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明慧粹》第四十輯
持明 仁增塔欽講述
噶當派博多瓦的三種修行訣竅(一)
2021 年 3 月 21 日
藏傳佛教裡的修行者,有些是修持清淨觀者,有些則是共同法門顯法的修行者,以修持苦集滅道為主。
早期噶當派的修行人是依靠修持本尊、度母等,在修行的勝道上觀修、思惟人生變化無常,達成出離心的境界,然後圓滿證悟本性。這種修行者獨自一人在山上修行,生活非常艱苦,但是他們並不覺得辛苦,一直以思惟、觀修變化無常和出離心為主。噶當派的修行人,雖然身在不同的處所修持,但處所一定是蘭若處,以苦集滅道的思惟為主,並且幾乎都是獨自一人修持。
但是追求人界的東西和追求密乘的觀念有些不一樣,初學者對這個世界、社會、人群都很執著,永遠脫離不了,特別是受到親友的綁架和纏縛都非常嚴重,如全知吉美林巴所說般,我們的思想已經被親友和仇敵佔領了,被綁架在輪迴裡很久了。
要改變思想並不容易,但噶當派的修行者是強迫性的改變,其修行勝道就是要有出離心,一切都是無常變化,獨自一人修行出離心及解脫,要證悟這樣的狀態。往昔這些噶當派修行人,例如博多瓦格西閉關的時候,即使遇到路上有障礙、被大樹阻擋,他也不會砍掉 擋路的樹。晚上睡覺的時候,就想著明天自己不一定活著,於是將碗全都倒蓋著放,當天可以做完的事全部做完,好好的供養物品如供燈杯等,直接丟灰塵進去,很多修行方式都是非常有挑戰性的。
現在的社會應該很喜歡這種修行人,為什麼呢?因為現在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的修行人都在豐富滿滿之中修行,但如果出世間法的修行狀態都要豐富滿滿的話,那麼就接近世間法了,這好像世間法追不到,修行也追不到的感覺。當修行人追求、在意的事情和世間法一樣豐富滿滿的時候,就不像一個修行人,所以很多人喜歡簡單之修行人。
為什麼西藏人喜歡巴智仁波切呢?因為巴智仁波切一直推翻過去富有的修行做法,包括吃肉等,這可以從他撰寫的《普賢上師言教》裡看出來,而噶當派的修行人、密勒日巴也是如此簡單的修行人。
很多人都喜歡他們簡單的修行方道,覺得修行人應該如此修行。一方面是因為釋迦 牟尼佛曾經在尼連禪河邊苦修六年,所以認為學佛一定要苦修。密法中載述釋迦牟尼佛的肉身雖然在尼連禪河畔,但是佛的「意」卻已到天界講法,甚至到天界講述密法等。
重點是,苦修者有苦修者的道理,因為執著、享受、富有的相反是苦修。人一直在意追求富有圓滿,例如自己的環境、衣服、食物、 旁邊的人群都要富有,要推翻這種情形就一定要不富有、苦、苦修。噶當派修行的方道就是這樣修出來的,但是像密勒日巴一樣沒有食物吃的例子,現在應該不太容易出現。
往昔密勒日巴在山上修行時沒有食物,周圍有什麼就吃什麼。蕁蔴是一種葉上有棘的植物,若是身體碰到蕁蔴的話,皮膚會立即腫起來,密勒日巴吃蕁蔴吃到皮膚都變成綠色,還有像大蒜味道的「魯巴」和西藏山上的大蒜,這三種植物就是密勒日巴的食物。此外,動物是他的善友,風吹出來的雲霧當做衣服,密勒日巴是如此苦修而達成金剛持果位。
噶當派的博多瓦講述修行的三個竅訣,我看過、思惟過,覺得不錯。當第一個訣竅、第二個訣竅和第三個訣竅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是一個真正的訣竅。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