示現,樂臻佛的化現、示現出來的慈悲與智慧,也是如上述所說一樣,如海的廣大...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龍樹菩薩所云偈頌》(下) 2016年9月16日 ཀླུ་སྒྲུབ་ཀྱིས། 龍樹菩薩云 རྟེན་ཅིང་འབྲེལ་འབྱུང་མ་ཡིན་པའི། ། 緣起相連非是之 སྡུག་བསྔལ་ཡོད་པར་ག་ལ་འགྱུར། ། 痛苦存有非可能 མི་རྟག་སྡུག་བསྔལ་གསུངས་པ་དེ། ། 無常難苦宣説斯 རང་བཞིན་ཉིད་ལ་ཡོད་མ་ཡིན། ། 本質真貌無有矣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龍樹菩薩所云偈頌》(下) 2016年9月16日 ཀླུ་སྒྲུབ་ཀྱིས། 龍樹菩薩云 རྟེན་ཅིང་འབྲེལ་འབྱུང་མ་ཡིན་པའི། ། 緣起相連非是之 སྡུག་བསྔལ་ཡོད་པར་ག་ལ་འགྱུར། ། 痛苦存有非可能 མི་རྟག་སྡུག་བསྔལ་གསུངས་པ་དེ། ། 無常難苦宣説斯 རང་བཞིན་ཉིད་ལ་ཡོད་མ་ཡིན། ། 本質真貌無有矣 苦苦的東西、無常的事情也是,心中有究竟空性的真理的話,還是過得愉快的,不是臉上迫不得已的愉快,是從心中歡喜起來,因為本來究竟的真相就是這個樣子。 最近有人碰到這樣的問題,你們以後碰到這種問題的時候,人在能顯輪迴裡都會碰到的,這時要了知一切的痛苦、一切的不開心、一切的辛苦、一切的執著、一切的不順利,全都是空性裡面展現出來的緣起而所生的痛苦。 緣起而所生的痛苦,本質就是空性,已經悉全掌握了八不離戲的真理。這究竟真理裡緣起所生的痛苦、緣起示現的痛苦、痛苦的緣起、相連的痛苦、緣起相連的痛苦、痛苦相連的緣起,以究竟的角度而言,就是空性,心裡本體上面、真實上面,能這樣想的話,一切的一切都不會痛苦的,因為心放在本來的位置上面了。 心放在心的位置就是空性,心放在心的位置就是緣起之空性的真理,性空緣起真理相融就是心放在心的位置,如此一來,在情器世界裡,任何嚴重的事情都不太會干擾與擾動的。 但是還沒有成佛、還沒有當菩薩、還沒有當佛的時候,當然一切行苦都還存在。肉體身軀的人,有可能多多少少會有影響的。佛陀也曾在世俗的人面前說:「我背痛啊!我流血了啊!我的腳被芒草刺進去了。」等等示現給眾生看的樣子。 相信空性、學習空性、證悟空性、開悟空性之人,每一個人的程度不同,所以痛苦的程度也不同的、執著也不同的。有些人證悟空性的時候,就沒有執著,細類的執著也沒有,放棄、放掉、淨化一切我執煩惱,細類的執著也放掉了或淨化了;有的人正在學習空性、有些人正在開悟多多少少空性的時候,碰到苦苦,還有剛才所說的這些痛苦,也許受到的影響與窘迫不大。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心放在心的位置、心放在緣起上面,緣起的本質是空性,空性而顯的緣起,緣起有好的緣起、惡的緣起,但本質都是空性究竟的真理,這是龍樹菩薩所云偈頌中的涵義。 龍樹菩薩是匯集釋迦如來佛第二轉法輪所有教導的大木馬上師...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龍樹菩薩所云偈頌》(上) 2016年9月16日 ཀླུ་སྒྲུབ་ཀྱིས། 龍樹菩薩云 རྟེན་ཅིང་འབྲེལ་འབྱུང་མ་ཡིན་པའི། ། 緣起相連非是之 སྡུག་བསྔལ་ཡོད་པར་ག་ལ་འགྱུར། ། 痛苦存有非可能 མི་རྟག་སྡུག་བསྔལ་གསུངས་པ་དེ། ། 無常難苦宣説斯 རང་བཞིན་ཉིད་ལ་ཡོད་མ་ཡིན། ། 本質真貌無有矣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龍樹菩薩所云偈頌》(上) 2016年9月16日 ཀླུ་སྒྲུབ་ཀྱིས། 龍樹菩薩云 རྟེན་ཅིང་འབྲེལ་འབྱུང་མ་ཡིན་པའི། ། 緣起相連非是之 སྡུག་བསྔལ་ཡོད་པར་ག་ལ་འགྱུར། ། 痛苦存有非可能 མི་རྟག་སྡུག་བསྔལ་གསུངས་པ་དེ། ། 無常難苦宣説斯 རང་བཞིན་ཉིད་ལ་ཡོད་མ་ཡིན། ། 本質真貌無有矣 龍樹菩薩云:「緣起相連非是之,痛苦存有非可能」,意思就是說緣起相連、緣起續流、緣起的世界都是互相組合起來以外,沒有任何的痛苦執相,痛苦是沒有的。緣起是空性裡所生的,所以除了因緣和合的緣起以外,痛苦沒有一個堅定穩固、實相存在的樣子,不可能有痛苦的。 「無常難苦宣説斯」,佛聖宣講出來有關無常、痛苦的這些道理,在世俗的幻想續流者的面前有苦諦存在的樣子,也有集諦的業及煩惱存在的樣子,也有道諦來消除業及煩惱、滅諦來證悟的道理,在世俗的幻想續流者面前有無常、痛苦的樣子,但是以本體究竟事實來說,佛所宣講出的無常、痛苦都是沒有的。 「本質真貌無有矣」,意思就是說,以本質的原本真貌、以空性究竟的真理而言,沒有痛苦、也沒有無常,一切都是空性裡展現出來的因緣和合的緣起。 所以除了緣起以外,沒有痛苦。痛苦怎麼可能存在的呢?佛所宣說痛苦與無常的這些道理,在世俗執著強烈的習氣者面前,是一種幻想之中存在的樣子。以事實究竟而言、空性而言、八不離戲的真理而言,沒有痛苦和無常。 緣起的本質就是空性,空性的顯現就是緣起,緣起沒有痛苦、無常的一些景象存在的。但是一切痛苦、無常顯相出來的本質、原本就是究竟空性的一個真理,所以是不可能存在的,沒有痛苦和無常。 龍樹菩薩的意思就是說,因緣和合的相連以外,是沒有痛苦的。痛苦是一個堅定、穩固、獨立、事實真相的樣子是無法成立的,都是緣起而所生的。 而緣起的本質、緣起的真理就是空性,所以緣起而生的無常與痛苦,佛說世俗執著者才會有無常與痛苦。但是以事實究竟的本質來說,無常的本質、痛苦的本質都是究竟空性的真理,所以沒有痛苦、沒有無常,都是因緣和合的一種顯現,而顯現的本質就是究竟的空性。 我們每個人經常都會碰到痛苦、緊張、不舒服和無常,有些人要面對的是,上有老人家、下有小孩子、旁有殘廢的人,還要面對死亡的家人,又要...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入中觀論》偈頌 2016年9月15日 དབུ་མ་འཇུག་པ་ལས། 《入中觀論》載 དབང་པོ་རབ་རིབ་བཅས་པའི་བློ་གང་གིས།། 根具瞖病者之所生識 རབ་རིབ་མཐུ་ལས་སྐྲ་རྣམས་གང་མཐོང་བ།། 瞖障之因髮碎故見斯 དེ་བློ་ལ་ལྟོས་གཉིས་ཆར་བདེན་པ་སྟེ།། 以此境識二者俱為真 དོན་གསལ་མཐོང་ལ་གཉིས་ཀའང་བརྫུན་པ་ཡིན།། 真貌見識二者咸虛妄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入中觀論》偈頌 2016年9月15日 དབུ་མ་འཇུག་པ་ལས། 《入中觀論》載 དབང་པོ་རབ་རིབ་བཅས་པའི་བློ་གང་གིས།། 根具瞖病者之所生識 རབ་རིབ་མཐུ་ལས་སྐྲ་རྣམས་གང་མཐོང་བ།། 瞖障之因髮碎故見斯 དེ་བློ་ལ་ལྟོས་གཉིས་ཆར་བདེན་པ་སྟེ།། 以此境識二者俱為真 དོན་གསལ་མཐོང་ལ་གཉིས་ཀའང་བརྫུན་པ་ཡིན།། 真貌見識二者咸虛妄 《入中觀論》載「根具瞖病者之所生識」,是指眼根生病、變成視力模糊的心識者,他思想的心識裡看到的外境都是模糊的。偈頌第二句「瞖障之因髮碎故見斯」,意思是說眼根壞掉的原因,看東西的感覺好像碎碎的頭髮從天空降臨一樣。眼根有病、視力變模糊,這樣思想的心識者透過眼根看到的外境都是模糊的,所以模糊不清楚的原因是眼球病情所生的顯現,把原本沒有的東西,看成碎碎的頭髮。 「以此境識二者俱為真」,眼睛有病、視力模糊之人,和這個眼睛有病、視力模糊之人的心識,對這二者而言,眼睛有病、視力模糊不清楚之人的眼根所看到的對境,真的認為看到天空降臨細細的髮碎的樣子,思想中也認為所看到的是真實天空降臨細細的髮碎的樣子。這個人眼根出了問題、眼睛有病,所以他看到碎碎的髮碎,他認為這是真實的,不會想到這是虛相或假的。當初這個眼識,心識的識,透過眼根看到髮碎的樣子,這個看到的識,動盪的心識與眼根看到的外境,這二者都認為有髮碎存在。主要就是說,眼睛有病的這個人,對他的思想、心識而言,眼睛的心識或外境髮碎的顯現,思想認為這二者的顯現是存在的樣子。 因為眼球壞了,執著於所看到外境的髮碎,碎碎的頭髮,透過壞掉的眼球看到外境而有了心識,這個心識和外境髮碎這二者對這個眼球眼根壞掉的人而言,這二者都是真實有的樣子。這裡所謂的二者就是我前面說過的,髮碎是外境,透過有病的眼球的眼根二者認為真實有的樣子,所以眼睛的心識與外境的髮碎二者都是真實有的樣子。眼根壞掉的這個人現前,他外境的有很多髮碎的樣子,他知道的這個心識也認為真實有的樣子。 「真貌見識二者咸虛妄」,第四句說事實的真相,對於眼睛沒有任何視力模糊病情的人而言,他知道所看到外在髮碎的顯現和知道的心識二者都是虛假的,從未生過,從沒生過。外界的顯現與知道顯現的心識,對於眼...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入中論》偈頌(下) 2016年9月14日 དབུ་མ་འཇུག་པ་ལས།། 《入中觀論》載 又譯為《入中論》 རྨི་ལམ་ཇི་ལྟར་དེ་བཞིན་སད་འདིར་ཡང་།། 如夢似般甦醒之際亦 དངོས་རྣམས་བརྫུན་ཡིན་སེམས་དེ་ཡོད་མ་ཡིན།། 物相虛幻心亦是無有 སྤྱོད་ཡུལ་མེད་ཅིང་དབང་པོ་རྣམས་ཀྱང་མེད།། 受境無有根等亦無有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入中論》偈頌(下) 2016年9月14日 དབུ་མ་འཇུག་པ་ལས།། 《入中觀論》載 又譯為《入中論》 རྨི་ལམ་ཇི་ལྟར་དེ་བཞིན་སད་འདིར་ཡང་།། 如夢似般甦醒之際亦 དངོས་རྣམས་བརྫུན་ཡིན་སེམས་དེ་ཡོད་མ་ཡིན།། 物相虛幻心亦是無有 སྤྱོད་ཡུལ་མེད་ཅིང་དབང་པོ་རྣམས་ཀྱང་མེད།། 受境無有根等亦無有 今天我寫了一篇文章登載在家庭群組裡,我的大哥和弟弟們都是舒服享受地坐在各自家裡,也許心裡有一些些想法,但是都是很開心的,因為沒有生病,活生生的、很開心的,也許應該有關心,但是沒有因為生病而痛苦,沒病、沒死,所以有的人在家裡很開心地享受著。有的人是家人沒生病的享受著,他們對妹妹還是有關心,他們還活生生的、開心地活在自己的當下嘛! 有的人和桑巔卓噶一樣,身體有許多病情,住在和其他病人一起很臭味道的環境中,與痛苦窘迫的病人在一起,他要面對這樣的病苦,但是即使生病不舒服也要在享受之中,這也是一種業受的。 有些人像我表妹一樣,寶貴的生命結束了,執著的身體已經被老鷹吃掉了,心識流浪在六道輪迴或是在淨土裡,她已經去了他界,這也是一種業,各個業生的業。 而我哥哥、弟弟們各自舒服地坐在自己的世界裡,還是可以舒服的,因為活生生的嘛!而我妹妹等等現在在病房裡,活生生地正在感受病苦啊!另一位妹妹進入死苦裡,進入投生裡。如同我今天寫的這篇文章「各個業生」,有的人是舒服、有的人是普通的舒服、有的人是病了、有的人是不在了,所以各個眾生的業都是不一樣的。 不管是你的小孩、他的小孩、妳的先生、他的太太等等,所有家庭相關的人等全都是有生就有病、有生就會老、有生就會死,各個業力全都是不一樣的。如果業力全都是一樣的話,那麼世界上每一個人不就全都長得一樣高嗎?然而每一人的高度不可能都是一樣的,因為各個業生是不一樣的。 世界上所有人都遍照快樂嗎?這也是不一樣的;全都是痛苦嗎?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各個業生就是各個造業,各個受業,這就是輪迴世界。因此即使沒有證悟空性也是值得,最起碼也能理解這個道理。 這次我碰到兩個天大的問題,我把這兩個問題拿出來跟你們說,好像很了不起的樣子,跟你們說做什麼呢?因為你們都是對我最有信心、最相信的弟子,我相信這裡面大多數...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入中論》偈頌(中) 2016年9月14日 དབུ་མ་འཇུག་པ་ལས།། 《入中觀論》載 又譯為《入中論》 རྨི་ལམ་ཇི་ལྟར་དེ་བཞིན་སད་འདིར་ཡང་།། 如夢似般甦醒之際亦 དངོས་རྣམས་བརྫུན་ཡིན་སེམས་དེ་ཡོད་མ་ཡིན།། 物相虛幻心亦是無有 སྤྱོད་ཡུལ་མེད་ཅིང་དབང་པོ་རྣམས་ཀྱང་མེད།། 受境無有根等亦無有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入中論》偈頌(中) 2016年9月14日 དབུ་མ་འཇུག་པ་ལས།། 《入中觀論》載 又譯為《入中論》 རྨི་ལམ་ཇི་ལྟར་དེ་བཞིན་སད་འདིར་ཡང་།། 如夢似般甦醒之際亦 དངོས་རྣམས་བརྫུན་ཡིན་སེམས་དེ་ཡོད་མ་ཡིན།། 物相虛幻心亦是無有 སྤྱོད་ཡུལ་མེད་ཅིང་དབང་པོ་རྣམས་ཀྱང་མེད།། 受境無有根等亦無有 事實上,我也遇到這些很大的問題,意思就是說,活生生的我,我也有五根、我也有心識、眼識等等,外境則是我要面臨兩個妹妹的死與病,執著的對象、對境都有了,當這些全都來臨的時候,我也要修到以空性來看待,這些是空性裡示現出來分別而形成、習氣而生的一種顯相,兩個妹妹相關的所有人物事都能這樣看待的話,我的心裡有空性的真理,運用了空性的真理,所以心中產生了一些對治。若我有空性的真理用在心裡的話,那麼已經有了對治。 如果我沒有將一切皆空的空性真理用在心裡的話,當然我的人生除了身體以外,已碰到最大的問題示現出來了,我也已經是處於苦命之中,一定是不舒服嘛。 所以我希望無論我們碰到什麼樣的大問題,心中要觀想、心中要用心、心中運用空性的真理,從色開始到成佛之間一切外在的物體、一切外在的事情、一切外在的人都是由執著而生的二執心,有我的範圍、有他的範圍,這些執著的一切項目,若是我們都能用空性來對待的話,那麼就能看淺了很多、看淡了很多、痛苦也少了很多。 直接證悟空性來看這一切的時候,那麼就無別了、八不離戲了,一切細類的、複雜的、負面的、二執相的、不清淨的、有限的痛苦與苦悶等,全都是沒辦法產生的,因為心中產生了八不離戲的空性境界。即使境界沒有這麼高的,空性的觀念對正在透過聞思修來證悟空性的學習者、證悟空性的道理者,也有效果的。 所以碰到任何問題的時候,就要想到空性。例如這看起來是很大的問題,我的妹妹死了,是很大的問題,我的另一個妹妹快要面對可能會死或可能不死的問題,遇到這麼嚴重的問題的時候,我要如何看待呢?我遇到了這麼大的痛苦,我遇到了這麼辛苦的事情,面對這些問題,首先我用的方法是,以修行高的空性境界來看的話,這些都是空性裡所生的一種緣起的景象,空而顯、顯而空的一個道理,所以還好、還好,這樣想的話,我自己的心中已經得到證悟空性的真理,心裡就舒服...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入中論》偈頌(上) 2016年9月14日 དབུ་མ་འཇུག་པ་ལས།། 《入中觀論》載 又譯為《入中論》 རྨི་ལམ་ཇི་ལྟར་དེ་བཞིན་སད་འདིར་ཡང་།། 如夢似般甦醒之際亦 དངོས་རྣམས་བརྫུན་ཡིན་སེམས་དེ་ཡོད་མ་ཡིན།། 物相虛幻心亦是無有 སྤྱོད་ཡུལ་མེད་ཅིང་དབང་པོ་རྣམས་ཀྱང་མེད།། 受境無有根等亦無有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入中論》偈頌(上) 2016年9月14日 དབུ་མ་འཇུག་པ་ལས།། 《入中觀論》載 又譯為《入中論》 རྨི་ལམ་ཇི་ལྟར་དེ་བཞིན་སད་འདིར་ཡང་།། 如夢似般甦醒之際亦 དངོས་རྣམས་བརྫུན་ཡིན་སེམས་དེ་ཡོད་མ་ཡིན།། 物相虛幻心亦是無有 སྤྱོད་ཡུལ་མེད་ཅིང་དབང་པོ་རྣམས་ཀྱང་མེད།། 受境無有根等亦無有 《入中觀論》裡面我挑出幾句偈頌加以翻譯,再講給信心具足的弟子們聽。 「如夢似般甦醒之際亦」,這裡說到眼睛的眼根等五根,眼識,眼睛的心識、耳朵的識等五識,外在的色、受、想、行、識等等外境的一切,全部如同在夢中一般,一切悉全皆空。 事實上,我們的人生也是無有真實的一種虛相,是幻想所行持續流的一種輪迴而已啊!事實上就是沒有的。可是這偈頌裡提到,我們作夢的時候,一切都有了,夢境裡眼根也有、耳根也有,眼識、耳識也有,眼睛的心識、耳朵的心識也有,六根、六識都有了,對境擁有的色、受、想、行、識都宛如真實存在。於夢境中存在的種種,一睡醒的時候,一切都不在了,睡醒時悉全都融入於虛空中般,不見了。 「物相虛幻心亦是無有」,當我們睡醒以後,才知道這是夢中的景象。而睡醒後、白天活生生的我們,所看到萬事萬物的一切、萬事萬物的景象,也全都是虛相的空性而所生的幻覺,所以一切物體、物質相關的物相都是無有存在過,都是皆空的、都是虛相的、都是假的、都是不成立的。 如果物相悉全都是虛相、假的,虛相是一種空性的話,空性而顯的一種虛相的話,那麼心識是什麼樣子呢?我們內心的心識,也是無有的、沒有的,心識也是沒有的。 「受境無有根等亦無有」,沒有心識的時候,色、受、想、行、識等等,我們享受的對境,心識已經牽引過來的對境上面的一切,貪婪的、執著的一切的項目也是沒有。所以心識也沒有、五根也沒有了,對境外在的色、受、想、行、識等等五蘊的一切都是皆空、無有的。 執著的心識、眼睛的識、耳朵的識、鼻子的識、身體的識等,心識相關的一切都是皆空的。再加上心識與外境的識兩個連接起來,主要的觀點就是靠我們的根,眼根等等也都是虛相,空性所生的境而已,事實上沒有物體的、沒有心識的、沒有根的、沒有識等,外境的一切、受用的一切都是沒有的,所以全都是空性而所生、空性而存在、空性而被滅掉...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根本中觀頌般若》偈頌(下) 2016年9月13日 དབུ་མ་རྩ་བ་ཤེས་རབ་ལས། 《根本中觀頌般若》載 བདག་ལས་མ་ཡིན་གཞན་ལས་མིན། ། 自亦非是他亦非 གཉིས་ལས་མ་ཡིན་རྒྱུ་མེད་མིན། ། 二亦非是無因非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根本中觀頌般若》偈頌(下) 2016年9月13日 དབུ་མ་རྩ་བ་ཤེས་རབ་ལས། 《根本中觀頌般若》載 བདག་ལས་མ་ཡིན་གཞན་ལས་མིན། ། 自亦非是他亦非 གཉིས་ལས་མ་ཡིན་རྒྱུ་མེད་མིན། ། 二亦非是無因非 དངོས་པོ་གང་དག་གང་ན་ཡང༌། ། 諸法萬物任於何 སྐྱེ་བ་ནམ་ཡང་ཡོད་མ་ཡིན། ། 生乃恆時皆不然 沒有了悟空性的我們,無論住在何處、做什麼事情、想什麼事情、行什麼態度,都要以正確真實、究竟的正道來行持。 我們做人,對於空性沒有了悟,所以與不淨的世界很有緣,無明的心識態度、分別念形成的這個不淨世界與我們很有緣,這個時候就要說服自己的煩惱,淨化自己的煩惱、處理別人的煩惱、他人的煩惱等等,這些都要做到。 無論我們住在哪裡、做什麼、用什麼、吃什麼都要有一個責任心啊!意思就是說,我今天吃了三餐飯,我值得吃這個三餐飯嗎?因為我是不淨輪迴裡像一個小小的寵物一樣的一個人,如果你心中充滿了善的力量、心中充滿了善道、語中充滿了修行之力的話,那麼你吃三餐飯是值得的。還有在什麼地方、做什麼、用什麼,在這個地球上、這個房子裡、這個城市裡、這個家庭裡、這個人群裡等等,自己做了什麼、對自己有什麼樣的貢獻、淨化了多少自我的煩惱、或增長了多少自我善的行為、或是幫助了別人善業的增長、幫助了別人將多少不淨,不好的部分處理掉等等,這樣想到的時候,在這個地球上、這個處所裡、這個人群裡一切的一切的都是有效果的。 從古至今的菩薩、從古至今的聖人,無論住在哪裡、吃東西等,接受別人供養也好、幫助也好,得到穿的、住的這種情況下,他會服務別人、幫助別人的。 你看往昔中國古代的一些聖人,他到各處去教育別人,教禮貌、教義氣、教道德、教善道啊!能仁釋迦如來去到哪裡、走到哪裡,我們也到過印度朝聖追求佛陀的腳印,佛陀無論去到哪裡,就教育到哪裡,去到哪裡,就幫助到哪裡。 有些身上錢財不多、修行境界高點、文化高明之修行人,去到哪裡、走到哪裡,都是教到哪裡、幫到哪裡。 我們相關的人裡面也有這樣的人,去到哪裡,就幫到哪裡。你看辦公室之前,有些喇嘛在的時候,有的人是混啊!有的人是早上修早課,再教小朋友,一切事情做完以後,才去做其他事情嘛!所以我們人不管在哪裡、不管處所、不管做什麼的時候...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根本中觀頌般若》偈頌(上) 2016年9月13日 དབུ་མ་རྩ་བ་ཤེས་རབ་ལས། 《根本中觀頌般若》載 བདག་ལས་མ་ཡིན་གཞན་ལས་མིན། ། 自亦非是他亦非 གཉིས་ལས་མ་ཡིན་རྒྱུ་མེད་མིན། །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根本中觀頌般若》偈頌(上) 2016年9月13日 དབུ་མ་རྩ་བ་ཤེས་རབ་ལས། 《根本中觀頌般若》載 བདག་ལས་མ་ཡིན་གཞན་ལས་མིན། ། 自亦非是他亦非 གཉིས་ལས་མ་ཡིན་རྒྱུ་མེད་མིན། ། 二亦非是無因非 དངོས་པོ་གང་དག་གང་ན་ཡང༌། ། 諸法萬物任於何 སྐྱེ་བ་ནམ་ཡང་ཡོད་མ་ཡིན། ། 生乃恆時皆不然 《根本中觀頌般若》是由龍樹菩薩所造。「自亦非是他亦非」,其中「自亦非」的意思是,一切萬事萬物並不是由自己的自體裡出現的,也就是說不是由自己產生自己。「他亦非」的意思是,萬事萬物也不是由他方出現的。所以自己或他方二者亦非是,兩者也都不是,也不是由自己或他方二者裡產生的。在這兩者都不是的情況下,那麼是由五蘊裡產生的嗎?萬事萬物也都不是由五蘊生出的。 「諸法萬物任於何」和「生乃恆時皆不然」的意思是,所有世上萬事萬物,無論在那裡,全都是從來沒有生過,從來沒有生的存在啊! 再進一步解說「自亦非」,如果由自己裡面自己生出萬事萬物的話,如同由房子裡面生出房子一樣,寶瓶是沒辦法生出寶瓶的,好比一個人沒辦法生出自己一樣;意思就是說,一個物體,無論是碗也好、茶杯也好,如果自己能生出自己的話,這是不可能的,自己生出自己是不行的。 再進一步說明「他亦非」,如果是他生的話,東方的山也可以生出西方的山,因為不同位置,不同的他方可以生出不同的山,但事實上他方裡面也沒有辦法生出萬事萬物的一切。總之,「自亦非是他亦非」就是說,我也沒辦法由我自己裡面生出自己,他方裡面也沒辦法生出萬事萬物。 「二亦非是」意思是,自己或是他方二者都沒辦法生出,如果能生的話,自己生出自己、茶杯自己生出另一個茶杯,但這是不可能的。 「二亦非是」,如果兩者一起生出來的話,這個問題也是存在。如同東方的山也生不出西方的山一樣,這個問題也是存在的。所以「二亦非是」的意思就是說,如果自己或是他方兩者可以生出萬事萬物的話,兩個問題都會出現的。 第一個最直接的問題是,如果自己可以生出自己的話,那麼已生出來的我們,也可以自己生自己嗎?這是不容易,也沒辦法的。 第二個問題是,如果他方生出的話,那麼我也可以生出他方,他方也可以生出我,但這也是不行的。所以二者要一起生出來的話,二者的問題如前所述,...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經莊嚴論》偈頌 2016年9月12日 《經莊嚴論》載 ཉི་མའི་འོད་ཟེར་གཅིག་བཏང་བས། ། 曜陽光暉當現際 འགྲོ་བ་སྣང་བར་བྱེད་པ་ལྟར། ། 趨赴咸皆耀亮般 དེ་བཞིན་ཤེས་བྱ་ཐམས་ཅད་ལ། ། 等同悉全諸法亦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經莊嚴論》偈頌 2016年9月12日 《經莊嚴論》載 ཉི་མའི་འོད་ཟེར་གཅིག་བཏང་བས། ། 曜陽光暉當現際 འགྲོ་བ་སྣང་བར་བྱེད་པ་ལྟར། ། 趨赴咸皆耀亮般 དེ་བཞིན་ཤེས་བྱ་ཐམས་ཅད་ལ། ། 等同悉全諸法亦 སངས་རྒྱས་ཡེ་ཤེས་ཅིག་ཅར་སྣང༌། ། 覺綻佛智齊時顯 ཞེས་སོ། ། 如述 《經莊嚴論》裡的偈頌將一個比喻與事實的內容混在一起說明。第一句是,太陽的光束一出現的時候,所有趨赴輪迴滅依世界都立即顯現、明現出來。意思就是說太陽出來的時候,黑暗同時立即不見,一切悉全同時明亮顯現出來,這是一種比喻。太陽一出現的時候,滅依輪迴的世界速疾、立即都會亮起來、整個世界都會亮起來、光明起來。並不是先出現太陽,再出現光,再出現了什麼,它並不是一個過程、不是次第而明亮起來的,而是共同一起、一次性悉全明亮起來,這是一種比喻。 等同的,一切諸法說出來的時候,法界與所有萬物的一切,就叫做學境,學習的學,對境的境。學境是什麼意思呢?該學習的、該知道的,就叫做學境,稱為知境也可以,知道的對境。知道的對境或是學習的對境,所有我們要知道的東西或是一切所要知道的諸法,器世界與情世界的一切諸法,眼、耳、鼻、舌的思想,眼識等六識,六識尋找的對境的一切,以佛的智慧在一剎那之間悉全都是知道的。 佛不用先知道外境器世界,再知道內境情世界,或是內境情世界裡先知道不淨之凡夫眾生,再知道涅槃之清淨的眾生,覺悟者並不是這樣的,而是佛的智慧一動的時候,所有萬事萬物的外境,所有情世界的心識淨或不淨的一切,器世界淨或不淨的一切,以佛的智慧悉全都在剎那之間明悟了達的。 再說一遍,太陽一出現的時候,光芒悉全發出來,不用等待先出現一個東西,再出現第二個,並不是這樣子,而是悉全共同立即出現的。所以太陽出現的時候,光束都是自然共同一次性的出現般,一切滅依世界都是一次性的明亮起來ㄧ般。 佛的智慧在剎那之間就可以立即速疾知道一切諸法、一切顯現、一切輪涅,這就是佛智慧的特色。佛有這麼廣大無窮的智慧,這不是次第的,而是立即、速疾、剎那之間知道所有的學境、所有的知境、所有的諸法,只是名詞不同而已,但意思是一樣的,悉全都立即知道的智慧,就叫佛的智慧,剎那之間就知道這麼多的。 如來佛剎那之間知道的...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密續》偈頌 2016年9月11日 རྒྱུད་ལས།། 密續載 སྟོང་གསུམ་འཇིག་རྟེན་ཐམས་ཅད་ཀྱི།། 三千滅依世界咸 སངས་རྒྱས་ཞིང་ཁམས་ཐམས་ཅད་ལ།། 覺綻如來剎土朝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密續》偈頌 2016年9月11日 རྒྱུད་ལས།། 密續載 སྟོང་གསུམ་འཇིག་རྟེན་ཐམས་ཅད་ཀྱི།། 三千滅依世界咸 སངས་རྒྱས་ཞིང་ཁམས་ཐམས་ཅད་ལ།། 覺綻如來剎土朝 འདོད་པའི་ཡོན་ཏན་རྒྱན་པ་ཡིས།། 妙蘊富德甚嚴以 མཆོད་ན་སངས་རྒྱས་ཡེ་ཤེས་རྫོགས།། 獻供覺綻佛智得 密續是根器利的弟子、修行人的一種速疾成佛的捷徑,所以叫做密法,也叫密續。 今天大概解說一下密續裡所載的四句偈,「三千滅依世界咸,覺綻如來剎土朝」,觀想三千大千世界裡的每一個剎土,所有高山、峽谷咸全都是如來佛的剎土。三千大千世界,以無邊究竟的、不可思議的法界真理而言,所顯現出來的淨土、剎土是無量無邊的。 「妙蘊富德甚嚴以,獻供覺綻佛智得」,觀想在無量無邊的剎土裡,以五妙欲的德相圓滿莊嚴、富滿充盈的供養來供養諸佛如來,會獲得諸佛如來的加持。 意思就是說,心的容量有多大,功德的力量也就更強大。所以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個如來的淨土裡悉全具足豐富圓滿的五妙欲,觀想將一切美麗、莊嚴、清淨、乾淨的五妙欲供品,在一切如來佛的現前獻供,會圓滿獲得一切如來的智慧。因為諸佛如來有無邊的智慧、無量的慈悲、無窮的力量,所以我們心裡要抬得起來、供養諸佛如來。 心裡意供的供養、普賢的供養,全都從心裡抬起來,在三千大千世界裡的每一個如來佛的淨土、剎土裡的每一尊如來佛現前,如果能以五妙欲無漏的、圓滿的供養的話,即能獲得無邊如來佛無窮的智慧啊!所以心量有多大,供養就有多大;心量有多大的觀想、心量有多大的獻供,就能獲得這麼究竟的真理啊! 有些人除了真實獻供以外,行持心裡意供是不容易的,而意供的功德確實很大。有些人雖然擁有豐富滿滿的供品,而捨不得獻供,卻只做意供的話,這也是不圓滿、有瑕疵的。有些人擁有獻供的供物不多之人,例如住在山洞裡的諦悟瑜伽修行者,吃著山裡野生的菜,喝著清涼的山泉水,沒有多餘物品之人,以意供的修行方式來獻供,也有這麼大的功德。此外,以現前自己擁有的物品、受用的物品來供養的話,功德也是很大的。 總之,在三千大千世界裡的每一個佛國剎土、佛國淨土的每一尊如來佛現前,以五妙欲等等功德圓滿的物品來意供如來佛的話,即能獲得如來佛的加持、獲得如來佛的智慧,所以這樣觀想的...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尊上密嚴經》偈頌開示(下) 2016年9月9日 འཕགས་པ་སྟུག་པོ་བཀོད་པ་ལས།། 《尊上密嚴經》 ཕུང་པོ་མེད་ཅིང་ཁམས་ཀྱང་མེད།། 蘊乃非有界亦無 ཆོས་ཀུན་མཚན་ཉིད་མེད་པ་སྟེ།།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尊上密嚴經》偈頌開示(下) 2016年9月9日 འཕགས་པ་སྟུག་པོ་བཀོད་པ་ལས།། 《尊上密嚴經》 ཕུང་པོ་མེད་ཅིང་ཁམས་ཀྱང་མེད།། 蘊乃非有界亦無 ཆོས་ཀུན་མཚན་ཉིད་མེད་པ་སྟེ།། 諸法咸全無跡象 ཕྲ་རབ་རྡུལ་དུ་རྣམ་གཞིགས་ན།། 微塵甚碎析究際 དེ་དག་དེ་བཞིན་གནས་པ་མེད།། 此等此般無存立 ས་དང་ཆུ་ལ་སོགས་པའི་དངོས།། 地水諸等之物質 རྟོག་པ་ཅན་གྱི་སྐྱེ་བོས་བརྟགས།། 妄念生者所取稱 不只是五蘊和十八界沒有,一切器世界景象上面成立出來的、一切器世界景象上面展現出來的,都是無有的、沒有的,所以一切諸法都是無有的。 既然一切諸法無有,為什麼又說微塵有或沒有?因為這個世界是分別念形成的一個物質世界,所以物質世界裡面的塵悉全都是沒有的。當微塵淨化了以後,就變成清淨透明的無漏世界。將微塵細分,以思想來研究或是用真實的儀器來研究分析,再把它細分為東南西北、上下左右的時候,最細、最細的微塵單位是直接融達空性境界,除此以外,沒有一個獨一無二存在的方位之微塵,所以微塵是不成立的。 因此「此等此般無存立」說明了微塵本貌的樣子,是從空性裡面展現出來,沒有辦法獨立存在成立的。我們目前粗部看到的地、水等等,現在擁有的這個世界,包括耳朵聽到、眼睛看到的所有顯現都是不存在、不成立的。 那麼會在什麼樣的人的現前存在的呢?主要是由妄念不停止、妄念執著、妄念、分別念而行持的生者,生在九生的眾生、九生的有情、凡夫眾生為這個世界取了一個名稱而存在的。事實上,一切是空性為主而展現出來的。 那麼是或不是呢?現在的科學家用最精密的儀器來仔細研究、觀看微塵的時候,「有」看到時,就直接說出「有」的樣子;「沒有」看到時,就說出「沒有」的樣子,他們也是測量不出來,因為這些是由能量而轉變的。 往昔佛陀提到,這個器世界的一切都是微塵所現,而最後究竟則是空性而展現出來的一個緣起的力量而已、緣起的顯現而已;而情世界的一切就是前述的六識界等等,也都是從八不離戲的空性境界裡所展現出來的一個真理而已,空性境界裡所展現出來的一種心識而已。存在或是滅掉都是因空性而起,生、滅、住都是從這裡開始的。 當我們對於空...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尊上密嚴經》偈頌開示(上) 2016年9月9日 འཕགས་པ་སྟུག་པོ་བཀོད་པ་ལས།། 《尊上密嚴經》 ཕུང་པོ་མེད་ཅིང་ཁམས་ཀྱང་མེད།། 蘊乃非有界亦無 ཆོས་ཀུན་མཚན་ཉིད་མེད་པ་སྟེ།། 諸法咸全無跡象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尊上密嚴經》偈頌開示(上) 2016年9月9日 འཕགས་པ་སྟུག་པོ་བཀོད་པ་ལས།། 《尊上密嚴經》 ཕུང་པོ་མེད་ཅིང་ཁམས་ཀྱང་མེད།། 蘊乃非有界亦無 ཆོས་ཀུན་མཚན་ཉིད་མེད་པ་སྟེ།། 諸法咸全無跡象 ཕྲ་རབ་རྡུལ་དུ་རྣམ་གཞིགས་ན།། 微塵甚碎析究際 དེ་དག་དེ་བཞིན་གནས་པ་མེད།། 此等此般無存立 ས་དང་ཆུ་ལ་སོགས་པའི་དངོས།། 地水諸等之物質 རྟོག་པ་ཅན་གྱི་སྐྱེ་བོས་བརྟགས།། 妄念生者所取稱 今天解說《尊上密嚴經》裡挑出來的偈頌,基本上要解說佛經裡的內容,是不容易的,更何況是我一個對文化宗教這麼不熟之人,而且是一個不看書之人(上師自謙),真的是不容易。但是以老師的角度,做為一個老師的樣子,大概解說一下。 「蘊乃非有界亦無」,偈頌中的「蘊」是沒有的。蘊指的是有漏的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就是五蘊。「五蘊乃非有」的意思是沒有五蘊,事實上,在究竟原本的涵義上,五蘊是沒有的,如偈頌中所謂的五蘊都是沒有的。有漏的五蘊都沒有的時候,無漏的五蘊有嗎?無漏的五蘊也是沒有的。 前述所謂有漏的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都沒有的,那麼無漏的五蘊還存在嗎?以一個究竟真實的見解而言,無漏的五蘊也是不成立、不存在的。 無漏的五蘊是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解脫知見蘊,看起來、聽起來好像應該存在的感覺,因為都是無漏之蘊。「蘊乃非有」,沒有蘊的這種境界,在中觀應成派等等究竟教導境界裡,對於有漏的五蘊、無漏的五蘊的見解,認為悉全都是沒有的。然而,說沒有也不是,是有;說有也不是,是沒有。所以「有」、「沒有」是指珍貴究竟的有、珍貴究竟的無,用八不離戲的真理來闡述沒有五蘊。 「界亦無」的界有十八個,界是世界的界,十八界裡面的眼、耳、鼻、舌、身、意是內在的六界,內六界也是無有。以一個究竟真理、離戲空性的境界而言,內六界也是無有的,所以「界亦無」的界是沒有的。 如果內六界沒有的話,外六界還存在嗎?外六界也是不成立、不存在的。因為在究竟空性的智慧境界裡,外六界也是不成立的。所以外六界的色、聲、香、味、觸、法,也是不成立、不存在。 外六界不存在、內六界也不存在的時候,那麼六識界存不存在呢?...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佛説法集經》偈頌(下) 2016年9月8日 རེ་ཆགས་ཞི་བྱེད་ཀྱི་བདུད་རྩི་འཕགས་པ་ཆོས་ཡང་དག་པར་སྡུད་པ་ལས།། 《佛説法集經》 དཔེ་ན་སྒྱུ་མའི་མཁན་པོ་འགའ།། 譬如某等魔術幻師 སྒྱུ་མ་ཐར་པར་བྱ་ཕྱིར་བརྩོན།། 縝密展演幻變魔法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佛説法集經》偈頌(下) 2016年9月8日 རེ་ཆགས་ཞི་བྱེད་ཀྱི་བདུད་རྩི་འཕགས་པ་ཆོས་ཡང་དག་པར་སྡུད་པ་ལས།། 《佛説法集經》 དཔེ་ན་སྒྱུ་མའི་མཁན་པོ་འགའ།། 譬如某等魔術幻師 སྒྱུ་མ་ཐར་པར་བྱ་ཕྱིར་བརྩོན།། 縝密展演幻變魔法 གང་ཕྱིར་དེས་འདི་སྔོན་ཤེས་པས།། 然其已先知曉此幻 སྒྱུ་མ་ལ་ནི་འདི་མི་ཆགས།། 魔術所變故不戀執 དེ་བཞིན་སྲིད་གསུམ་སྒྱུ་མ་ལྟར།། 等同三界如幻術般 རྫོགས་པའི་བྱང་ཆུབ་མཁས་པས་མཁྱེན།། 圓滿菩提覺者已知 འགྲོ་བའི་དོན་དུ་གོ་བགོས་ཏེ།། 承允精勤饒益有情 འགྲོ་བ་སྔར་ནས་མཁྱེན་པ་ཡིན།། 趨赴諸事已然先曉 意思就是說,佛證悟八不離戲的空性、究竟的空性以後,對於沒有了悟的眾生、固執的眾生、頑固煩惱的眾生、無明我執很厚的眾生,全都是佛度化的對象。因為佛已經證悟了空性,而沒有證悟之眾生、天下無邊的有情、三界的有情,都是佛要度化的對象,因此發起慈悲心。然而知道與不知道空性,這不是重點。佛知道本體是空的,對於沒有了悟的眾生,為他們所做所行,有如盔甲一樣地發起菩提心的行持,以菩薩的行為來度化有情。 從這其中,我們學到了什麼呢?要學到的是,如果你具有珍貴究竟的智慧的話,對於沒有珍貴究竟的智慧之人,應多多地關照、慈悲來幫助他們、守護他們。無論在一個家庭、一個群組、人群中或是工作處所等等,對於人道、天道一切善根都懂得的人,必然具足許多正面的思想,當看到複雜思想之人,應善加慈悲,這就是我們要學習諸佛如來大慈大悲的道理。 佛菩薩已經悟達究竟的空性於本心之中,當看到還沒有了悟、還沒有證悟空性的眾生的時候,即發起菩提心。從因果業報開始到成佛之間,從顯密法道的每一個細節仔細地教導眾生,佛菩薩就是從這一切的細節開始做起的。 如果自己有錢、有財、有厲害、有文化、有珍貴的思想,一切圓滿具足的話,當看到不知道空性真理的眾生、可憐的眾生、控制不了煩惱的眾生,要更慈悲地守護他們、幫助他們、照顧他們,這就是我們應該要學習佛菩薩的精神。 如果我們有智慧的話,要相信空性...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佛説法集經》偈頌(上) 2016年9月8日 རེ་ཆགས་ཞི་བྱེད་ཀྱི་བདུད་རྩི་འཕགས་པ་ཆོས་ཡང་དག་པར་སྡུད་པ་ལས།། 《佛説法集經》 དཔེ་ན་སྒྱུ་མའི་མཁན་པོ་འགའ།། 譬如某等魔術幻師 སྒྱུ་མ་ཐར་པར་བྱ་ཕྱིར་བརྩོན།། 縝密展演幻變魔法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佛説法集經》偈頌(上) 2016年9月8日 རེ་ཆགས་ཞི་བྱེད་ཀྱི་བདུད་རྩི་འཕགས་པ་ཆོས་ཡང་དག་པར་སྡུད་པ་ལས།། 《佛説法集經》 དཔེ་ན་སྒྱུ་མའི་མཁན་པོ་འགའ།། 譬如某等魔術幻師 སྒྱུ་མ་ཐར་པར་བྱ་ཕྱིར་བརྩོན།། 縝密展演幻變魔法 གང་ཕྱིར་དེས་འདི་སྔོན་ཤེས་པས།། 然其已先知曉此幻 སྒྱུ་མ་ལ་ནི་འདི་མི་ཆགས།། 魔術所變故不戀執 དེ་བཞིན་སྲིད་གསུམ་སྒྱུ་མ་ལྟར།། 等同三界如幻術般 རྫོགས་པའི་བྱང་ཆུབ་མཁས་པས་མཁྱེན།། 圓滿菩提覺者已知 འགྲོ་བའི་དོན་དུ་གོ་བགོས་ཏེ།། 承允精勤饒益有情 འགྲོ་བ་སྔར་ནས་མཁྱེན་པ་ཡིན།། 趨赴諸事已然先曉 剛剛才回到住的處所,今天有一點忙碌,但是忙碌這事情,只要停下來的時候就不忙了。若不隨時停下來,就有得忙了,這是佛說的喔!一切的忙碌都放下、停下來的時候,就結束了。 從《佛説法集經》挑選出偈頌,翻譯以後,大概講述一下。偈頌中所說的魔術幻術師,他們想要把魔術變成功、想讓魔術達到非常真實的效果,魔術師需要不停地努力、不停地精進,用各種方法來行持魔術細節的部分。而從魔術幻化出來的人、事、物,例如珍貴的房子、美女等等,在被變幻出來之前,魔術師早就知道這只是變出來的一個幻術、一個魔術,所以對於由魔術變化出來一切虛妄的幻術並不執著,為什麼呢?因為他早就已經知道這只是幻化出來的一個魔術而已。 這個譬喻是什麼意思呢?主要是說,有一些厲害的魔術師,當他變魔術的時候,很多魔術的細節都做得很認真。但是他早已知道這些魔術所變出來的一切都是空的、假的、虛相的,所以變魔術的魔術師,他不會貪婪、貪心這些魔術變出來的東西,不可能貪心的。因為沒有任何可以執著的對象,基本是空的東西,本性是空的,他也知道這只是虛相幻化出來的道理。 同樣的,三界裡的欲界、色界、無色界是因無明的幻想、無明的心幻化而產生出三界輪迴,如幻術般顯現出來,三界有情的種種苦悶現象也是這樣顯現出來的。然而釋迦如來也好、一切諸佛如來也好,這些智慧的覺悟者早已知道這件事情,知道什麼呢?知道三界有情...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八不離戲》偈頌(下) 2016年9月7日 འཕགས་པ་དཀོན་མཆོག་གསུམ་ལ་ཕྱག་འཚལ་ལོ། 尊上三寶誠頂禮 འགག་པ་མེད་པ་སྐྱེ་མེད་པ།། 滅乃無有生亦無 ཆད་པ་མེད་པར་རྟག་མེད་པ།། 斷乃無有常亦無 འོང་བ་མེད་པར་འགྲོ་མེད་པ།། 來亦無有去亦無 ཐ་དད་དོན་མིན་དོན་གཅིག་མིན།། 異意非一意亦非 སྤྲོས་པ་ཉེར་ཞི་ཞི་བསྟན་པ།། 離戲悉淨淨明視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八不離戲》偈頌(下) 2016年9月7日 འཕགས་པ་དཀོན་མཆོག་གསུམ་ལ་ཕྱག་འཚལ་ལོ། 尊上三寶誠頂禮 འགག་པ་མེད་པ་སྐྱེ་མེད་པ།། 滅乃無有生亦無 ཆད་པ་མེད་པར་རྟག་མེད་པ།། 斷乃無有常亦無 འོང་བ་མེད་པར་འགྲོ་མེད་པ།། 來亦無有去亦無 ཐ་དད་དོན་མིན་དོན་གཅིག་མིན།། 異意非一意亦非 སྤྲོས་པ་ཉེར་ཞི་ཞི་བསྟན་པ།། 離戲悉淨淨明視 རྫོགས་པའི་སངས་རྒྱས་སྨྲ་རྣམས་ཀྱི།། 覺綻佛言甚貴宣 དམ་པ་དེ་ལ་ཕྱག་འཚལ་ལོ།། 此勝覺者虔頂禮 八不離戲是一種無言可說的真理,這世界原本的跡象、原本的存在、一切不淨世界與清淨世界的源頭都是八不離戲而形成的,這就是第二轉法輪裡最究竟的教導啊!所以我們要學習、接觸這個部分,從聞思修裡去達成這樣的境界,這就是顯宗最高級中觀應成派的境界,我們非常需要去加以學習。 為什麼需要如此講述、需要如此學習空性的部分呢?為什麼需要教導這些偈頌呢?因為我們每個人認為這個世界上一切物質的事情都是恆常堅定的樣子、一切的事情都是堅定穩固的樣子、一切的人物都是堅定穩固的樣子。思想堅固者、思想裡沒有任何無常的觀念者、思想裡沒有任何空性的教導者、思想裡從來沒有想過這個世界的本體與真實的樣貌的我們,就是被人、事、物綁架了我們的心;被人、事、物纏縛了我們的心。 如果我們知道空性究竟真理的話,在這個世界裡混是很簡單的。否則在這個世界混下去的時候,認為一切的人、事、物全都不是空性而生的,也不是空性而滅的,認為全部都是堅定、永久、恆常的,以這樣的態度生活在這個世界裡就不好混嘛! 因為物質的事情都是變來變去,在無常之間存在的;一切人事物都在無常之間來來去去,沒有任何究竟的存在。當我們的心跟著外在的物質跑來跑去、變來變去,心一直幻流進去,心一直不停地跟著它們走的時候,我們的心是跟不上外在的物質,用這樣的方式在世界上就不好混嘛! 如果知道八不離戲的空性,或是前面的「無有乃是有之所類稱」和後面所寫的八不離戲「滅乃無有生亦無」等等的這些教導都融入心中的時候,即知道這個世界本身的樣貌就是一種空性,這個世界本身的樣貌就是究竟的大慧空。心真正證悟的時候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