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持明 仁增塔欽⚜️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སངས་རྒྱས་དང་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ཐམས་ཅད་ལ་ཕྱག་འཚལ་ལོ།། 頂禮一切佛菩薩 རྒྱ་གར་སྐད་དུ། བོ་ངྷི་སཏྭ་ཙརྱ་ཨ་བ་ཏཱར། 梵語曰:菩提薩埵雜雅阿哇打惹 བོད་སྐད་དུ། 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སྤྱོད་པ་ལ་འཇུག་པ། 藏語曰:雄求參布修巴拉救巴 漢語曰:入雄心菩薩行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སངས་རྒྱས་དང་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ཐམས་ཅད་ལ་ཕྱག་འཚལ་ལོ།།
頂禮一切佛菩薩
རྒྱ་གར་སྐད་དུ། བོ་ངྷི་སཏྭ་ཙརྱ་ཨ་བ་ཏཱར།
梵語曰:菩提薩埵雜雅阿哇打惹
བོད་སྐད་དུ། 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སྤྱོད་པ་ལ་འཇུག་པ།
藏語曰:雄求參布修巴拉救巴
漢語曰:入雄心菩薩行
釋迦牟尼佛是寂靜和平的大導師,是廣大智慧的擁有者,以無量慈悲來度化有情者。釋迦牟尼佛的法道是不傷害任何一個眾生,它是平等自在的一個法道,是將自己內心不好的念頭改變成圓滿佛智的一種方法,所以稱為「佛法」。學習釋迦牟尼佛的法道以後,成果將等同於佛般,達成無量無邊究竟的智慧、無量無邊的慈悲、無量無邊的力量。佛陀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身體,六十種的梵天神通妙言,所境之一切諸法悉全了知的智慧,能境之一切融入法界究竟圓滿的智慧廣闊順成,法身、化身俱全雙融之樣貌,此即是臻達佛陀的果位,而學習佛法和了解佛法的成果即是如此。
學習釋迦牟尼佛共同的法門,就是藏傳佛教的顯宗,跟漢傳佛教的顯宗,都稱為共同法門;不共的密法是藏傳佛教密宗的部分,這叫不共密法的法門,此些皆是佛法的範疇。於佛道上學習的修行者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特別專研學習顯宗的法門,另一是專研學習密乘修成的禪坐者。
若是一個有漏者學習釋迦牟尼佛的法道,皆要學成佛陀智慧慈悲雙融的真理。根器利者才具有修學密法的資格,且根器利者學習密法將獲快速成就、速疾解脫;反之根器鈍者學習密法將是極度危險的。而共同顯法的修行方式,則如同佛陀歷經三大阿僧祇劫的日子修持,故後代的修行者也需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日子修行。這兩種修行成就的區別是一個緩慢、一個是速疾,全靠自己修行程度來決定的。
寂天菩薩是佛陀涅槃後展現出來的大乘修行者,印度有超戒寺和那爛陀兩所大學,寂天菩薩是那爛陀大學的一位班智達,祂經常看起來是衣衫襤褸又愛嗜睡懶惰的樣子,但當講述《入菩薩行論》至第九品之智慧品「或實或非實 心前皆不住 別無所執相 無緣極寂靜」,當下於空性中融入,而後騰空飛走了。
今天大概講述一下寂天菩薩所寫的《入雄心菩薩行論》,簡稱《入菩薩行論》。《入菩薩行論》的第一品是講述菩提心的功德,第二品是懺悔我們久遠輪迴的惡業,第三品是擁有菩提心,第四品是不放逸,第五品是守護正知正念,第六品是修忍辱,第七品是修精進,第八品是修禪定,第九品是修智慧,第十品是迴向,這十品俱全的論述就叫《入菩薩行論》。我之前曾經仔細講過第九品的智慧品,已經快編輯出書了。
入雄心菩薩行的意思就是融入於菩薩的行持中,為什麼要融入於菩薩的行持呢?因為菩薩俱足菩提心,菩薩所行持的是六度波羅蜜多,主要是屏除任何的自私自利。菩薩運用無窮無邊的智慧、慈悲、力量,來度化廣大的有情眾生之觀念,從而學習菩薩之精神,進而融入菩薩之行為的一個道理,此即是入菩薩行。此些皆因佛祖發起了菩提心,經由三大阿僧祇劫不間斷的饒益有情,積聚福慧圓滿而究竟成佛。佛陀以三轉法輪之講經佛法的功德利益度化眾生。三轉法輪即是:第一轉法輪講經苦集滅道,第二轉法輪講經緣起性空,第三轉法輪講經種性如來藏。《入菩薩行論》是大乘的修行法道,無論是顯、密皆可融體修持的方法。從現在開始要講述一些以菩提心爲主的法門,講述的方式也許是順著講、抑或跳着講,依每天空暇時間的情況來看一下。
སངས་རྒྱས་དང་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ཐམས་ཅད་ལ་ཕྱག་འཚལ་ལོ།།
頂禮一切佛菩薩
རྒྱ་གར་སྐད་དུ། བོ་ངྷི་སཏྭ་ཙརྱ་ཨ་བ་ཏཱར།
梵語曰:菩提薩埵雜雅阿哇打惹
བོད་སྐད་དུ། 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སྤྱོད་པ་ལ་འཇུག་པ།
藏語曰:雄求參布修巴拉救巴
漢語曰:入雄心菩薩行
梵語:「菩提薩埵雜雅阿哇打惹」,其中的「菩提薩埵」,藏語是「雄求參布」,中文是「雄心菩薩」或「菩薩」的意思;「雜雅阿哇打惹」中譯乃行持上融入。接著一一說明,梵語的「菩提」,藏語為「雄求」,中文為「菩提」;梵語為「薩埵」,藏語為「參布」,中文為「雄心」。雄心是無畏懼,當具有不怕眾生的時候,就叫雄心;梵語的「雜雅」,中文為「行持」,《入菩薩行論》的「行」。梵語的「阿哇打惹」,藏語為「修巴」,中文為「入」。這是《入菩薩行論》名稱上的梵文、藏文、中文的直譯。
前面的梵語「菩提薩埵雜雅阿哇打惹」,表示這佛法是由印度翻譯過來極為珍貴,亦非任何相似的佛法。透過入菩薩行論的方道,修成菩薩的行為、菩薩的心,有無數的眾生獲得究竟的解脫,這就是為何將「菩提薩埵雜雅阿哇打惹」梵文放在前面,主要是它具有證明的意義。這就是今天講述《入雄心菩薩行論》名稱的緣由。
頂禮覺綻佛、眾佛子菩薩。覺悟的智慧、覺悟的境界都綻放開了,所以稱為覺綻佛。祂淨化了一切惡業,入進了一切究竟覺悟者的真理方道上,因具有雄心,故而度化有情的時候,即使進入地獄裡,則猶如天鵝於湖裡悠遊一點兒都不怕般,故稱之為具有雄心。雄心菩薩是持明翻譯的,事實上是菩薩的意思。
覺綻是持明翻譯的,成佛之後,覺悟的佛慧、究竟的空性、究竟的真理如同花朵般綻放,所以翻譯為覺綻佛。覺悟後悉全明瞭一切情器世界的真相,既獲一切修行究竟的精髓,智慧跟慈悲之間的一切總集,並開展了所有的智慧、慈悲、力量、功德、事業,這樣的覺綻佛跟雄心佛子菩薩。
在佛子菩薩前面加了一個入,入則是進入。進入的意思是淨化,淨化所知、煩惱的一切障礙,融入佛的究竟勝道上,所以是進入菩薩。何謂菩薩?登至初地即是見道的菩薩,第二地開始到第十地之間是修道的菩薩,這十地之間的眾菩薩悉全頂禮,意思是頂禮佛和眾佛子菩薩們,此即是偈頌中「頂禮一切佛菩薩」。
頂禮的緣由源自於過去時代藏皇赤松德贊所制定的。而《入雄心菩薩行》是屬於經律論中的哪一類呢?是屬於經律論裡的經法。在經法裡就要頂禮佛菩薩,原因是經文都是藉由佛與菩薩問答之中成立的,所以經律論的經法前面,有「頂禮佛及菩薩」這樣的規定。
律法是與因果相關的事情,故「頂禮遍知釋迦牟尼佛」,因爲律法是與微細的因果相關唯有佛才能測度,連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也有瑕疵,菩薩也有一切細類的所知障未全淨除之問題,此些只有遍知一切的佛,方能真正明瞭究竟仔細因果的關聯,故以律法因果相連的戒律裡,加了「頂禮遍知釋迦牟尼佛」。在經律論裡的論,是擁有智慧者,所以要加「頂禮文殊師利菩薩」。
今天講的是《入雄心菩薩行論》,「菩提薩埵雜雅阿哇打惹」,菩提薩埵們的思想行持上面融入的論述開始講述,再頂禮佛及一切菩薩。除此之外,其中主要涵蓋了當提到「菩薩」以後,即能明白菩提心俱足的菩薩行為是:不傷害任何眾生的情況下,行持恆利有情的方法,來增加覺悟的思想、增加覺悟的力量、增加讓眾生成佛的方道,所以從此刻開始每天講述吧!
2020年6月6日
#持明 #仁增塔欽 #持明歌手 #倉央龍措 #仁增塔欽仁波切 #蓮師 #蓮花生大士 #上師 #釋迦牟尼 #入菩薩行論 #藏傳佛教 #仁波切 #西藏 #密宗 #伏藏 #大藏經 #空性 #倉央嘉措 #中觀 #密續 #瑜伽士 #絍繒譶鑫 #格薩爾王 #煙供 #斷我 #施身法 #度母 #阿彌陀佛 #藥師佛 #空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