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2月21日 ⚜️持明 仁增塔欽⚜️ སྟོབས་ཉམས་པ་དང་རྗེས་འབྲེལ་ན།། 身心疲乏隨之時 སླར་བྱའི་དོན་དུ་དོར་བར་བྱ།། 為恆久行應暫息 ལེགས་པར་ཟིན་ན་ཕྱི་མ་དང་།། 善加掌握則未來 ཕྱི་མ་འདོད་པས་དེ་སྤང་བྱ།། 繼行已成應暫捨
⚜️《入雄心菩薩行論》⚜️持明 仁增塔欽⚜️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2月21日
སྟོབས་ཉམས་པ་དང་རྗེས་འབྲེལ་ན།།
身心疲乏隨之時
སླར་བྱའི་དོན་དུ་དོར་བར་བྱ།།
為恆久行應暫息
ལེགས་པར་ཟིན་ན་ཕྱི་མ་དང་།།
善加掌握則未來
ཕྱི་མ་འདོད་པས་དེ་སྤང་བྱ།།
繼行已成應暫捨
「身心疲乏隨之時,為恆久行應暫息」,當我們行持聽聞、思考、修持等善根的時候,由於心力、體力不足,以致身體疲乏感到辛苦,例如過去有些居住在高原的修行人,他們有時也會處在沒有具備食物、醫療、處所的狀態中。在這種的情況下,五加行繼續做下去、修持下去的時候,也許會很辛苦,因為自己身體的力量弱了,所以要休息。
如果遇到身體羸弱不堪,無法繼續行持善行的時候,則要思惟,有一天我還是要繼續行持下去,先修復自己的身體,讓身體補充營養,讓身體變好,暫時捨離用心努力的狀態。
「善加掌握則未來,繼行已成應暫捨」,舉例來說,你聽聞、思考佛法的時候,已經學習完成《般若經》,並通達此經的究竟境界。此時你可以暫時先放下,之後再聽聞、思考有關中觀、因明學等,逐步地學習新的經論。
也就是說,你最想做的事情成功了、圓滿了,對於還沒有完成的部分,沒有接觸的部分,還是要重新開始學習。
雖然我舉例的是一部經文的內容,但是行持所有的善根都是同樣的道理。我們已經做了累積福德的善行,當這部分完成以後,再繼續行持另外一個善行。如此前面的修持已經完成了,後面新的修持再接續行持下去。
在這樣的過程中,先前所做的善根,先前聽聞、思考、修持的狀態,雖然有些部分已經完成,但是還可以更好,所以我要更加強圓滿於解脫相關的、成佛相關的善行,在這樣的思惟與用心的過程裡,用歡喜的心態來繼續前進。
此處說到先前行持完成的善行先暫時放下,接著對於新的善行,以不滿足的心態來前進,讓修持的境界和福德資糧繼續增高、增上,繼而找到解脫成佛的道路。
此外,做世間法的事情也應掌握不傷害眾生的原則,要以如理如法的方式來行持,既然前面已經做得不錯,那麼後面還要再找新的事情,繼續做到更好、更圓滿。
關於心的部分也是同樣的道理,對於前面的思想、思惟的內容,如打坐的部分、平靜的部分、自在的部分,已達圓滿的時候,還要再加強另一個圓滿自在的勝道,繼續往上達成。
這就是一種捨離軍,我們之前的內容有講到的四種軍之一,因為暫時要捨離,所以要有捨離軍,今天是完整講述,之前是簡易講述,之後則是逐一完整講述精進的四種軍。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個人思想闡明:
看到前面有一個小孩玩的時候,很歡喜、很自在,非常喜歡的一直玩下去,如同這部分也有一種闡述,即是精進的歡喜軍。在精進波羅蜜裡講到四種軍,接著有兩種力。四種軍是我們之前已講過,有相信、堅穩、歡喜、捨離四種軍,今天完整版的四種軍已經講述完畢。明天開始講述兩種力,一是實行力,一是懷權力。
前述內容,是告訴我們在行持善根前進解脫道路的時候,需要這四種軍。有相信的軍,才會有前進修行機會;有堅穩的軍,才不會退轉、改變;有歡喜的軍,修行的過程才會開心;有捨離軍,才能在該暫時捨離的時候,能暫時休息、捨離。如此在人生的法道上,精進就不會錯亂。世間法也應以如理如法的方式行持而不傷害眾生;而出世間法的一切真理也都可以繼續行持,全仰賴這四種軍來帶領。
《入菩薩行論》是我們達成世俗願菩提心的一種行持依據,這部論述是印度、尼泊爾、藏傳佛教、漢傳佛教裡最好的一部,所以大家要多重視這部論述,在思惟上要多用心學習。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