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明慧粹》第四十二輯
.持明 仁增塔欽講述
因和緣(上)
2021 年 12 月 30 日
家人都是這樣,無論是小孩、先生或太太,經常會反反覆覆,這即是凡人。有時候他們看起來很好的樣子,但也有很糟糕的時候,這即是凡人。我們不要害怕家人如何反覆,只要繼續愛護,繼續耐煩,就可以了。
因為人們本來就會有缺點、優點,若是看到家人進步,自己可以歡喜,家人也可以開心。若是家人退步了,也無須害怕。意思是,進步是在自然之中進步,但退步的時候,也無須擔心害怕。
為什麼說
進步放在自然之中就可以了呢?進步放在自然之中,他就可以接引更了悟、更明白的力量過來。如果進步沒有放在自然之中,他接引不了更高的功德力量,所以只要將進步放在自然之中就好了。
賺錢也是同樣的道理,工作也是如此。把進步放在自然之中,就好了,可以牽引到更好的因緣。當退步的時候,也不用大驚小怪,可以想:「退步是應該的,因為是凡夫,凡人本來就會退步,然後再前進。」所以退步的時候,不要大驚小怪,也不要傷心、悲傷,要燃燒起更強大的智慧,好好地愛護他人,好好地照顧他人。
我們每天都說要利益眾生、照顧他人,雖然過程之中看似照顧他人,其實都是修養自己的工具而已,事實上沒有誰照顧過誰,沒有誰幫助過誰。
我也是如此,我從來沒有幫助過現場的任何一位弟子,主要是幫助到我自己。一旦幫助到自己以後,就會出現一種穩定的力量和心情,一種自在的本事,自然而然就幫助到他人,因此碰到家人退步時,不要害怕,要更加愛護、慈悲。當家人前進向上的時候,心態放自然,很歡喜自在,就可以了。
重點是要相信因果,因和緣二者都不可或缺。如果已經努力再加努力、努力又更努力,卻還是賺不到錢的話,這就是因果。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你已經夠努力了,甚至幾乎連頭都當成挖土機般地努力,身心如此辛苦,辛苦到底依然做不成的話,這就是因緣的問題。
以我們的一位弟子為例,也是同樣的道理。她一生當中,除了自身的工作以外,為佛教團體做了很多善行,無論在高原或平地都非常忙碌,不知道這些忙碌是否對她的身體有影響。但是她一向小心謹慎,很重視飲食健康,幾乎像醫生一樣,但還是生病了,這一定是因果。
因果的事情就歸因果,不要大驚小怪。為什呢?因為這是因果,誰能改變因果呢?連釋迦牟尼佛都改變不了,往昔釋迦族不也全族滅亡了嗎?而釋迦牟尼佛自己也示現背痛、身體出血的樣子給眾生看,這即是因果。
還有一個例子,蓮花生大士在桑耶青浦蘭若處的山洞時,藏皇赤松德贊的女兒拉蔣貝瑪薩死在蓮花生大士的懷抱裡,藏皇赤松德贊等人認為:「蓮花生大士神通無窮、力量無邊,應該可以救活她。」但蓮師開示:「這是因果上因的問題,她必須要承受,才能消除過去世的惡業。」可見即使是蓮師也無法消除因果業報。
所謂因與緣,緣方面有順緣和違緣兩種。違緣障礙是可以去除、淨化的。以身體而言,從飲食健康、運動等方面做起,配合醫生的叮囑,無論東、西方療法皆可運用,這些都是順緣。而違緣是什麼呢?例如亂吃東西、生活一塌糊塗、熬夜、完全不在意自己的身體等,這些都是違緣障礙。
我們幾乎可以隨時掌握違緣障礙,並且將違 緣障礙轉變為順緣的力量,那麼就可以做到健康和長壽。但是有些事情主要是因造成的,若是碰到因的問題,則不容易改變。
例如有些人一生當中為了賺錢,一直忙著賺錢、賺錢、賺錢,但最後又能夠賺到多少錢呢?還是個忙碌不停的打掃清潔人員,他賺不到多少錢。他一輩子這麼忙,為什麼賺不到錢呢?並不是他不做事、不認真,也沒有不努力,他什麼都做,但是順緣不具,這就是因上的問題。
要如何處理因上的問題呢?從佛教的見解來看,應該要懺悔業障。我們要懺悔業障,但並不是說我們有原罪,以佛教的見解而言,沒有原罪。眾生原來的種性如來藏,本質是清淨的狀態,並沒有錯誤、出問題或污染,但是為了讓污染淨化,所以要懺悔。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