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7月29日之三 བརྙས་དང་ཚིག་རྩུབ་སྨྲ་བ་དང་།། 或說輕蔑及惡口 མི་སྙན་པ་ཡི་ཚིག་དེ་ཡིས།། 或講不悅耳之語 ལུས་ལ་གནོད་པར་མི་འགྱུར་ན།། 於身無任何損壞 སེམས་ཁྱོད་ཅི་ཕྱིར་རབ་ཏུ་ཁྲོ།། 心汝何故起瞋怒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7月29日之三
བརྙས་དང་ཚིག་རྩུབ་སྨྲ་བ་དང་།།
或說輕蔑及惡口
མི་སྙན་པ་ཡི་ཚིག་དེ་ཡིས།།
或講不悅耳之語
ལུས་ལ་གནོད་པར་མི་འགྱུར་ན།།
於身無任何損壞
སེམས་ཁྱོད་ཅི་ཕྱིར་རབ་ཏུ་ཁྲོ།།
心汝何故起瞋怒
當仇人敵人輕蔑你、小看你,從他們口中說你偷盜、你是壞人等很多綺語、惡口時,無論是在你的面前直接說,或是在你的背後說一些不好聽的話語,這些話語對你的身體並沒有任何破壞與傷害。
因為這些說或罵的輕蔑、惡口與不悅耳的話語皆是一種口氣而已,口氣不會直接對身體產生破壞或傷害,因為並不是打,也不是殺,亦不是用刀劍刺進身體,所以他人說這些惡口或輕蔑的話語,說你是壞人、你很差勁等的時候,對身體並沒有絲毫的壞處,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因為只是一種口氣而已。
當他人說惡口等話語不會破壞有形的身體,更何況是心呢?心是無形的,這些惡口等話語更是無法對心形成任何的破壞,那麼意、心,為什麼生氣呢?你不應該生氣,這是沒意義的生氣。因為心是無形的,當他人以惡口來說你或罵你的時候,怎麼會直接傷害到無形的心呢?這是不可能的。
再覆述一遍,當他人說惡口,或者說你是最差勁、最糟糕的時候,怎麼會成功地破壞你的身體呢?因為這種語氣並不是刀劍,也不是石頭,所以無法破壞身體,也無法破壞心。
可見仇人、敵人罵惡口對身體不會形成破壞,對心也不會造成傷害與破壞。若是如此,你為何生氣呢?除了是幻覺以外,並不需要生氣,所以要對仇人、敵人修成忍辱,唯有淨化自己的幻覺才是最有價值的事情。
持明仁增塔欽個人思想闡明:
我們身處於各種的狀態之中,一定要修忍辱,除了修忍辱以外,沒有其他的路,因為在忍辱之上沒有更善的修持。無論是生病也好,心情不舒服也好,家庭情況不妙也好,任何時候都應修成忍辱。再者也要修成不怕空性的忍辱、不怕煩惱的忍辱。
當降低的煩惱的時候,要勇敢地修成忍辱;當對境來臨的時候,也要勇敢地修成忍辱。忍辱是一切勝道的法門,然而忍辱的一面是慈悲,另一面則是智慧,我們要慈悲、智慧一如的修持忍辱。
今天此偈頌所講述的是,守護自己及守護他人有四種情況。第一種是大菩薩菩提薩埵,大菩薩們可以守護得了自己,因為擁有十地五道的境界,此境界也是以發展慈悲來守護他人,所以大菩薩能守護自己,也能守護他人。
第二種是凡夫眾生,他們守護自己是沒有問題的,因為眾生的自私自利很強,但是眾生極少為他人著想,可以說絲毫沒有守護他人的心態。
第三種是十地五道境界裡初地以上的菩薩,如同捨身餵虎的王子,他守護他人的生命、守護老虎的生命,但不守護自己,於是布施自己的身體給老虎,也有這種人。
第四類是,有的人不守護自己,也不守護他人,這類是極為強大惡劣的凡夫眾生,他們有些會燒掉房子,並且與家人同歸於盡,既不守護自己,也不守護他人。
守護與不守護這件事情,不僅是放在行持上而已,也可以放在心態上的。因為當內心具有幫助自己、幫助他人的思想型態時,自然就會做出行持。
有的人卻只守護自己,因為自己要生活,所以一切思想上認為只要做好自己即可,不太管別人,於是幫助別人的思想便不多。有的人則是二者都不做,思想上沒有一個真理的存在,也有這樣的人。
而以我們是佛教徒、菩薩行持者而言,既要守護自己,也要守護他人。那麼自己和他人是哪一個重要呢?若能利益他人的話,則是他人重要。若無法利益他人的話,那麼是自己重要或是他人重要呢?當然是先利益自己比較主要。
因為在學習成佛的法道上,若能如理如法地利益到自己的話,則應以利益自己為主。若是無法如理如法地利益到他人的話,例如他人做惡業的時候,也還是要以他人為主,這樣的思想是不好的。
意思是,若能如理如法地利益他人的話,自己和他人何者重要呢?當然是他人重要,因為這是大乘菩薩在修行成道上的行為。但若是無法如理如法地利益他人的話,卻能如理如法地利益自己,那麼一定是以自己為主要的。
簡而言之,在現實與究竟上,若能如理如法地利益他人的話,則以利益他人為重要,若是無法如理如法地利益他人的話,那麼利益自己也是不錯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