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明慧粹》第四十輯
持明 仁增塔欽講述
噶當派博多瓦的三種修行訣竅(二)
2021 年 3 月 21 日
第一個訣竅是,應時時刻刻、長長久久思惟「無常」。自己經常想人生無常、壽命無常,有一天一定會死。當確實認定這樣的思想,自 然地發自內心想著「我會死」以後,就不會造作惡業,遠離惡業是很容易的。
這個訣竅很好,在生活中一直想、一直想、一直想自己真的會遇到無常、真的會死,而且這並不是口中說說而已,也不是會隨時忘掉 或是拖延、懈怠。當自己的心中已經肯定產生一定會死的想法,發自內心地、最深刻地體認到無常的時候,就不會做惡。
惡有兩種,瞋心、恨心是一種惡,而心裡的傷心、悲心、擔心也是一種惡。但如果經常思惟人生無常,那麼當碰到父母、家人、親人或自己出現很多狀況的時候,也不會被擔心、瞋心、傷心、恨心等綑綁住自己的心,因為人一定會死,在死之前不應該如此續流下去,思想應該要轉變。
如果沒有人生無常的觀念,則很容易做出很多壞事。但想到人生無常的話,則名氣、地位、權力等如山一樣堆積起來,又有什麼用 呢?任誰欺負自己,也可以想:「讓他欺負,他高興就可以了,希望業障不要污染他。」這就是人生無常的力量非常深刻地印在心中, 所以思惟人生無常有很大的功德。
經文及論述裡也載述,大象的腳印是所有動物的腳印裡最大的腳印;無常的觀念是一切思想觀念裡最偉大的、最好的思想。
有些人認為思惟人生無常是一種負面的思想,事實上,遠離負面思想的方法就是人生無常的觀念。在這個肉體之中,還有一顆心存在就還有救,因為你還活著,所以活著的時候,想人生無常是最有用、最有幫助、最正面的思想。如果快往生時,才想人生無常,也許是負面思想,但現在還沒死、活生生的,因此「人生無常」是最強的正面思想。
思惟「人生無常」,並不是成立在自己的口中,不是放在忘掉之中,不是放在不在意之中,也不是放在不追求之中,都不是這樣成立 的。當「人生無常」成立在發自內心的真正元始上面時,就不會生氣、不會嫉妒、不會造作惡業。
惡業有心上的惡業和行上的惡業。行上粗部的惡業包括殺生、偷盜、喝酒、邪行、邪淫等,思想上的惡業則分為粗部和細部,粗部 的煩惱如瞋恨、嫉妒、毀謗、兩舌等,而細類的就像打坐時有一些分別念想。若能經常觀想無常的話,遠離這些惡業是很容易的,這就 是噶當派博多瓦的第一個訣竅。
有了第一個訣竅以後,修學第二個訣竅就很容易。第二個訣竅是要多觀想慈與悲。觀想慈與悲是因為人生本來就是苦,而苦的原因是不明白苦的本質,如果明白苦的本質,就沒什麼苦。在不知道苦因的情況下而痛苦,就是在不明之中苦,不明之中就是無明,無明就 是輪迴的源頭,在這種狀態下痛苦的話,這樣的痛苦真是無邊無窮。
這個物質世界是由堅定穩固的深厚習氣共同發展出來的,眾生被一切所境的對境與一切能境的心識綁架,產生很多的習氣,根本就脫離不了習氣導致的苦,所以要觀想慈和 悲。
觀想「悲」是祈願眾生遠離痛苦之因和痛苦之果,而「慈」是祈願眾生具足快樂之因和快樂之果,這就是發菩提心。慈、悲可以分開 來觀想或者一起觀想、打坐都可以。
如果一直打坐慈與悲,當有一天慈與悲真實發自內心、產生在自己的心相續之中,二者完全屬於自己,並不是寺廟裡出家人說的話語,也不是隨便說說的一種表演的時候,意思就是慈悲不是表演之中、語言之中、口氣之中、辭彙之中、人群之中隨意說出來的兩個字而已,這時無論碰到複雜的眾生或喜悅的眾生,只要是行持饒益有情的事情,自己一點都不會痛苦,會很想做、不想遠離,一定會圓滿的。其原因是,「慈」一切快樂具足的力量展現在自己的心中,「悲」一切痛苦遠離的力量也展現在自己的心中。
眾生會恩將仇報、思想顛倒,也有弟子如此對待上師,這在很多論述裡皆有提及,仁增千剖吉美林巴也曾經說過。對待恩將仇報者、 顛倒思惟者一定要慈悲,不需要其他任何方法,如果有慈悲,則一切都可以過得去,可以成就對方及所有眾生。
如果與上師有圓滿的接觸、圓滿的學習,弟子的心相續之中自然而然會獲得解脫的種子;假如有破壞、傷害、不好的連結時,即使輪迴永盡之際,與真正厲害的修行人接觸過一定會有效果的。
曾參與過宗教團體的人,再到外在社會時是不一樣的,他的力量都可以展現出來,可以在很多地方幫助到別人,對此生和來世都很有幫助,所以在佛教的道理和勝道裡,慈和悲是很主要的。
第二個訣竅就是每天都要練習慈、練習悲,而且要在懂的情況下練習。懂的意思是什麼呢?眾生的苦也懂,自己的心也懂。若不懂眾生的苦,是慈悲不了的,如果懂得痛苦,慈悲是很容易的。
眾生的生活形態、思想形態都在不明的狀態之中,真是很可憐。有些人在公園裡排很長的隊,也許只為了一口小小的食物,或是一個小小的玩具,現代人的思想、究竟精神在有些方面沒有一個真正道理存在,但不一定全部人都是這樣。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