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2年2月16日 བདེ་བའི་དོན་དུ་ལས་བྱས་ཀྱང་།། 為求快樂行諸事 བེད་འགྱུར་མི་འགྱུར་གཏོལ་མེད་ཀྱི།། 得樂不得不確知 གང་གི་ལས་ཉིད་བདེ་འགྱུར་བ།། 若作此事得安樂 དེ་ལས་མི་བྱེད་ཇི་ལྟར་བདེ།། 不行持豈得安樂
《入雄心菩薩行論》⚜️持明 仁增塔欽⚜️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2年2月16日
བདེ་བའི་དོན་དུ་ལས་བྱས་ཀྱང་།།
為求快樂行諸事
བེད་འགྱུར་མི་འགྱུར་གཏོལ་མེད་ཀྱི།།
得樂不得不確知
གང་གི་ལས་ཉིད་བདེ་འགྱུར་བ།།
若作此事得安樂
དེ་ལས་མི་བྱེད་ཇི་ལྟར་བདེ།།
不行持豈得安樂
「為求快樂行諸事,得樂不得不確知」,世界上所有的人皆希求快樂,為了自己獲得快樂,因此行持了各式各樣的事情令生活忙碌起來。然而,忙碌地行持與認真所做的一切,是否能令自己獲得快樂卻是不確定的。
人們由於要尋求快樂而變得非常的忙碌,認為如此可獲得快樂,但如果在行持的過程裡沒有融入佛法的方道,在行持之中沒有不壞眾生的態度,則無論多忙也不一定得到快樂。因為若沒有為社會、為他人著想,是不一定會獲得到快樂的。
「若作此事得安樂,不行持豈得安樂」,堅決可以保證的是,如《入雄心菩薩行論》載述,菩薩的行為是快樂的因,肯定是快樂的因。如果一直行持菩薩的發心動機,一定可以獲得快樂,因為當心中具足菩提心的時候,則沒有仇敵,對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心。
當出現不公平的情況、遇到困難、人生不容易繼續過下去的時候,若心中俱全了慈悲的力量與智慧的力量雙融之菩提心,則可容易過此人生,所以菩薩的行為在解脫成佛上有最大的幫助,是獲得快樂的最勝緣,也是對治惡思想的根源。故而,為何不行持佛子菩薩的行為,如布施、持戒、忍辱等等呢?如果不行待的話,如何能滿足、達成菩薩的發心,令菩薩喜悅呢?若不行持菩薩的發心、行持菩薩的行為,菩薩是不會喜悅的,因為菩薩是以眾生為主、饒益有情為主。
如果不做菩薩的行為、自他都有幫助的事情、寂靜和平的事情,如何能獲得快樂呢?因不對則果不對,因果不爽,所以行持因上快樂的事情,則會獲得果上的快樂。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個人思想闡明:
我們為了希求快樂,所以忙碌了一生。有的人可以得到現世的快樂、有漏之快樂,但有的人即便是現世的快樂也得不到。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心中具足菩提心的菩薩心,於行持饒益有情的事情時,你當下就會快樂。
當人事物的對境引起煩惱來臨時,由於心中具有菩提心,所以就不怕煩惱,心裡立即會快樂,而行持上也是如此的。行持菩薩的行為時,所有人都會歡喜自在,一切皆在圓滿的狀態之中。
可見此生來世都要行持菩薩道路,方能獲得真正的快樂,這是不用懷疑的事情,所以我們要多多練習。
#持明 #仁增塔欽 #季忠平 #持明歌手 #倉央龍措 #仁增塔欽仁波切 #蓮師 #蓮花生大士 #上師 #釋迦牟尼 #入菩薩行論 #藏傳佛教 #仁波切 #西藏 #密宗 #石刻 #大藏經 #空性 #倉央嘉措 #中觀 #密續 #瑜伽士 #格薩爾王 #煙供 #斷我 #施身法 #度母 #空行 #藥師佛 #法教增廣祈願文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