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明慧粹》第四十二輯'
持明 仁增塔欽講述
面對對境的方法(上)
2021 年 12 月 30 日
文殊菩薩的化現蔣嘎米滂仁波切曾說:「當對境即所境顯現在現前的時候,只要是凡夫,心識皆容易飄動,這就是凡夫的特徵,不受對境影響是不容易的。」身為一個佛教徒,碰到對境時,仍應保持在正知正念之中,這是很容易的。你已學佛一段時間,也前進持明法道,所以時時刻刻要有正知正念。
有時候要觀察自己,我正在想什麼呢?只要知道、觀察自己這樣的念頭就好了。觀察以後,若是好的思想,就讓它繼續發展;若是壞的、糢糊的思想,就要讓它斷除,因此具足正知正念是一種辦法。
但是對於剛開始學佛的人來說,因為他是凡夫的狀態,我們無法要求太多,所以可以先遠離這些對境,再繼續前進,而後又遠離對境,再繼續前進,透過外境的改變來調整心,改變心情,我覺得這種方式不錯。
也就是說,不要一直待在不舒服的環境與對境之中,有時候先遠離一下,之後為了生活,再繼續處在這樣的對境,但這並不容易。不過有時遠離對境以後,可能會找不到工作,事情做不成。這個方法並不是佛教的觀念,但是覺得還不錯,因為遠離對境的時候,可能會開心一點。
還有一個實修的方式是,看到別人處於更糟的對境,就會慶幸自己目前的對境、所境、所在的地方還是比較好。例如非洲久旱缺水,只能喝積在牛腳踢出來坑洞中的水,連泥土裡的水也取來喝,不是嗎?這時就會知道:「還好我不至於這樣,我現在還很自在。」
你可以稍微提醒一下這些道理,但不是刻意的,不要像主管或媽媽訓話般,如果要直接教育一個人,對方可能不容易接受。最好是與他分享,如同你從書裡發現這件事說給他聽,讓他覺得好像是他自己領悟出來的感覺。
例如我對一位生病的弟子說,你已經生病了,如果不好好休息會怎麼樣,生病以後應該要怎麼想、怎麼做,如此一直對她說教似的。但因為她已經生病了,有可能無論我怎麼說,她都聽不下去。但如果我說,生病以後,就要多睡覺。想休息的時候,一定要休息,立刻休息,其他都不要管。世界上的事情永遠追不上的,放下的那一剎那,就已經追上了。
「原來是這樣!我現在才知道。」自己好像很大驚小怪似地了悟,這就是讓他自己領悟。但若你天天一直跟他說,他就會煩死了,就會膩了,這樣並不是很好。
如果你對他說:「現在非洲或世界上有很多災難,好可憐,很慶幸我現在很幸福,與其他地方比起來,我們這裡的生活環境很好。」用比較糟糕的對境來對照,讓他知道自己現在的處境很圓滿。這是一種比較的方法,雖然並不一定有很大效果,但也可能是一種啟發。
第三種方法是,你要相信能仁釋迦牟尼佛、相信阿藏珠巴法王、相信我,在佛與上師一如的狀態之中,念誦釋迦牟尼佛心咒「嗡 牟尼 牟尼 瑪哈 牟尼耶 梭哈」,虔誠懇求,佛就會加持他,這一定會有好處。心裡觀想佛的時候,這是一種非常強大善的力量、善的念頭,其本身就有力量,可以改變世界。
昨天我提到,有些科學家說:「每一個人的思想創造出一個世界。」你們可以研究一下。從一個人的動機思想裡,從他的角度來看的時候,可以創造出一個世界。無論是好的世界或壞的世界,都可以創造出來,這是科學家提出來的理論。我們佛教所謂的祈願圓滿,即是這個道理。
先觀想釋迦牟尼佛,再想我的家人等全都要自由自在、長壽健康等,一定要以觀想的修法給予祝福、加持,一切力量可以從自己的心中生起來幫他加持。這些都是可行、非常好的方法。
第四種方法,世界上什麼都有、都好,你自己要有這種觀念。晚上睡不著的時候或心情很煩躁的時候,心裡想:「世界上什麼都有、都好啊!」例如有位弟子的心情一直保持不錯,他總說:「還可以,還可以。」類似的想法是非常好的事情。
世界上什麼都有,怎麼會沒有呢?世界上怎麼會沒有呢?輪迴即稱為能顯,各式各樣的事物都能顯現出來。
如經文論述所載述:「對治的次第永遠存在。」為什麼呢?因為心識永遠不會停止。心的思想永遠不會停止,則對治的次第永遠存在,所以八萬四千法門就是這樣而來的,因為思想無量無邊,有八萬四千種思想存在,所以對治的法門也如此依次第而出現。可見經常要想:「一切都有,都有、都有、都好。」近二十年來我講過這個道理,這是最有效果的方法。
你什麼都有、都好,要這麼想。當你身體不舒服、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時,在生活之中就要運用這個方法,要想都有、都好,這也是讓我們情緒不隨外境飄動的一種方法。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