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三十七頌 2018年12月30日 第二十七偈(之四) དགེ་བའི་ལོངས་སྤྱོད་འདོད་པའི་རྒྱལ་སྲས་ལ།། 善根福具之佛子而言 གནོད་བྱེད་ཐམས་ཅད་རིན་ཆེན་གཏེར་དང་མཚུངས།། 應觀害行眾如寶藏般 དེ་ཕྱིར་ཀུན་ལ་ཞེ་འགྲས་མེད་པ་ཡི།། 於諸有情無瞋怒怨心 བཟོད་པ་སྒོམ་པ་རྒྱལ་སྲས་ལག་ལེན་ཡིན།། 修持忍辱即是佛子行 持明 仁增塔欽 開示及新譯
🌈持明 仁增塔欽🔗佛子行三十七頌
2018年12月30日
第二十七偈(之四)
དགེ་བའི་ལོངས་སྤྱོད་འདོད་པའི་རྒྱལ་སྲས་ལ།།
善根福具之佛子而言
གནོད་བྱེད་ཐམས་ཅད་རིན་ཆེན་གཏེར་དང་མཚུངས།།
應觀害行眾如寶藏般
དེ་ཕྱིར་ཀུན་ལ་ཞེ་འགྲས་མེད་པ་ཡི།།
於諸有情無瞋怒怨心
བཟོད་པ་སྒོམ་པ་རྒྱལ་སྲས་ལག་ལེན་ཡིན།།
修持忍辱即是佛子行
持明 仁增塔欽 開示及新譯
將迫害者、傷害者、敵魔妖道當作珍寶寶藏一樣,這是很重要的,《入菩薩行論》裡也提到,修忍辱的對象、破壞者是很難找到的,因為我們先沒有破壞他,他不會來傷害你。若是先前我們沒有破壞對方的情況下,他卻先傷害你,則要把他當作好像珍貴的寶藏一樣,否則天底下你沒害他人,他怎麼會害你呢?這樣的人不多。
若是有這樣的人,你沒害他,但他的身口意卻認真努力地害你,這是真正的寶藏,好像家裡出現的寶藏、家中有珍寶誰不愛惜呢?所以面對迫害者、傷害者,我絲毫沒有傷害他,他卻破壞我,這如同家中展現的珍寶要愛惜,成佛道路要繼續下去,繼續行持修忍辱的道理,猶如家中展現的珍寶般的傷害者要多多愛惜他,在這樣的情況下修忍辱,是非常好。
對任何人沒有瞋心,這樣忍辱的盔甲要穿戴起來。末法時期,經常有許多煩惱、瞋心強的人,所以我們必須要將修忍辱的盔甲穿戴起來,這是很重要的。
往昔有一位噶當派的修行者,有人問他:「如果有人破壞你的話,怎麼做呢?」他回答說:「不要對他生氣。」又問:「如果殺你,怎麼辦呢?」回答說:「算了,這是過去世生生世世的業果,不要破壞傷害者,要知道這是過去生的業力問題。」
總之,當他人害你、殺你的時候,不要以瞋恨心來反抗對方,仍應修持慈悲心,修持忍辱的動力是菩薩雄心者的精神和勇氣,我們凡夫很難做到,但是可以躲起來,不要恨他和打架。
最主要、最主要修持忍辱是坐在低位,降低驕傲的心情。
以前有時參加法會,位子是依和尚、比丘、沙彌、尼姑而坐,我是坐在鞋子很多的地方,這樣坐了一、兩個月,我覺得這個位子不錯,低微的位子是修成忍辱最好的位子。
當面對衣著很好看、名聲很好聽、法座很高等等的時候,心中會出現驕傲,現在是普通人的狀態生活,擁有佛法及文化交流,心情是平凡者,很開心,沒什麼驕傲的,行為沒什麼受尊重的,沒有特別受尊重的名聲和利益,這樣的位子是不錯的,多多少少我也有經驗。
修持忍辱最好的位子就是坐低微的位子,不要坐高的位子。低微的位子就是說,我不怎樣,我還在修行之中,我身心之間還有許多業及煩惱的問題,我要處理自己的業及煩惱,我的身口意裡有善項圓滿的好處,繼續發展全都送給眾生。低微的位子就是心情上不驕傲、行為上坐在最差的位子等等,自己頭上要有佛法的陽光,這是很重要的。
不修忍辱者的樣子就是出一點點問題的時候、一點點破壞你的時候,瞋心很強、恨心很多,一直不停地反抗、生起瞋恨心,這就是破壞佛教的根源,一點點有問題的時候,就要修忍辱,不修忍辱是不好的,所以修忍辱是非常重要。
所有的問題當中,瞋恨心是我們最大最大的一個問題,自己的瞋恨心是最大的問題,以這種角度來看待,每天都觀察自相續,眾生和我之間除了成佛道路以外,沒有瞋恨的道路。
破壞者的眾生和我之間,除了在解脫上如珍寶寶藏般的有幫助、有利益以外,不需要以瞋恨心來面對迫害者、傷害者,要行持這樣雄心菩薩的精神。在人群裡的團體、生活、工作、家庭、婆媳、夫妻等都不會有一個很辛苦的破壞、很辛苦的自己心情窘迫、很辛苦的破壞他人的思想行為與生活喜樂,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
因為我們是學佛者,學佛者就是要改變自己,從這部分開始,因此在心態上對於修持忍辱的本領要更加強,每天練習修持忍辱的真理,遇到任何事情都猶如珍寶寶藏般的用正知正念來看待,如此對解脫上有幫助、對成功上有幫助的。
在修持慈悲心、修持智慧、修持忍辱歡喜的真理上,對破壞者、傷害者更有加強的本領,這是佛教徒唯一有的精神。否則很多宗教也許面對破壞時,不一定修持太多忍辱,所以修持忍辱是菩薩的行持。
可以破壞我的身體,可以拿走我所擁有的金錢財物,可以輕蔑小看我、毀謗我,但是我不生起瞋恨的心情,我不破壞寂靜慈悲喜樂為主的思惟,這是佛教徒非常珍貴的精粹,也是我們人生過得愉快的道理。
若能以慈悲為主來過人生的話,誰破壞、誰有問題、任何痛苦都不怕,因為修行者天不怕、地不怕,不怕敵人、不怕破壞、不怕痛苦、不怕生病,以世間上所有幻覺展現出來的一切一切都不怕的道理,勇敢起來,有智慧慈悲的忍辱,在有利益他人聞思修的情況下,做起自己,幫助他人,如此甚好。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