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5月27日 བདེ་བའི་རྒྱུ་ནི་རེས་འགའ་འབྱུང་།། 樂因乃偶爾出現 སྡུག་བསྔལ་རྒྱུ་ནི་ཤིན་ཏུ་མང་།། 痛苦之因乃極多 སྡུག་བསྔལ་མེད་པར་ངེས་འབྱུང་མེད།། 無苦則無出離心 དེ་བས་སེམས་ཁྱོད་བརྟན་པར་མནོས།། 是故心應當穩固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5月27日
བདེ་བའི་རྒྱུ་ནི་རེས་འགའ་འབྱུང་།།
樂因乃偶爾出現
སྡུག་བསྔལ་རྒྱུ་ནི་ཤིན་ཏུ་མང་།།
痛苦之因乃極多
སྡུག་བསྔལ་མེད་པར་ངེས་འབྱུང་མེད།།
無苦則無出離心
དེ་བས་སེམས་ཁྱོད་བརྟན་པར་མནོས།།
是故心應當穩固
「樂因乃偶爾出現,痛苦之因乃極多」,歡喜自在的因並不容易找到,只會偶爾出現,且是非常少的;而不想要的痛苦之因,事實上卻有許多自然而然會展現出來。
由於輪迴的原因,因此輪迴眾生的心中便擁有了無明的幻覺,當幻覺遍照下去形成時,快樂的因是不多的,但痛苦的因卻很多,因為此為過去生種下的因果業報。因此當我們流浪在輪迴裡面的時候,雖然不想要痛苦、希求快樂,然而無論如何地行持,亦不容易立即出現。故此,我們要對輪迴世界裡人物事所引起的一切皆要修成忍辱,內心有廣闊慈悲的道理是最主要的。
「無苦則無出離心,是故心應當穩固」,若輪迴的世界裡沒有苦,就不會有出離心,所以我們的思想與內心之中要有穩定的忍辱,有穩固的忍耐、忍辱是很主要的。
因為有輪迴的苦海,故而引起內心發起強大的出離心,而後即擁有可以脫離輪迴的機會,所以不苦很好,但苦是更好的。
從修行人的角度而言,若從苦或不苦二者中選擇,修行人一定會選苦的東西。為什麼呢?因為有了苦、有了苦海,才會有出離心進而有脫離輪迴及消業的機會。於生死輪迴裡面,無明幻覺創造的一切業力皆能淨化,故而苦是淨化業力的一種對治,所以苦也是可以的。
當身上的病情、心上的痛苦、社會的災難,一切顯現都是苦的時候,此是消除、淨化許多過去生生世世裡面,不淨不好、五毒煩惱燃燒所引起的痛苦之因,所以苦也是可以的。
如果活在不苦的狀態之中也不錯,可以學習佛法,這是你的善根,因為自己的引業是善根、滿業也是善根,所以在今天的位置上面一切都是快樂的。
有一些眾生的引業是善根,但滿業是惡的原因,所以苦中苦也是有可能的。滿業、引業二者皆是善根的眾生並不多,只有少許眾生是這樣。
有些眾生的引業與滿業圓滿的程度不一樣,有一些滿業算是圓滿,有些為引業算是圓滿。若在這樣的狀態之中,則快樂和痛苦輪流,二者皆有。
反正快樂不要太怕、不要太恐懼,也不要太小看。在消業的狀態之中過日子就好。重點是快樂的因少、痛苦的因多,凡夫眾生流浪在輪迴裡面時,所要的就是修成忍辱,而忍辱的本質是慈悲,以歡喜的狀態修忍辱,即是如此。
持明 仁增塔欽個人思想闡明:
快樂的因不多,而痛苦的因很多時,心裡要想痛苦是輪迴的本質,痛苦是淨化惡業的對治,痛苦可以讓自己認得自己,可以增加許多出離心,可以脫離輪迴,所以不一定要追求快樂,痛苦也是可以的,而此種心態與勇氣是佛教徒才有的。
修行路上有無邊的苦,我們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佛陀與許多修行人也是如此,所以不怕苦即是佛教徒的精髓,而在意樂是凡夫眾生的特徵。自己是凡夫眾生或是佛教徒眾生,是由自己來決定。反正有快樂就享受快樂,有痛苦就享受痛苦,這樣的一個精神與勇氣是非常重要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