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持明 仁增塔欽⚜️ ཇི་ལྟར་མཚན་མོ་མུན་ནག་སྤྲིན་རུམ་ན། གློག་འགྱུ་སྐད་ཅིག་བར་སྣང་སྟོན་པ་ལྟར། 猶如黑雲夜 剎那閃電亮 དེ་བཞིན་སངས་རྒྱས་མཐུ་ཡིས་བརྒྱ་ལམ་ན། འཇིག་རྟེན་བསོད་ནམས་བློ་གྲོས་ཐང་འགའ་འབྱུང་། 佛力加持故 暫萌修福慧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 闡述及新譯
《入雄心菩薩行論》⚜️持明 仁增塔欽⚜️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 闡述及新譯
在具有菩提心的情況下聽法,猶如太陽展現般會淨化一切無明的黑暗;如果在沒有菩提心的情況下聽法,猶如油燈ㄧ般,想淨化無明黑暗是有限的,所以要發起菩提心來聽法。
今天要聽的是什麼法呢?釋迦牟尼佛的大乘修行方道《入菩薩行論》。《入菩薩行論》是要我們學習融入菩薩的行持和思想,在生活中不斷增加究竟解脫的真理,這就是《入菩薩行論》所要闡述的內容。
今天所要講的有兩個偈頌,一個偈頌裡有四句。若要一句一句講的話,要花太長的時間,所以我只講述大概的內容。
ཇི་ལྟར་མཚན་མོ་མུན་ནག་སྤྲིན་རུམ་ན། གློག་འགྱུ་སྐད་ཅིག་བར་སྣང་སྟོན་པ་ལྟར།
猶如黑雲夜 剎那閃電亮
དེ་བཞིན་སངས་རྒྱས་མཐུ་ཡིས་བརྒྱ་ལམ་ན། འཇིག་རྟེན་བསོད་ནམས་བློ་གྲོས་ཐང་འགའ་འབྱུང་།
佛力加持故 暫萌修福慧
第一個偈頌「猶如黑雲夜」等四句的重點是,在沒有月亮的晚上,沒有星星的晚上,有很多風雲的晚上,還有下雨等等夜色很黑很黑的時候,剎那間天上出現閃電。當閃電出現的時候,一下子,地上的一切都變得非常清楚明亮。這是一個比喻,將實際的例子拿來做比喻。
等同的,佛的力量、佛的加持、佛的祈願,為什麼佛有祈願呢?以顯宗共同法門來說,釋迦牟尼佛在三大阿僧祇劫的成道日子裡發起四無量心,行持六度究竟的正道而後解脫,佛的祈願是經由發願要度化有情的力量而來。
當我們是凡夫眾生的時候,沒有了悟空性,也沒有了悟這個世界是幻覺等等,對於這樣的眾生來說,偶爾會有一個善根的思想。第一方面是眾生自己的福報,第二方面是經由佛菩薩的加持,在偶然的時間裡會出現一個善根的力量。
如同天上閃電打雷的時候,黑暗夜晚的地上剎那間都會亮起來一樣,眾生在如來佛菩薩究竟的祈願下,偶爾也會有一些福報相關的善根思想會展現出來,這就是佛的加持,也是眾生的善根福報俱足。
上述的意思是,我們在久遠輪迴裡都是無明幻覺,所以苦也是跟著一起。釋迦牟尼佛第一次講經「苦集滅道」的苦,其原因也是如此。而我們應該要想到什麼呢?我是凡夫眾生,在這久遠輪迴的世界裡,這次具足福德的思想,所以我想解脫;且具足脫離輪迴的觀念,所以我有出離心等等的情況下,這並不是時時刻刻都有,是經由佛的加持及自己的福報具足才偶然會有的機會,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個道理。
當知道這個道理以後,難得的人身上面具足善根的思想便不會消失的。否則有一點點想聽法的動機、有一點點想做福德的動機、有些想以聽聞思考修持佛法等等,來增加自己智慧的思想,基本上是不太容易的。
經由佛的加持、自己的福德善根、還有善友的順緣而來,這次會想聽法等等,針對輪迴以外、凡夫世界以外的種種話題,想聽的聽、想講的講,能有此種觀念是需要一種非常巨大的福報,才會產生出來,因此要保護守護的意思。
當黑暗的時候,因為有了閃電,所以能照亮大地般。如同此生難得的人身當中,偶然會有一個想行持究竟善根的思想念頭,然後再去行持,這部分需要正知正念好好保護下去,第一個偈頌的內容就是如此。
དེ་ལྟས་དགེ་བ་ཉམ་ཆུང་ཉིད་ལ་རྟག། སྡིག་པ་སྟོབས་ཆེན་ཤིན་ཏུ་མི་བཟད་པ།
善根極微弱 難禦強猛惡
དེ་ནི་རྫོགས་པའི་བྱང་ཆུབ་སེམས་མིན་པ།དགེ་གཞན་གང་གིས་ཟིལ་གྱིས་གནོན་པར་འགྱུར།
若無菩提心 餘善豈能勝
第二個偈頌的意思是,我們的善根是非常微弱,惡業是非常強烈。在這種情況下,除了菩提心以外,根本沒有降低惡業和增加善業的力量。原本眾生是什麼樣子?一開始,十二個緣起的源頭就是無明,無明引起以後到老死之間的十二個緣起的態度來說,第一個就是無明。
什麼是無明呢?對於器世界、物質世界的真相都不知道;對於情世界、有情的心識、心的源頭、本性存在或是不存在、遊戲等等,心相關的一切都不清楚,所以無明眾生的善根是非常微弱,因為沒有強大善根之力量;反之,惡業是非常強烈,因為無明的原因而幻覺下去的時候,會在五毒煩惱引起之中過生活。
在久遠輪迴裡,我們的心相續是永久存在,但是身相續是經常換來換去。在這過程裡,如果是凡夫、有情、眾生或無明創造的一個生命形態者的話,都是痛苦的源頭,會增加很多惡的力量。在這樣的情況下,痛苦的源頭尋找這輩子的惡,或是上輩子的時候,尋找很多惡的業力,所以此生就痛苦了。
那麼要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淨化惡的業力呢?用什麼法門來淨化呢?這時最好就是發起菩提心,除此以外沒有。菩提心是什麼呢?菩提心就是慈悲、智慧雙融的思想、雙融的心態、雙融的動機。除了發起菩提心以外,其它的善根無法壓伏生死輪迴裡因無明引起的幻覺與惡的業力。其它善根無法壓伏的意思就是,身體上形成的善根和語言上形成的善根壓伏不下久遠輪迴所創造惡的業力。久遠輪迴裡所創造惡的業力要壓伏下去的話,需要發起菩提心。
方才說到菩提心就是,慈悲度化有情離開所有幻覺的痛苦、無明的痛苦,離苦的這部份,叫做為眾生著想的慈悲心,一個眾生都不留的情況下,讓眾生證達並安置在智慧無量無邊、慈悲無量無邊、力量無量無邊的究竟佛果位上,這樣的發心動機就是菩提心。
如果有發起菩提心的話,這與身體上所形成的善業和語言上所行持的善業不一樣,因為這是意上面行持的業,所以非常非常強大。我們的身體和語言好像是宰相或佣人一樣、僕人一樣,心則如國王一樣,所以我們每天心的擁有裡、心的自由裡,要多多少少有菩提心。
當然勝義菩提心是不容易展現,但是世俗菩提心時時刻刻都可以練習。有菩提心的話,惡的業力都會壓伏下去,無明的幻覺都會淨化,所以發起菩提心是非常主要的一件事情。除了發菩提心以外,其它的善根無法降低惡業的意思,這是今天講的第二要的論點。世俗菩提心上有增加練習的話,勝義菩提心有所遮蔽的一切都自然而然會降低、刪除。
總結而言,我們善的思想、善的力量是非常微弱的,偶爾才會有的,並不是時時刻刻都有,所以每天都要看自己的心,我現在做什麼呢?如果有做錯、想錯、傷心、悲心太多的話,就要改進一下;如果做對、想對的話,這些善思想都要讓它多發展一點,也是行,這是很唯要的。
這些善思想保持下去有什麼好處呢?因為久遠輪迴裡痛苦的業力都是我們累積起來的,當心中多產生一點善的力量和智慧慈悲的力量的時候,你的人生過得也開心。周圍家人、親人、人群看你的時候,也是順眼、順利的,所以善的思想、自己擁有自心自由的力量多增加、多發展,智慧要發展、慈悲要發展、力量要發展。
我們要增加很多很多善的思想和福德的力量,這部分主要就是每天都要看自己的心,時時刻刻都要看自己的心。不要一直圍繞在想錯的事情上,好像電腦中毒一樣,有一個圈圈一直跑,心裡面貪瞋痴某件事情上、或是對境引起的一種痛苦上,一直練習、一直輪轉是不好的。此外,善的思想是偶爾才有的,所以你要保持這些善的力量和念頭,再發展更多的智慧慈悲、善的一切功德,這就是第一個偈頌大概的內容。
從平常的角度來說,我們的善根是很小、很小的,想自己解脫成佛是不用說了,有些人連快樂和簡單的思想都無法產生起來,原因就是我們的習慣上沒有想簡單,反而在複雜中過生活,而複雜的心情所得到的,除了複雜以外,其他什麼也得不到。因為我們不斷練習複雜的原因、累積複雜習氣的原因,所以善根與開心的力量並不多。
每天都想很多很多惡的力量,貪婪的心所引起的事情非常多,無論你有多少的東西,也還是在不滿足的狀態中過生活,有些則是在不明真相、不明自己、混來混去之中過生活,所以惡的力量是非常強烈的增多,善的力量是非常微弱的稀少。而要摧破惡的力量的方法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要慈悲智慧雙融。
當無明眾生引起你的時候,無明眾生的對境引起你的時候,無明眾生的事情引起你的時候,無明眾生的人事物引起你的時候,你要發起菩提心,舖一條慈悲的道路,如群組的名字一樣,舖一條慈悲的道路讓別人走、讓自己走。自己每天要過好生活,就得如此,在思想形態上多多增加力量。
力量的源頭是,當聽聞、思考、修持佛法的究竟真理加強的時候,就不會慌慌張張的,所以每天都要增加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看懂自己、不憂傷;看懂別人、不瞋恨的心;看懂情器世界的真相,應清淨觀修,除了這個世界以外還有究竟清淨的淨土。這顆心,除了凡夫的思想以外,在我們的心裡還有本心智慧通透的力量。我們凡夫,凡夫就是一直重複這個世界的思想和行持,除此以外,還存在更圓滿、更優善的東西。
學佛是增加你的智慧、增加你的力量,增加你面對社會、面對世界的勇敢的精神、智慧的精神、慈悲的精神,所以要先聽聞,再思考,再修持,修持就是禪坐的意思,三者融入在一起,聞思修三者一起創造起來的話,非常大圓滿,今天就是這樣。過去已經講述十次《入菩薩行論》,都是完整地講述內容,這次就講得簡單一點。好,希望能幫上一些些。2020年6月9日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