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11月16日 དེ་ལྟར་དམངས་ཀྱིས་རྒྱལ་གཏུམ་བཞིན། 是故如民畏暴君 སེམས་ཅན་རྣམས་ནི་མགུ་བར་བྱ། ། 於諸有情令歡喜 རྒྱལ་པོ་ལྟ་ཞིག་ཁྲོས་ན་ཡང་། ། 縱使國王生瞋怒 སེམས་ཅན་མི་མགུ་བྱས་པ་ཡིས། ། 豈能令墮入地獄 མྱོང་བར་འགྱུར་བ་གང་ཡིན་པ། ། 若造有情不悅事 དམྱལ་བའི་གནོད་པ་དེས་བྱེད་དམ། ། 必墮地獄道受苦
💠持明 仁增塔欽💠《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11月16日
དེ་ལྟར་དམངས་ཀྱིས་རྒྱལ་གཏུམ་བཞིན།
是故如民畏暴君
སེམས་ཅན་རྣམས་ནི་མགུ་བར་བྱ། །
於諸有情令歡喜
རྒྱལ་པོ་ལྟ་ཞིག་ཁྲོས་ན་ཡང་། །
縱使國王生瞋怒
སེམས་ཅན་མི་མགུ་བྱས་པ་ཡིས། །
豈能令墮入地獄
མྱོང་བར་འགྱུར་བ་གང་ཡིན་པ། །
若造有情不悅事
དམྱལ་བའི་གནོད་པ་དེས་བྱེད་དམ། །
必墮地獄道受苦
རྒྱལ་པོ་ལྟ་ཞིག་མགུ་ན་ཡང་། །
縱令國王心喜悅
སེམས་ཅན་མགུ་བར་བྱས་པ་ཡིས། །
無法贈予佛果位
འཐོབ་པར་འགྱུར་བ་གང་ཡིན་པ། །
若造有情喜悅事
སངས་རྒྱས་ཉིད་སྦྱིན་མི་སྲིད་དོ། །
終能成就佛陀果
「是故如民畏暴君」,有些殘暴的國王的憤怒心很強,經常因為人民做錯一些小事而觸犯法令給予處罰,便下令將犯錯的人民們抓起來砍頭,由於這個國王的瞋恨心強、極為傲慢,常不分犯錯事情的大或小,就直接將人民砍頭,而且也不容易采納別人的意見。此處提及砍頭是指將斷除人民的生命,對人民而言,砍頭是一件極大恐懼的事情,所以國王隨側的宰相或傭僕一定要會想盡各種方法讓憤怒心很強的國王開心,也會費盡心思用各式各樣的方法不要讓國王生氣、不要惹怒國王。
「於諸有情令歡喜」,同樣的,我們也是有情眾生,由於有各個不同的根器者,所以每個眾生的心情都是不一樣的。當眾生因煩惱而詆毀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要想很多方法來讓有情眾生歡喜、開心。為什麼要讓有情眾生歡喜呢?此處有一個比喻,假如人民觸犯小法而引起國王震怒、不開心的話,不僅會沒收我們此生的財物,甚至可能我們的命也沒有了。
「縱使國王生瞋怒,豈能令墮入地獄,若造有情不悅事,必墮地獄道受苦」,為了不讓有情眾生生氣起煩惱,我們要修持忍辱,並且想盡各種方法來讓有情眾生開心。在輪迴世界的凡夫眾生即是如此的狀態,有情眾生無論用怎何種的方式來破壞傷害你的時候,仍然要對他發起慈悲,以忍辱的狀態來修持。如果造作眾生不開心的事的話,此生當中以及來世的時候也要墮入地獄道受果報。
若是讓國王心中不開心的時候,最壞的結果就是被國王沒收財物,甚至會殺掉。但是如果讓眾生不喜悅,或是破壞眾生的話,就會有更嚴重的後果,甚至還會在生死輪迴裡感得墮入地獄道中受苦。當你惹怒國王,讓國王不開心,最壞的狀況是國王奪走你的財物或奪取你的性命而已,但是他不會把你丟到地獄道裡。倘若你破壞了眾生的利樂,業果就是自己要墮入地獄道裡感受業力的苦果。
以破壞的角度來說,你觸怒國王,國王並不會讓你墮入地獄道裡,可是,若你破壞眾生的利樂的話,你將會墮入地獄道裡承受業果。因破壞的對象不同,其後果的嚴重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若造有情喜悅事,終能成就佛陀果」,如果你懂得恭敬禮拜取悅國王,讓國王開心、喜悅,你將會獲得國王賜予的金錢財物、名聲利益作為回報。若是你讓眾生快樂喜悅的話,你便可以獲得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等德嚴勝滿功德的永勝佛的果位。由於你利益的對象不同,以致獲得利益也是不一樣。
再者,你破壞的對象不同,其結果也是不一樣。如果你讓國王生氣不開心,後果可能是你的財物被沒收,甚至國王可能會殺掉你。但是你引起眾生不喜悅的時候,在生死輪迴裡你都要墮入下三道,因此以破壞的程度來說,對眾生不好,其後果會更加嚴重。如果你這麼懼怕國王不開心,那麼你一定更要害怕眾生不喜悅。
以得到利益的角度來看,當你讓眾生喜悅的時候,眾生賜予你的是成佛的果位。無論你讓國王多麼開心喜悅,國王賜予你的只有一些財富與名聲地位而已,因此利益的對象不同,其獲得相關的利益也是不一樣。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個人思想闡明:
若是你做出讓眾生不喜悅的事情,後果真的是會下地獄。若是你做出讓國王不喜悅的事情,雖然可能被砍頭,但是不會讓你墮入地獄道。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我們作為一個修行人,要能容納、接受眾生的煩惱。對於自己的煩惱、自己的問題、身體的問題、心上的問題,要在不懈怠、不懶惰的情況下,以所學習的佛法來面對、解決問題,這才是學佛的狀態。《入菩薩行論》所講述的內容皆是關於增加世俗菩提心的法教,你每天都要練習增上菩提心,並將其融入在生活之中,那麼面對眾生的煩惱就不再是問題了。
#持明 #仁增塔欽 #持明歌手 #倉央龍措 #仁增塔欽仁波切 #蓮師 #蓮花生大士 #上師 #釋迦牟尼 #入菩薩行論 #藏傳佛教 #仁波切 #西藏 #密宗 #伏藏 #大藏經 #空性 #倉央嘉措 #中觀 #密續 #瑜伽士 #絍繒譶鑫 #格薩爾王 #煙供 #斷我 #施身法 #度母 #阿彌陀佛 #藥師佛 #空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