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持明 仁增塔欽⚜️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及新譯⚜️ འགྲོ་བའི་དེད་དཔོན་གཅིག་པུ་ཚད་མེད་བློས། ལེགས་པར་ཡོངས་སུ་བརྟགས་ན་རིན་ཆེ་བས། 如來無量慧 觀此心最勝 འགྲོ་བའི་གནས་དང་གྲལ་བར་འདོད་པ་རྣམས། རིན་ཆེན་བྱང་ཆུབ་སེམས་ལེགས་བརྟན་པར་ཟུང་། 欲離輪迴苦 堅穩菩提心
《入雄心菩薩行論》⚜️持明 仁增塔欽⚜️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及新譯⚜️
འགྲོ་བའི་དེད་དཔོན་གཅིག་པུ་ཚད་མེད་བློས། ལེགས་པར་ཡོངས་སུ་བརྟགས་ན་རིན་ཆེ་བས།
如來無量慧 觀此心最勝
འགྲོ་བའི་གནས་དང་གྲལ་བར་འདོད་པ་རྣམས། རིན་ཆེན་བྱང་ཆུབ་སེམས་ལེགས་བརྟན་པར་ཟུང་།
欲離輪迴苦 堅穩菩提心
「如來無量慧,觀此心最勝」講到如來無量慧的時候,我們要先思考一下佛陀的智慧是否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的呢?答案為否定的。佛陀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成道的日子裡面都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行持六度究竟的般若波羅蜜多,最後的時候達成了佛的智慧,所以如來佛的無量慧不是突然來的。
祂在內心的境界上,以練習慈、悲、喜、捨之四無量心而修煉成功的。釋迦能仁佛或是如來佛,在成道過程中的每一個世代裡都是行持菩薩的道路,俱全聽聞、思考、修持等一切智慧,福德資糧、智慧資糧都是處於圓滿的狀態之中,最後達成如來佛無量的慧。
如來佛無量慧的產生是恆久以來,祂非常仔細的觀察研究,研究什麼呢?研究如何脫離輪迴。脫離輪迴的意思就是能掌控這凡夫的心,奈何凡夫的世界裡永遠控制不了這顆心,導致我們不斷地輪迴。為什麼稱為輪迴?原因乃它是輪轉的,在妄念、幻覺裡一直轉一直轉從來沒有停止過,所以輪迴也是輪轉的意思。如果想要遠離這輪迴、輪轉的世界,要用哪一個辦法才是最好的?佛一直在這件事情上面觀察、研究。
如同窮苦貧困的人生,如若獲致摩尼寶、如意寶般,即可由困境中度脫,因為有了摩尼寶,這是將菩提心比喻為如意摩尼寶般珍貴。佛陀研究出來六道輪迴的苦,若在地獄道的話,是燃燒火和各種各類極大的痛苦;餓鬼道是口渴飢餓的痛苦;畜生道是被利用、宰殺的痛苦;阿修羅是嫉妒的痛苦;天界則是沉迷享樂導致懈怠而產生的痛苦。
六道輪迴的苦,特別是人道有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等等,若要淨化這些苦的話,要運用什麼方法?用什麼樣的對治?答案是菩提心。有了菩提心的對治,無論是六道輪迴的苦或生老病死的各種苦,都是會遠離的。如同擁有摩尼寶或如意寶,可以讓眾生脫離窮困貧苦一般。
我們有情的怙主釋迦牟尼佛如同導遊般,將所有的有情帶領到大解脫寶洲上,教導眾生遠離所有輪迴痛苦的方法,就是菩提心。這是佛已經研究出來的,若以一般凡夫有限的思惟研究出來的方法是不準的,或是運用機器演算出來的話,也是不準的。
如來佛祂久遠成道之中,於菩提的道路上行持,開悟了佛性本心,變成無量無邊的智慧。祂研究出來遠離輪迴的方法就是菩提心,所以需要堅穩菩提心。在堅固穩定的基礎下,菩提心永久持握、菩提心永遠都不要放棄。在每天的分秒中都要發起菩提心。發菩提心和自然心生的菩提心,自然心生的菩提心是最佳、最好的,所以在自然心生的菩提心永久堅穩的情況下,自己的修行成道中持續地保持住,因為這是佛陀研究出來的結果。
如來佛經過研究後得證一個結果,即是想要脫離輪迴幻想的苦,必須要有菩提心。佛陀是解脫帶領的大導師,帶領我們脫離輪迴的導遊,所以能仁佛說若想要遠離輪迴的苦、淨化輪迴的苦的話,要堅定不移地持握菩提心,在行持菩提心的大道上,學習大乘最主要珍貴的法道。這即是菩提心最大的功德利益,所以要學習菩提心而後在解脫的道路上走穩,方為真實菩提心。
དགེ་བ་གཞན་ཀུན་ཆུ་ཤིང་བཞིན་དུ་ནི། འབྲས་བུ་བསྐྱེད་ནས་ཟད་པར་འགྱུར་བ་ཉིད།
餘善如芭蕉 果生終枯槁
བྱང་ཆུབ་སེམས་ཀྱི་ལྗོན་ཤིང་རྟག་པར་ཡང་། འབྲས་བུ་འབྱིན་པས་མི་ཟད་འཕེལ་བར་འགྱུར།
菩提樹恆時 果盛繁增茂
菩提心就是慈悲的心,要眾生遠離幻覺輪迴的苦,菩提心就是智慧的心。眾生遠離輪迴的苦以後,就安置在解脫成佛的果位,所以智慧慈悲雙融的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發自內心的動機,令心寬闊的道路,這是大乘菩薩才有的,小乘則沒有究竟的菩提心。
所以菩提心的善根是很大的,至於其它的善根呢?一次性的果報受用以後就自然窮竭了,此即為「餘善如芭蕉」的意思。芭蕉樹是一種果樹,如果把它的樹皮一層一層剝除,到最後裡面找不到任何的精髓。其它的善根如同芭蕉樹一樣,它的果實僅一次性,一年一次吧,結完果實後芭蕉樹的生命也隨之殆盡了。
此中提到其它的善根,是指身體形成的善根和語言上的善根,如果其中沒有生起菩提心的話,雖然身體跟語言所創造的善根之果報仍會成熟、也會展現,但是果報盛開了以後,將無法永恆的存在;反之,菩提心如同珍貴圓滿的摩尼寶樹般,它的果實展現以後,非但不會用完、也不會消失不見,反而會越來越增長的。所以有菩提心的善根是永遠毀壞不了,在證悟菩提、證悟佛果之前,善根都是一直存在的。
因此內心自然生起菩提心之發起動機是需要的,如此菩提心亦能嫻熟地綻放開來。這個菩提心有別於身體跟語言的善根,先有了發自內心的世俗菩提心,後來再展現出勝義究竟的菩提心,故菩提心如同是圓滿摩尼寶樹上的果實,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一樣。
首先我們具足菩提心在心中,再行持菩薩道路,這種善根是生生世世都會存在,直至成佛之前都不會消失,因此具有菩提心的善根是最廣大無窮。菩提心以外的善根,譬如身體語言所形成福德的善根,或解脫相關的善根也好,小乘阿羅漢得證的所有的善根,就叫解脫相關的善根,它與廣大無窮的大乘菩提心不一樣。有了大乘菩提心所形成的善根,一切形成的善就會永久存在,成為福德增加、智慧圓滿的大善道、大菩提,是殊勝的善根。
其它在語言、身體上的這些善根就像芭蕉樹一樣,當一次性的果實展現出來以後就不會再有的。我們在語言跟身體上的一些善根,得到了一次人天的果位以後,之前所做的善根不會持續的增長下去,當一次性之善根的果報用完了以後,則如同芭蕉樹展現出一次性的果實一樣。身體的善根,如同獲投生天界之一次性果報,或語言上形成的善根,投生至人界等等,圓滿的享受些許善果,一旦享受完畢以後,福報就耗盡了。
菩提心就是祈願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的慈悲心,將一切眾生都安置於如同釋迦牟尼佛之智慧、慈悲、力量無窮無邊的果位上,這就是菩提大道。所以這個菩提心形成的善根是永遠不毀損消失的,永遠不會不見的,菩提心形成的果實永久存在的,證悟菩提之前就有了。所以菩提心是最好的、最佳的、最圓滿的,一定要學習菩提心、修持菩提心、禪坐菩提心。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個人思想闡明:
我們已經投生為人類的形體了,生老病死是跑不掉,在每天的日子裡面,因為對境而形成,總是有許多時候產生好壞心情互相輪轉的機會。有些對境的來臨不一定是這輩子的因,也有可能是上輩子造成。當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傷心、瞋心等等煩惱窘迫的時候,主要是什麼東西造成的?佛陀經過多劫裡研究出來的此些思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多加練習。佛陀於久遠的成道裡面以無量智慧到底研究出什麼?即是讓輪轉的思想停下來,最大的勝藥就是菩提心,這是佛陀研究出來的。
這個世界上我們一切複雜煩惱窘迫的事情,要徹底地在根基上面解決問題的話,解決的方法就是菩提心,這個和現在科學家研究出來的結果一樣。佛陀三大阿僧祇劫非常久遠的成道日子中研究出來的,結果就是眾生在心情上遭受煩惱窘迫的時候,其淨化對治最好的方法是菩提心。佛這麼厲害的原因是,祂經過很長很長的時間裡面針對心,增加了菩提心、開悟了智慧、增廣了慈悲,所以佛說的是正確無誤的。
佛是覺悟尊,也是我們娑婆世界最大的導師,祂研究出來,若你想讓心鬆安樂自在,想使心裡的結都解開、解脫,心裡要有智慧跟慈悲,心裡要自在,人生自在、圓滿的狀態想越來越增加的話,最需要的就是菩提心。有些腦子不正常的瘋子跟正常人比起來,正常人的智慧是略勝一籌,因為有些瘋子的思想在不實際的層面上一直輪轉、話停不下來地一直說,比起來我們的智慧是高一層的。同樣地,佛菩薩研究出凡孩眾生的思想猶如瘋子一樣不停地輪轉,而凡孩的我們若想擁有高覺悟者的思想,則要練習菩提心,才能達到更高一層的智慧境界。
菩提心就如我前面說的一樣,智慧、慈悲一如的就是菩提心,此即是今天第一偈的重點。第二偈的重點就是,有菩提心的善根都是永久存在,從發起菩提心直到我們成佛之前,透過迴向以後,這些善根將永久存在不會消失的。善根的意思就是說,我是利益眾生為主的,有人煩我的時候、我不煩惱對方;他罵我、我不回罵;他欺蔑我,我不欺蔑他。他對我怎麼樣的時候,我發一個菩提心,將慈悲的路舖上去,用智慧來度化他,這樣形成的善根將永遠存在,不會壞滅的。
其它身體語言所造的善根,如念咒、念經、磕頭,或是身體上行持一些不殺生,包括金錢財務上的一些小小的幫助,全部都是什麼?如果其中沒有發菩提心的話,善根一次性就沒有了。所以所做所行的時候,就像我們經常說的,時時刻刻要具足菩提心,發起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這裡一直提醒。菩提心是善根永恆保存的真理,所以一定要發起菩提心。如同佛發了菩提心以後才成佛,沒有發起菩提心的話,佛也無法變成佛。所以菩提心是要發自內心,它生起來以後,行持菩提心的道路就一切圓滿。
人生主要想過得快樂一點的話,運用慈悲、智慧一如的菩提心多一點,心就寬寬的、鬆鬆的、不緊張的,一切都是無所謂的狀態會展現出來的。反正這個世界原本就不是長久永恆的,幾十年就必須走了,人生結束之前都要對自己好〜不傷心,對別人好〜不恨心。別人怎麼做是他人的事情,別人怎麼想是他人的思想,若我們能度化得了對方,就一定要幫忙他,在己身口意的教育之中幫忙他,以己好的思想來引導,令其壞的思想轉變成好的方面,金錢財物方面,如果能幫助到他的話就盡量幫助。如果是有福報之人,就一定能幫上一些,因為過去的因緣具足,順緣具足可以幫上一些。幫不上的話也是自己對自己負責任,自己要開心,然後每天好好認真的聽聞、思考、修持佛法,於法道上前進直至成功。
2020年6月12日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