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明 仁增塔欽⚜️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11月5日(下) ཇི་ལྟར་ལུས་ལ་ཀུན་ནས་མི་འབར་བ།། 如若遍身烈火所燃燒 འདོད་པ་ཀུན་གྱིས་ཡིད་བདེར་མི་འགྱུར་བ།། 一切妙欲無法令安樂 དེ་བཞིན་སེམས་ཅན་གནོད་པ་བྱས་ན་ཡང་།། 等同若於眾生作損害 ཐུགས་རྗེ་ཆེ་རྣམས་དགྱེས་པའི་ཐབས་མེད་དོ།། 無法令大慈悲者歡喜
⚜️持明 仁增塔欽⚜️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11月5日(下)
ཇི་ལྟར་ལུས་ལ་ཀུན་ནས་མི་འབར་བ།།
如若遍身烈火所燃燒
འདོད་པ་ཀུན་གྱིས་ཡིད་བདེར་མི་འགྱུར་བ།།
一切妙欲無法令安樂
དེ་བཞིན་སེམས་ཅན་གནོད་པ་བྱས་ན་ཡང་།།
等同若於眾生作損害
ཐུགས་རྗེ་ཆེ་རྣམས་དགྱེས་པའི་ཐབས་མེད་དོ།།
無法令大慈悲者歡喜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個人思想闡明:
佛陀教導我們要具備非常大的勇氣,要敢於面對自己。不只是面對自己,凡夫眾生是無有精髓且有漏的人身,有漏如同一個破損的鍋子,所以我們須將此有漏的人身,變成無漏且具有精髓的道理。
因此,在見解上要先加強起來,若見解上面沒有下任何功夫,沒有增加正確見解之情況下,外在的行持卻一直做得很好,那真的就是一種複雜。
世間法與佛法是不一樣的,就像有些團體偏重於外在的行持,外在的種種做得都非常好,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外在的行持上,這誰不會做呢?即便一個普通的單位,也可以做一些外在的事情,不過是清潔打掃或布置而已。但是這些並不是真正的重點,重點是佛陀教導的正知正念時時刻刻都要安置在自己的心中。每天每天自己都要承諾一些事情,每天的承諾是很重要的。時時刻刻看著自己的內心,天天、天天自己要允諾、承諾,自己要做什麼、該怎麼做?健康要如何維持?心情要怎麼安放?學習應該如何進行?修行要怎麼精進?我如何才能進步等等。每天都要有一個歡喜自在的心情求取更多的進步。如果能擁有這樣的心態,那一切就如理如法、圓滿的進步起來。
首先,一定要在內在上面下工夫,若內在的動機是什麼都不清楚的情況下,卻一直想發展外在的事情,這樣就像是完全沒有目標的走路,要前往什麼目的地都不知道,一直走走走,最後會走到哪裡呢?分不清東南西北、沒有目標、沒有方向的開車、隨便亂跑,有點原地踏步、沒有進展的感覺。就好像有人到公園跑步一樣,跑了半天,還是在公園裡面,這樣是不起作用。
這個比喻是什麼意思?一直想改變外面的東西、一直想改變,而我們的內心連一剎那也沒仔細看過,也沒思考自己到底該做什麼?因此,沒有目的的跑步,沒有目的的苦悶,就是不好。所以三珍勝裡面,第一個是發起菩提心,而發起菩提心的動機之中就包含了正知正見,這些都是很主要的啊!
我們所修持的忍辱是忍耐嗎?減肥也好或做任何事情,就一味地忍耐、忍耐、耐煩、耐煩、辛苦、辛苦嗎?這樣並不是真正的忍辱。忍辱的本質一定是有智慧的,沒有智慧的忍辱不是真正的忍辱、沒有智慧的慈悲不是真正的慈悲、沒有智慧的精進不是真正的精進。此種道理你聽過嗎?精進波羅蜜多的本質是歡喜自在,忍辱也是有智慧的。釋迦牟尼佛所做所行全部與忍辱有關,所有的教導全部是修成有智慧的,當智慧具足時,有歡喜心就會產生。
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初地菩薩的身體為什麼可以奉獻給他人,其源頭是從這裡來的。在佛的成道故事裡面,釋迦牟尼佛的前世,摩訶薩埵太子捨身飼虎也是先有了智慧,智慧引起了他所有的歡喜,歡喜心生起後,修忍辱也好、修慈悲也好、修利他也好,或修自他相換,這些都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要修成智慧,而智慧的積累是從聽聞開始,若沒有聽聞就無法產生智慧,如同之前我教你們要背誦經文一樣,聽聞是淨化黑暗的明燈,聽聞是永不變的寶藏、聖財。
聽聞的智慧具足了以後,就要開始思考,我該往哪個方向思考?又該如何行持?如同昨天講的一樣,愛你、護你的話是不悅耳的;所有教你、愛你、護你的話都很好聽,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上師的責任是要改變你的心相續,及不好的習氣相續。如同膽病嚴重時,醫生所開的藥一定會是苦的,不可能是甜的。
學佛這件事情,真的不能永遠放在一個遙遠的地方。我經常說,你們漢人也好、藏人也好,我每天講的法一定要聽、要聽、要聽、要聽,已經說了很多、很多、很多次,有的人好多年下來一直無有間斷地聽法,等同這個人好多年都持續地聽聞、思考、修持,就像在佛學院裡面學習一模一樣,所以我們就是需要這樣的學習態度。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