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明慧粹》第四十輯
持明仁增塔欽講述
習氣佔最大位置,時刻要觀想佛(五)
2021 年 3 月 7 日
弟子問:我們如何將一切看成空呢?
師回答:凡夫無法將一切看成空的,當一個人睡覺做夢的時候,他絕對不會承認夢境是空的,你看這堅硬的牆壁,一切都像是真實的樣子。
凡夫面對的一切都是不空的,因為無明的睡夢還沒醒,如同晚上睡覺做夢沒醒時,夢都是真的。當無明的睡夢還沒醒的時候,無明的夢一定會投射出來,就是這樣,二者一模一樣。
佛說一切諸法皆空,可是自己面對的卻是不空,這是自己的問題,因為無明的睡夢還沒醒的原因,以這樣的方式來理解,方向就在這裡。你要以一切皆空為方向,才不會受苦。
因為一切都是空的,所以自己可以改變,自己可以放下,心的思路方向在這裡,你要相信空。當非常相信空性的時候,就輪迴的一半 業力已經淨化了,一半的執著已經淨化了。如何相信空呢?《入雄心菩薩行論-智慧品》全然闡述諸法皆空性的理由,大小乘不同的看法都有講述。
「空」不僅在佛法方面有說明,另外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科學家用顯微鏡看這個世界的灰塵時,最小的單元是夸克,再看下去發現物質本身是空的,每一個都沒有連結在一起,每一個都獨特的存在,每一個都動盪不穩。科學家認為看起來有個東西存在,但又是沒有 的感覺,所以連科學家也找不到這世界是堅定穩固的,最細類的部分上也找不到堅定穩固的東西。由此可見,不僅佛法方面有所說 明,從科學角度來看,也看不到這個物質世界裡真正的不空的一個理由。
牆壁是空或是不空呢?若說牆壁不空,那麼將牆壁從東南西北各方向一直往最小的 單位切割,最小的單位是什麼呢?是塵,灰塵的塵。將這灰塵往東南西北各個方位切割,切割到最細的單位是什麼呢?也是一個塵。最後這些塵是什麼東西呢?它是一個動盪的、最細類的單位,科學家們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但並沒有完整知道,因為他們沒有「空」這個 觀念,沒有說這個空是空性。事實上,科學家們也找不到一個真正究竟的點,所以他們也 認為這世界不可能是不空的。
有些人覺得這世界可能是耶穌創造出來的,因為實在太奇怪了,這些物質最小的單位都是動盪不穩,在虛空中跑來跑去,它不是堅定的,又不是穩固的,也不是不存在的,顯也有,空也有,無法解釋,所以也許是神創造的,也有可能這樣想。
以佛學的角度而言,佛陀第二轉法輪宣講性空緣起法門的時候,說明情器世界是空,也是顯,顯的本質是空,科學的角度也是這樣。事實上一切皆是空的,不知道空性道理的時候,可以用夢的例子來思惟,誰說昨天的夢境不是夢呢?現在的人生怎麼說也是夢,你想空就好了,可是只有想是沒用的,要悟,但悟是不容易的。
釋迦牟尼佛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的日子,才證悟空性。以顯法共同法門而言,三大阿僧祇劫是非常長久的時間,幾乎是人類算不出來的時間這麼長。我們說空性就能證悟空性 嗎?這是不容易的,但是思路的方向在這裡,就不會這麼的痛苦,因為本來就是空性,要這麼想。
有空性的思想,也需要努力。行為緊張、工作努力,要如同挖土機般要繼續做下去,但是心是鬆鬆的。原因是一切本來都是空的,而 且心鬆才會健康,心鬆才會事情圓滿,心鬆才會睡眠充足,睡眠充足以後,頭腦才會清晰。
心臟像一個拳頭一樣大,如同根莖,而大腦就像長出來的花朵一樣,頭腦不清晰的原因是什麼呢?想太多、太緊張,如果心每天都 像挖土機一樣緊張的話,大腦就會不清楚,而且腦血管容易出問題,造成全身都出狀況而得病,事情反而不容易成功,因此要有簡單的思想,要明知空性,如理如法地多多思考佛法。
無論是太太或先生不願意學習佛法,不相信佛,無法放下,這是沒辦法的,因為不容易影響到對方。但是自己一定要做好,想要改變一個人時,自己先改變、先放下,成為一個榜樣。小孩不聽話的時候,也是一樣,自己先做對,如理如法地行持,小孩看見的時候,你就是一個榜樣。如此自己好好修,自己修好就自然放下,也能幫助到他人。
很忙、很苦、很緊張的時候,不學佛法就等於把佛法往外放,這就是將快樂的緣放在旁,所以不要放下佛法。越苦越追求佛法, 越忙越追求佛法,一天最起碼用半分鐘、一分鐘、三分鐘、五分鐘來看一下書,思考一下佛法,念一下心咒,心鬆一下。即身成佛,開心、開心!
弟子問:拜佛、打坐會有什麼徵兆呢?
師回答:直接放自然,不要在意,不要追求。當不在意追求,自然放的時候,以後有一些好的徵兆就會自然延續下去,如果沒什麼特別的話,就自然消失,所以放自然是最好的。
拜佛不是學佛,聽法才是學佛,拜佛只是一個佛教的動作而已,聽法、思考、修持才是最好的。今天聽到的佛法要思考、打坐等等, 要繼續加油,不要放棄佛法。
今天所講的佛法有很多道理存在,有些道理與世間法相反,但是大家不是來這世界三百年的旅客,匆匆幾十年就走了,所以心要鬆一點,行為努力,多學佛。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