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10月8日 གང་ཞིག་གང་མེད་མི་འབྱུང་ལ།། 若無其人則不現 གང་ཞིག་ཡོད་ན་ཡོད་གྱུར་པ།། 若有其人則隨有 དེ་ཉིད་དེ་ཡི་རྒྱུ་ཡིན་ན།། 此乃即為此之因 ཇི་ལྟར་དེ་ལ་གེགས་ཞེས་བྱ།། 云何說此為障礙⚜️持明 仁增塔欽⚜️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10月8日
གང་ཞིག་གང་མེད་མི་འབྱུང་ལ།།
若無其人則不現
གང་ཞིག་ཡོད་ན་ཡོད་གྱུར་པ།།
若有其人則隨有
དེ་ཉིད་དེ་ཡི་རྒྱུ་ཡིན་ན།།
此乃即為此之因
ཇི་ལྟར་དེ་ལ་གེགས་ཞེས་བྱ།།
云何說此為障礙⚜️持明 仁增塔欽⚜️
「若無其人則不現,若有其人則隨有」,若有破壞者、傷害者的出現,才有機會修成忍辱而積聚福德善根;若沒有怨敵的損害,則不會出現修持忍辱的機會,所以無法修持忍辱。
若有破壞者、傷害者或仇敵的存在,由於仇敵的身心引起損害則可以修忍辱。身心引起的損害是指仇敵的身口意對我們造成不好或不愉快的傷害。透過這樣的損害,我們可以看透而增長智慧,並生起慈悲而修成忍辱,如此則能積聚福德資糧。如果沒有出現仇敵,則無法增長福德資糧。
「此乃即為此之因」,如果仇人、敵人、破壞者存在的話,則有修成忍辱的機會,而且可以增加福德資糧。可見有了仇敵,才有成就福報的機會,因為福報跟隨著仇敵而產生,二者乃有所關連,因此福德增加的因是由於仇人和敵人的存在。
「云何說此為障礙」,那麼為何說仇敵是一種障礙呢?事實上,仇敵是一種利益者,讓我們增加福德的利益者,所以這些破壞者、傷害者並不是障礙而是增加福慧的順緣者,有了這些順緣以後,自己便有機會可以積聚成佛資糧。
重要的是,當我們遇見仇人、敵人時,應先有智慧,並思惟為什麼仇敵會對我們造成這麼多麻煩呢?接著,心中自然會出現慈悲心,再更進一步地修成忍辱,而所修成的忍辱是大乘相關的忍辱,它是非常不錯的,超越耐煩的。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個人思想闡明:
我們應先聽聞、思考、修持佛法等來增加智慧。有了智慧以後,就會明白破壞者、傷害者和仇敵的煩惱,而且依靠智慧,心中自然而然就會了解仇敵是很可憐的,他們不但自己控制不自己,再加上其背後有著很重的煩惱,這時我們的慈悲心就會自然地展現出來。
當慈悲心展現出來時,如同母親疼愛自己的孩兒般,無論在任何的情況下都會修持忍辱,因此智慧、慈悲、忍辱三者是一體多面,而修持成功之人即是最好的修行人,在成佛道路上則會更進一步,所以修持忍辱是最圓滿的狀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