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入中論》偈頌(中) 2016年9月14日 དབུ་མ་འཇུག་པ་ལས།། 《入中觀論》載 又譯為《入中論》 རྨི་ལམ་ཇི་ལྟར་དེ་བཞིན་སད་འདིར་ཡང་།། 如夢似般甦醒之際亦 དངོས་རྣམས་བརྫུན་ཡིན་སེམས་དེ་ཡོད་མ་ཡིན།། 物相虛幻心亦是無有 སྤྱོད་ཡུལ་མེད་ཅིང་དབང་པོ་རྣམས་ཀྱང་མེད།། 受境無有根等亦無有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入中論》偈頌(中)
2016年9月14日
དབུ་མ་འཇུག་པ་ལས།།
《入中觀論》載
又譯為《入中論》
རྨི་ལམ་ཇི་ལྟར་དེ་བཞིན་སད་འདིར་ཡང་།།
如夢似般甦醒之際亦
དངོས་རྣམས་བརྫུན་ཡིན་སེམས་དེ་ཡོད་མ་ཡིན།།
物相虛幻心亦是無有
སྤྱོད་ཡུལ་མེད་ཅིང་དབང་པོ་རྣམས་ཀྱང་མེད།།
受境無有根等亦無有
事實上,我也遇到這些很大的問題,意思就是說,活生生的我,我也有五根、我也有心識、眼識等等,外境則是我要面臨兩個妹妹的死與病,執著的對象、對境都有了,當這些全都來臨的時候,我也要修到以空性來看待,這些是空性裡示現出來分別而形成、習氣而生的一種顯相,兩個妹妹相關的所有人物事都能這樣看待的話,我的心裡有空性的真理,運用了空性的真理,所以心中產生了一些對治。若我有空性的真理用在心裡的話,那麼已經有了對治。
如果我沒有將一切皆空的空性真理用在心裡的話,當然我的人生除了身體以外,已碰到最大的問題示現出來了,我也已經是處於苦命之中,一定是不舒服嘛。
所以我希望無論我們碰到什麼樣的大問題,心中要觀想、心中要用心、心中運用空性的真理,從色開始到成佛之間一切外在的物體、一切外在的事情、一切外在的人都是由執著而生的二執心,有我的範圍、有他的範圍,這些執著的一切項目,若是我們都能用空性來對待的話,那麼就能看淺了很多、看淡了很多、痛苦也少了很多。
直接證悟空性來看這一切的時候,那麼就無別了、八不離戲了,一切細類的、複雜的、負面的、二執相的、不清淨的、有限的痛苦與苦悶等,全都是沒辦法產生的,因為心中產生了八不離戲的空性境界。即使境界沒有這麼高的,空性的觀念對正在透過聞思修來證悟空性的學習者、證悟空性的道理者,也有效果的。
所以碰到任何問題的時候,就要想到空性。例如這看起來是很大的問題,我的妹妹死了,是很大的問題,我的另一個妹妹快要面對可能會死或可能不死的問題,遇到這麼嚴重的問題的時候,我要如何看待呢?我遇到了這麼大的痛苦,我遇到了這麼辛苦的事情,面對這些問題,首先我用的方法是,以修行高的空性境界來看的話,這些都是空性裡所生的一種緣起的景象,空而顯、顯而空的一個道理,所以還好、還好,這樣想的話,我自己的心中已經得到證悟空性的真理,心裡就舒服多了。
假如我直接證悟空性的話,這些景象都不會成立的,因為無言可說的真理是空性的境界,情器世界都是空性所生的,所以我的兩個妹妹也包括在這裡面,就是八不離戲空性裡面所生的,當然就沒有痛苦的。
如果我是正在練習之中,或是我在成道過程裡,或是我是在資糧道的下資糧道開始要前進空性、要練習空性的一個人的話,或是我是相信空性的一個人的話,對我來說,一個妹妹往生了,另一個妹妹又快要不行的感覺,這時我心裡還是會有一個對治力,不會跟一般人一樣的痛苦,不會過於痛苦與執著很強的認為一切物質的世界都是永恆存在的樣子、一切情世界的心識都是永恆堅定的樣子,而是和一般平凡人的思想不一樣的。所以相信空性,對於正在學習空性之人也是有效果的。
有關空性的真理,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在藏區的高原上,冬天下雪的時候,山上、峽谷都鋪滿了白茫茫的雪,一點黑黑的顏色都沒有,但是在冬天中午太陽光束出現後,有些地方的雪還在,有些地方的雪已經融化了,白雪中冒出看似黑色的草和樹。我們若能相信空性的境界的話,了悟些許空性的真理的話,就不會遍照在輪迴裡面。如同剛才所的,下雪的時候不會全都是一片白茫茫一樣,有些地方會出現看似黑色的草地和樹木一般,輪迴世界裡有些時候也會出現空性的真理。當智慧慈悲的力量出現以後,不會遍照輪迴的世界,輪迴就像白雪融化了一半一般。你相信空性,在心中運用空性來對治問題,有這麼大的好處的。
輪迴像白雪融化了一半一般,這意思就是淨化,太陽很大的時候,白茫茫的雪融化了一半一般,聞思修些許空性境界的真理時,輪迴世界裡一切的執著痛苦會取消一半的。
而我當然是普通人(上師謙稱),正在學習空性的人,我沒什麼厲害的。但是不厲害的我、沒有用的我,我也是用空性的真理來面對這個世界,用空性的真理來面對我兩個妹妹的事情等等,都是儘量這樣做的。
再者,如果空性境界沒有全部成功的話,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各個業生」,輪迴裡各個眾生就叫各個業生,各個造業、各個皆受業,每個人造業的方法不一樣,所造之業也不一樣,所以每個人所受的業也不一樣。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