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及闡述 2021年7月8日 གལ་ཏེ་གཞན་ལ་འཚེ་བྱེད་པ།། 倘若傷害他人則 བྱིས་པ་རྣམས་ཀྱི་རང་བཞིན་ནི།། 凡孩自然之本性 དེ་ལ་ཁྲོ་བ་མི་རིགས་ཏེ།། 是故瞋彼則非理 སྲེག་པའི་རང་བཞིན་མེ་བཀོན་འདྲ།། 如瞋火燃燒之性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及闡述🌈持明 仁增塔欽🔗
2021年7月8日
གལ་ཏེ་གཞན་ལ་འཚེ་བྱེད་པ།།
倘若傷害他人則
བྱིས་པ་རྣམས་ཀྱི་རང་བཞིན་ནི།།
凡孩自然之本性
དེ་ལ་ཁྲོ་བ་མི་རིགས་ཏེ།།
是故瞋彼則非理
སྲེག་པའི་རང་བཞིན་མེ་བཀོན་འདྲ།།
如瞋火燃燒之性
「倘若傷害他人則,凡孩自然之本性」,對他人傷害、破壞的思想形態者稱為凡孩,凡孩的意思是,以小孩子不懂事來比喻,凡夫的習性也如同不懂事的小孩子一般,這是凡夫的性格。為什麼說這是凡夫的性格呢?因為想造作傷害或形成不好的影響是凡夫眾生的特徵。如果這是凡夫的特徵,則不能對他們生氣,因為凡夫受到自己背後的煩惱窘迫,自己也無法控制,所以不應該對凡夫眾生生氣。
「是故瞋彼則非理,如瞋火燃燒之性」,火的特徵是有熱度的燃燒,而凡夫的特徵是想破壞眾生,以煩惱為主,此二者各自有其特徵。當你觸碰火而被火燒到的時候,你會生氣火嗎?或是生氣自己呢?你無法生氣火,為什麼呢?因為是你自己觸碰火,而火的本質與特徵就是有熱度的燃燒,所以你觸碰到火,即會被火燒到。同樣的,凡夫的煩惱影響你,這是因為你與凡夫眾生很接近,你先有了這個狀態,而後凡夫眾生才會破壞到你、傷害到你。
意思是,當我們觸碰熾熱燃燒的火時,手自然會被燒起來,這是火的特徵,不能怪任何人。同樣的,以煩惱為主的眾生,因為我們與他們很近、與他們接觸的原因,所以他們的煩惱引起而破壞你的時候,你應該修成忍辱,並不應該憤怒,如同你觸碰火的時候,火燒到你,你也不能怪火,要怪的是自己,因此要清晰明白問題出在哪裡。
眾生本身沒有想要破壞或不破壞他人,但是凡孩的特徵便是以煩惱為主的,因此破壞他人、對他人形成不好的影響,這就是凡夫眾生的特徵,此時我們要修成忍辱,無須對眾生生氣,如同觸碰火的時候,你也不能怪火,因為是自己觸碰到火才會被燒到,就是這樣的道理。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個人思想闡明:
在幻覺的輪迴裡,各種人事物皆有自己的特徵,譬如水在幻覺裡就是濕的,不可能不濕,而火則是燃燒的,不可能不燃燒,各別有其特性。凡夫眾生本身是以煩惱為主,以破壞與自私自利為主,可能會對他人形成破壞,這些都是凡夫的特徵,不能怪任何人,因此,除了修成忍辱以外,並沒有其他方法。
我們是大乘佛教徒,在修行的道路上,有機會時就要修成忍辱,當遇到對境,以各式各樣的方式對所見的一切凡夫眾生修成忍辱是最好的。若沒有修成忍辱,則自己也會變成凡夫的思想形態,不像學佛的人,所以要修成忍辱。
此外《入雄心菩薩行論》中亦載述,如同自己的身上有傷口一樣,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讓凡夫眾生靠近或碰觸;對凡夫眾生而言,自己也可能是芒草,如果對方身上有很多傷口,我們也不要觸碰到他的傷口,因為眾生的煩惱是非常可怕的,我們要如此看待。
#持明 #仁增塔欽 #季忠平 #持明歌手 #倉央龍措 #仁增塔欽仁波切 #蓮師 #蓮花生大士 #上師 #釋迦牟尼 #入行論 #入菩薩行論 #藏傳佛教 #仁波切 #西藏 #密宗 #石刻 #大藏經 #空性 #倉央嘉措 #中觀 #瑜伽士 #絍繒譶鑫 #格薩爾王 #煙供 #斷我 #施身法 #度母 #阿彌陀佛 #藥師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