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明慧粹》第四十輯
持明 仁增塔欽講述
三珍勝
2021年3月1日
聽上師講法的時候,要輕鬆坐,否則會腰痛、背痛、膝蓋痛,則不容易仔細聽法。而修法的時候,應忍耐一下,認真坐好,因為身直就會脈直,脈直就會心直,心直以後,覺悟的真理就會變直直的,所以修法的時候,身體坐直是不錯的。
聽法的時候,習慣坐直也很好,但身體不一定要坐得直直。而身體主要的動作就是,以極為歡喜自在的眼神來看著上師;耳朵要一心一意地注意上師所說的每一句話,如同喝甘露水一樣,上師說出來的法如甘露般一滴一滴慢慢地融入心裡。聽法時需要此種狀態,這是眼根與耳根的重要性,而這部分在佛經與論述都有直接說明。
再者是心,聽法時需要發菩提心。寧瑪派裡最主要的教導是《普賢上師言教》,這是巴智仁波切所講的法門,而其中最主要的精髓是,首先要有菩提心,中間有無造的心,最後要有迴向的心,需要具足三珍勝。如果沒有三珍勝的話,則無法將善根變成解脫成佛的資糧。
此處我大概解說一下何謂三珍勝。三珍勝的第一珍勝是發菩提心,我不傷心也是發菩提心,因為我不傷心就是對自己好。如果是一個一直傷心的人,在證悟普賢如來、證悟佛的過程裡會有耽誤的污染,因為傷心是煩惱裡悲傷的痛苦,這是不好的,所以沒有悲傷的時候、心情自在的時候,自己就有圓滿俱全法身如來真理的機會。再者,不瞋恨、不嫉妒別人的時候,則可以具有以化身來度化有情的機會。
這裡說到法身佛及化身佛的名號,這兩 種佛不在淨土,也不在遙遠的地方,而是存在於我們的心情之中,每天都可以展現出來的。法身如來在我們內心之間,展現出來的方法就是不傷心,要增加智慧;化身如來度化無邊有情的事業,展現出來的方法就是沒有瞋恨心、沒有嫉妒心,所以我們要從這個方向來修持。
而要如何發菩提心呢?將我們很窄、很窄的心擴大,這即稱為發廣大的心,而行持天地之間任何事情,都要發廣大的心。關於發廣大的心,在《聖大解脫經》等佛經裡皆載述,「任誰發廣大心之時,此人之功德極為大。」
一般沒有發廣大心的時候,則猶如一盞酥油燈的亮度,它的亮度、明光是很小的。如果有發菩提心,則猶如太陽、月亮般照耀出非常大的亮度。而發菩提心並不需要做任何動作,只是心裡的一個動盪,有這樣的一個思惟:「我等一切眾生都要從無明中甦醒,不要 幻覺,不要輪迴,一切眾生全都要成佛。」
菩提心一面是慈悲心,另一面是智慧心,這二者雙融起來,即稱為發菩提心,所以發菩提心是很簡單的。沒有菩提心的善根會消失,因此要發菩提心。
菩提心不是外在形象的大小,當心裡動盪中經常有菩提心時,一舉一動就是菩提心,所以大乘的菩提心是一個最簡單的道理,還有究竟密法大圓滿是一種更簡單的修持法門,當然要經過練習以後,才可以簡單。總之,大乘的發菩提心事實上是很簡單的動機。
三珍勝的第二珍勝就是無造的心,不要有雜念、散亂、昏沉、掉舉。雜念的意思是,東想想、西想想地念經,東說說、西說說地念 經,東想想、西想想地打坐,這樣都是不可以的,所以無造就是不要散亂。
最後,已經行持的善根都要迴向,但迴向不可以是想獲得天界的果位,或是得到金錢財物,而應廣大的迴向,願一切眾生解脫成佛,這樣迴向是很好的。
聽法的時候,就是要以三珍勝來修持,我們稱之為三個殊勝的珍貴,發菩提心、無造心、迴向心,要三珍勝總和起來的練習。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