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及闡述 2021年7月7日 ཉོན་མོངས་སྐྱེས་པས་དེ་ལྟ་བུར།། 如是生起煩惱者 བདག་གསོད་ལ་སོགས་ཞུགས་པ་ལ།། 自殺亦是會行持 སྙིང་རྗེ་རྒྱ་ལ་མ་སྐྱེས་ན།། 於彼不生起悲心 ཁྲོ་བར་འགྱུར་བ་ཅི་ཐ་ཚིག།། 生起瞋怒何有用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及闡述
🌈持明 仁增塔欽🔗2021年7月7日
ཉོན་མོངས་སྐྱེས་པས་དེ་ལྟ་བུར།།
如是生起煩惱者
བདག་གསོད་ལ་སོགས་ཞུགས་པ་ལ།།
自殺亦是會行持
སྙིང་རྗེ་རྒྱ་ལ་མ་སྐྱེས་ན།།
於彼不生起悲心
ཁྲོ་བར་འགྱུར་བ་ཅི་ཐ་ཚིག།།
生起瞋怒何有用
當產生煩惱瞋恨心等等時,就好像是心中居住了一個妖魔般,此人內心裡將失去了自由。連自殺傷害自己的行為也是會形成的,所以這種眾生是非常非常無選擇的權力,更是沒有自由可言的。沒有自由的人,對於自己最喜愛的身體也會傷害、毀損掉的。眾生他不是真的因為恨這個身體,而是當煩惱產生起來的時候就是如此。
所以對於菩提心具足的菩薩來說,祂應該是要對這樣的眾生產生慈悲心。當他對自己傷害,或對你產生傷害的時候,如果是以菩薩的行為、菩薩的心態看待此事,一定是會對他產生慈悲之心。除了慈悲心以外不會產生其他任何的想法,因為他很可憐,連自己有些許的什麼他都會想辦法毀滅的,會傷害你也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是一位還沒有產生慈悲心的人,或你是一個初學者的話,那對他一定更不能生氣。你為何生氣呢?生氣是很奇怪的,你更不應該生氣的。若他生氣的理由是別人傷害了他,他對自己也是如此這麼傷害的,故而他傷害你是小事。所以眾生無法自主有權力選擇,因為他是以煩惱為主的思惟方式,因此更需要對他們產生慈悲心。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個人思想闡明:
我們經常練習慈悲心的時候,要用各式各樣的角度來看待眾生,眾生是以煩惱為主,而煩惱是控制不了的,控制不了的煩惱是自然而然就是如此。
如此苦命的眾生,無論任何情況下對他們都是需要愛護與關心慈悲為主,不能有其他的動機和傷害的念頭,心中要明白因為他是凡夫眾生,他的心中具足了無窮盡的煩惱。煩惱具足的眾生就是如此的辛苦,所以我們要有非常強大的慈悲心來愛護他們。我前面說過,忍辱的一面是智慧心,而忍辱的另一面是慈悲的心,所有的理由就在這裡。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