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佛説法集經》偈頌(下) 2016年9月8日 རེ་ཆགས་ཞི་བྱེད་ཀྱི་བདུད་རྩི་འཕགས་པ་ཆོས་ཡང་དག་པར་སྡུད་པ་ལས།། 《佛説法集經》 དཔེ་ན་སྒྱུ་མའི་མཁན་པོ་འགའ།། 譬如某等魔術幻師 སྒྱུ་མ་ཐར་པར་བྱ་ཕྱིར་བརྩོན།། 縝密展演幻變魔法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佛説法集經》偈頌(下)
2016年9月8日
རེ་ཆགས་ཞི་བྱེད་ཀྱི་བདུད་རྩི་འཕགས་པ་ཆོས་ཡང་དག་པར་སྡུད་པ་ལས།།
《佛説法集經》
དཔེ་ན་སྒྱུ་མའི་མཁན་པོ་འགའ།།
譬如某等魔術幻師
སྒྱུ་མ་ཐར་པར་བྱ་ཕྱིར་བརྩོན།།
縝密展演幻變魔法
གང་ཕྱིར་དེས་འདི་སྔོན་ཤེས་པས།།
然其已先知曉此幻
སྒྱུ་མ་ལ་ནི་འདི་མི་ཆགས།།
魔術所變故不戀執
དེ་བཞིན་སྲིད་གསུམ་སྒྱུ་མ་ལྟར།།
等同三界如幻術般
རྫོགས་པའི་བྱང་ཆུབ་མཁས་པས་མཁྱེན།།
圓滿菩提覺者已知
འགྲོ་བའི་དོན་དུ་གོ་བགོས་ཏེ།།
承允精勤饒益有情
འགྲོ་བ་སྔར་ནས་མཁྱེན་པ་ཡིན།།
趨赴諸事已然先曉
意思就是說,佛證悟八不離戲的空性、究竟的空性以後,對於沒有了悟的眾生、固執的眾生、頑固煩惱的眾生、無明我執很厚的眾生,全都是佛度化的對象。因為佛已經證悟了空性,而沒有證悟之眾生、天下無邊的有情、三界的有情,都是佛要度化的對象,因此發起慈悲心。然而知道與不知道空性,這不是重點。佛知道本體是空的,對於沒有了悟的眾生,為他們所做所行,有如盔甲一樣地發起菩提心的行持,以菩薩的行為來度化有情。
從這其中,我們學到了什麼呢?要學到的是,如果你具有珍貴究竟的智慧的話,對於沒有珍貴究竟的智慧之人,應多多地關照、慈悲來幫助他們、守護他們。無論在一個家庭、一個群組、人群中或是工作處所等等,對於人道、天道一切善根都懂得的人,必然具足許多正面的思想,當看到複雜思想之人,應善加慈悲,這就是我們要學習諸佛如來大慈大悲的道理。
佛菩薩已經悟達究竟的空性於本心之中,當看到還沒有了悟、還沒有證悟空性的眾生的時候,即發起菩提心。從因果業報開始到成佛之間,從顯密法道的每一個細節仔細地教導眾生,佛菩薩就是從這一切的細節開始做起的。
如果自己有錢、有財、有厲害、有文化、有珍貴的思想,一切圓滿具足的話,當看到不知道空性真理的眾生、可憐的眾生、控制不了煩惱的眾生,要更慈悲地守護他們、幫助他們、照顧他們,這就是我們應該要學習佛菩薩的精神。
如果我們有智慧的話,要相信空性和一點一點地修持空性。直接證悟空性,也許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是不容易的,但是我們可以相信空性、學習空性的真理,再慢慢地增長空性的智慧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習的。
學習的時候,透過聽聞佛法、思考佛法、修持佛法,而增長一些空性之真理、空性的智慧。對於沒有增長智慧與空性的境界之家人也好、親人也好、旁人也好,要多多地照顧、多多地幫忙。當他們發起煩惱的時候、當他們珍貴的佛性遮閉的時候,無明幻想引起的業及煩惱、痛苦燃燒起來,引起自己痛苦、引起別人痛苦的時候,要多多地守護、多多地幫忙、多多地照顧。因為眾生不明的原因是無明,眾生若能明白這個道理的話,就比較容易有證悟究竟空性的機會。
所以學習佛法要如同這偈頌中所說的魔術師很認真地變魔術一樣,而諸佛如來則是認真行持對無明眾生、沒有證悟的眾生有幫助的事業。
如果自己是有一點點高點的思想者、高點的見解者、高點的金錢財物者、高點的世出世間的力量者,對於沒有力量者、苦悶者、痛苦者,這樣的眾生要多多地幫忙,這是我們學習佛法唯一要的結果和究竟的真理。
但是若是全部都是往外看,一直說自己要度化眾生,而不往內看自己的話,也許這樣也是不好的。所以要看看自己心中有沒有究竟的境界?有沒有空性的智慧?有沒有究竟的智慧與空性的境界?都要以正知正念來觀察自己。
若是沒有的話,要想辦法透過聞思修的觀修,盡力讓自己心中智慧的境界與空性的智慧增長;再看到沒有悟達的眾生的時候,也是可以幫忙的。
最主要就是自己要先解脫,佛教的觀念主張自己要先證悟自己的法身佛。如果自己的本心原有的法身沒有證悟的話,而要以報身、化身來度化有情是不容易的。
意思就是說,要先看懂自己,看好自己的佛性,看好自己心理的遊戲,自己心的功德都已經證悟了以後,再度化有情是最容易的。總之,一切的本體就是要讓自己能夠證悟空性,自己原有究竟的本心要俱全原有的智慧真理。
今天大概說一下,人生無常,即身成佛!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