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2年7月18日之一 གང་ཚེ་བདག་དང་གཞན་གཉི་ག། 若時自與他二者 བདེ་བ་འདོད་དུ་མཚུངས་པ་ལ།། 希求快樂皆相同 བདག་དང་ཁྱད་པར་ཅི་ཡོད་ན།། 我與他有何分別 གང་ཕྱིར་བདག་གཅིག་བདེ་བར་བརྩོན།།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2年7月18日之一
གང་ཚེ་བདག་དང་གཞན་གཉི་ག།
若時自與他二者
བདེ་བ་འདོད་དུ་མཚུངས་པ་ལ།།
希求快樂皆相同
བདག་དང་ཁྱད་པར་ཅི་ཡོད་ན།།
我與他有何分別
གང་ཕྱིར་བདག་གཅིག་བདེ་བར་བརྩོན།།
何故唯自求快樂
གང་ཚེ་བདག་དང་གཞན་གཉི་ག།
彼時自與他二者
སྡུག་བསྔལ་མི་འདོད་མཚུངས་པ་ལ།།
不欲痛苦亦皆同
བདག་དང་ཁྱད་པར་ཅི་ཡོད་ན།།
我與他有何分別
གང་ཕྱིར་གཞན་མིན་བདག་སྲུང་བྱེད།།
何故唯守護自己
「若時自與他二者,希求快樂皆相同,我與他有何分別,何故唯自求快樂」,無論在任何時候,只要我們的心中有分別念,自己和其他眾生希求快樂、獲得快樂的思想都相同的;自己和其他眾生不想要痛苦,尤其是急迫地想遠離痛苦的思想也是相同的,所以自己和他人所希求的都是相同,那麼我自己和他人有什麼分別呢?
例如石頭、木頭這樣物質的東西,沒有希求快樂、遠離痛苦的狀態。想要遠離痛苦、希求快樂的眾生所想要、所希求都是相同的,因此你想希求快樂、希求圓滿的時候,也要同時圓滿行持其他眾生的快樂與利樂。自己很想離開痛苦的時候,同樣的,也要一起思惟與行持其他眾生遠離痛苦的事情,這是非常重要的。
可見你的精進與用心不應該只有以自己為主,因為以睿智的證明來看,自己和其他眾生同樣都想要追求快樂、遠離痛苦,所以自己和其他眾生都要一起朝希求快樂、遠離痛苦的方向行持。
「彼時自與他二者,不欲痛苦亦皆同,我與他有何分別,何故唯守護自己」,此偈頌是特別針對痛苦而說,自己和其他眾生都不要痛苦。人道有苦苦、行苦、變苦等三苦,一般來說,眾生的痛苦都是無明所引起,都會很想遠離。
瞋恨引起地獄道的痛苦,慳吝引起餓鬼道的痛苦,痴心引起畜生道的痛苦等,眾生都極為想要遠離這些痛苦,所以我們自己和其他眾生也一樣不喜歡痛苦,這種情況有什麼分別呢?前一偈講的是眾生希求快樂,這一偈講的是眾生不要痛苦,我把這兩偈的內容混在一起講。
要知道自己和其他眾生不要痛苦的想法都一樣,並沒有分別的,自己不要痛苦,六道輪迴的眾生也不要痛苦,因此自己要尋找遠離痛苦的方法,也要將遠離痛苦的事情上的創造、努力與精進都運用在其他眾生的身上,讓其他眾生也不要痛苦,如此行持下去,親妹善行母桑巔卓噶經常行持這樣的事情。
我們大部分的人在行持不讓他人痛苦的事情上,似乎都放在書本上或口頭上,真正直接去行持的人並不多,原因就是沒有熟悉菩薩的心態,也沒有習慣菩薩的行持。
事實上,自己和其他眾生不要痛苦的狀態是一樣的。為什麼只是讓自己不要痛苦,只是守護自己的狀態而已呢?為什麼不去守護其他人,也讓其他人遠離痛苦?為什麼不做守護自己和其他眾生的快樂呢?
守護自己和其他眾生快樂的事情是相同的,能同樣做到自己與其他眾生遠離痛苦的事情,這就是菩薩的心態,也是菩薩的行持。如果沒有做到的話,至少還要盡心盡力地朝著思想、思路的方向所需的去行持。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