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入楞伽經》偈頌 2016年9月7日 ལང་ཀར་གཤེགས་པ་ལས། 《入楞伽經》 藏音:龍嘎謝布埵 མེད་པ་ཡོད་པའི་ཟླས་དྲངས་ཏེ།། 無有乃是有之所類稱 ཡོད་པའང་མེད་པའི་ཟླས་དྲངས་སོ།། 有則亦是無有所類稱 དེ་ཕྱིར་མེད་པར་བརྗོད་མི་བྱ།། 故而無有亦是不可云 ཡོད་པ་ཉིད་དུའང་མི་བརྟག་གོ།། 有則亦是不可取稱矣
《持明慧粹》第十八輯偈頌(一)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
《入楞伽經》偈頌
2016年9月7日
ལང་ཀར་གཤེགས་པ་ལས།
《入楞伽經》
藏音:龍嘎謝布埵
མེད་པ་ཡོད་པའི་ཟླས་དྲངས་ཏེ།།
無有乃是有之所類稱
ཡོད་པའང་མེད་པའི་ཟླས་དྲངས་སོ།།
有則亦是無有所類稱
དེ་ཕྱིར་མེད་པར་བརྗོད་མི་བྱ།།
故而無有亦是不可云
ཡོད་པ་ཉིད་དུའང་མི་བརྟག་གོ།།
有則亦是不可取稱矣
《入楞伽經》的偈頌是剛才重新翻譯的,我和看管自心一起翻譯。《入楞伽經》是佛在你們所說的斯理蘭卡,藏文叫歇惹龍嘎的地方所講述的ㄧ部經文。
偈頌中提到「無有乃是有之所類稱」,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以「有」、「沒有」說出來的時候,從自己的五蘊的「色」開始,或者外境一切諸法的「色」開始,到究竟成佛的佛身、佛國剎土,都是屬於清淨或不淨的一種展現、一種顯現。從色相開始到成佛之間,以空性的角度來看,都是「沒有」的範圍,也不能把它說成這樣一個取代的名詞,為什麼呢?因為「沒有」就是一種「有」的存在,這個「有」的成立不見了、沒有了,於是取了一個「沒有」的名稱。
在「有」與「沒有」的範圍裡打轉輪轉的思想,這就是輪迴的思想,或是凡夫的思想,要不然「有」,要不然「沒有」。因為有了「有」與「沒有」的思想,以致不容易進入八不離戲的究竟境界。所以認為「有」、「沒有」是這麼肯定或堅定穩固,甚至非常確定的「沒有」也是不能這樣說的。因為「有」的存在是無法成立的,所以取了一個「沒有」的名稱,這就是「無有乃是有之所類稱」的意思。
再者,「有則亦是無有所類稱」,如前所述,從色相到成佛之間的一切,取稱而說出一個「有」的時候,這是從哪裡變成「有」的,因為「沒有」的這個概念、「沒有」的一切景象是沒有成立。所以沒有「沒有」的時候,或是沒有「沒有」成立的時候,才去取稱一個「有」的名稱。「有」也只是一種稱號而已,「沒有」的相反就是「有」,因為如此才取出一個的名稱。在事實究竟的真相上,「有」和「沒有」兩者在思想見解上、或是行持上都是很難堅定穩固的,也是不容易的。所以「有」也只是在沒有「沒有」成立的情況下,取出一個名稱而已。故而「有則亦是無有所類稱」的意思就是如此。
「故而無有亦是不可云」的意思是,不能肯定說「沒有」。因為「沒有」是「有」的這個概念不成立,所以取了一個名稱或是列出一個相反的稱號而已。當你確定地說「沒有」、一切都「沒有」,這就叫斷見者。所以不能放進「沒有」的概念裡、不能攪進「沒有」的概念裡、不能以「沒有」的概念來決定事情。總之「沒有」是不成立的,故而不能說「沒有」。另外不能在見解上認為一切色相到成佛之間都是「沒有」,這也不是的,所以不能說色相到成佛之間都沒有。「故而無有亦是不可云」,「沒有」只是一個取代的名稱而已。「沒有」這個概念不能說的原因是,因為「有」的存在不見,「有」的存在沒有成立,所以就取了一個相反的名稱「沒有」而已。但事實上「沒有」這個概念是無有成立的,因此不可言說啊!
再說「有則亦是不可取稱矣」,「有」也是不能取稱、不能說的,為什麼呢?因為「有」,是「沒有」的這個概念、「沒有」的這個說明見解無有成立,於是「有」的這個名稱才表示出來,與前面所說一樣。因此不能取「有」這樣的名稱,一定「有」的名稱是不能取的,因為沒辦法說「有」。所以「有」也是不可說,也不能確定成立來取一個「有」的名稱。
故而斷見的「沒有」是不可言;常見的「有」也是不可取、不可言。色相到成佛之間的一切,除了八不離戲的境界以外,沒有一個堅定穩固的「有」、「沒有」的範圍,「有」、「沒有」是不成立的,常見的「有」和斷見的「沒有」,以及「有」、「沒有」兩者的中間等等都是無法成立的。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