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及闡述⚜️ 2021年11月1日 གཞན་ཡང་གཡོ་མེད་གཉེན་གྱུར་ཅིང་།། 復不待請眾生親 ཕན་པ་དཔག་མེད་མཛད་རྣམས་ལ།། 為行無量饒益者 སེམས་ཅན་མགུ་བྱ་མ་གཏོགས་པར།། 除令眾生喜悅外 གཞན་གང་ཞིག་གིས་ལན་ལོན་འགྱུར།། 餘事何能報佛恩⚜️持明 仁增塔欽⚜️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及闡述⚜️
2021年11月1日
གཞན་ཡང་གཡོ་མེད་གཉེན་གྱུར་ཅིང་།།
復不待請眾生親
ཕན་པ་དཔག་མེད་མཛད་རྣམས་ལ།།
為行無量饒益者
སེམས་ཅན་མགུ་བྱ་མ་གཏོགས་པར།།
除令眾生喜悅外
གཞན་གང་ཞིག་གིས་ལན་ལོན་འགྱུར།།
餘事何能報佛恩⚜️持明 仁增塔欽⚜️
「復不待請眾生親,為行無量饒益者」,今天講的是沒有狡詐或是沒有交代,用這兩種角度來解釋都可以。接下來就來講什麼是沒有狡詐。
提婆達多在佛成道之前的故事裡經常是障礙佛的人,以我們來看,他似乎是佛的仇人,而羅睺羅是佛的親生子,但事實上兩者皆有可能都是佛的化現。仇人和親人是平等的,羅喉羅是佛的親人,而提婆達多對佛而言就像仇人般,因為他總是給予佛傷害。
但事實上,以究竟法門而言,提婆達多也是佛的化身,經文中有如此的說明;而以共同法門來說,他一直像是障礙者的樣子,是佛修忍辱的對象。所以仇敵和親人是平等的,對於所有有情的此生及來世都是有利益的。此生來世都一直對眾生行持利益者是佛,衪帶給我們的利益的是無量無邊的。
有情眾生受到佛的利益要如何知恩圖報呢?佛是不缺東西的,因為佛沒有任何物質的執著,吃午餐的時候就直接去托缽,什麼金錢財物都不缺。衪沒有想到我一定要怎麼樣,佛對於這些執著都放掉了,衪也沒想過我的親戚朋友怎麼樣,因為衪沒有對於親人的貪婪;也沒有想消滅掉仇人什麼的,因為衪沒有對於仇人的瞋恨,所以佛什麼都不執著。
「除令眾生喜悅外,餘事何能報佛恩」,若要對佛知恩圖報的話,到底佛需要的是什麼?衪要的是眾生歡喜、利益眾生,而在利益眾生時,主要的是如理如法地利益眾生。然而若有人想殺動物,就提供他一把刀的話,這並不是利益他。又或是一個人很懶惰、懈怠,什麼都不做,愛睡覺、不活動,如果支持他的話,也不是利益他,更不是親人、家人應做的事情。所以利益眾生必需是如理如法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利益。
什麼才算是如理如法呢?不只是對利益對象的眾生現在有幫助,有可能現在是破壞,會產生一些些的不舒服,但是真正明天慢慢地、一步步地對他是會有利益的。佛陀教導裡面說到很多如理如法的東西,對眾生好、對他行持,就是這些利益眾生相關的事情。所以如理如法地利益眾生,佛最喜悅自在。令有情眾生歡喜自在,行持的心態就是《入菩薩行論》裡面說的菩薩的心態,這就是諸佛菩薩最喜歡的事情。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個人思想闡明:
我們沒交代佛來幫忙眾生,對吧!沒有說過這個東西。可是大慈大悲的佛陀,只在乎對眾生有「利」,「利」就是現世快樂、健康長壽就叫「利」;跟「樂」,「樂」是究竟解脫的事情。漢文說得很好,用這兩個字就足以代替。
「利」就是現世讓眾生快樂,健康長壽的事情,就叫「利」,「利」也是個利益。「樂」,這個「樂」是什麼?永不變的「樂」,小解脫是阿羅漢的果位,大解脫是成佛的果位,就是「樂」。對眾生行持這樣的「利」和「樂」時,就已經是對佛知恩圖報了!
佛本身沒有因為是某人交代有人說明有人希求才幫忙利益眾生,佛是無條件的情況下,仇人和親人都不分的,是非常圓滿的修行。所以我們要知恩,要對佛的知恩圖報的話,就是要利益眾生。利益眾生藏音就叫盼吧爹哇,盼吧就是利,樂就是爹,這兩個包含了所有利益眾生的事情,成佛的過程裡面,我尋找盼吧,我尋找利、樂是一樣的道理。
尋找利裡面,五度波羅蜜都是行持利相關的方法,布施是修利,持戒、忍辱也是修利,禪定有些也是修利。而樂是什麼?樂就是智慧波羅密,六度波羅密裡面的般若波羅密,樂就是智慧般若波羅密。為了利益眾生就是要努力行持六度波羅密,所以盼爹是這樣來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