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5月25日 གལ་ཏེ་བཅོས་སུ་ཡོད་ན་ནི།། 若事猶能改變則 དེལ་མི་དགར་ཅི་ཞིག་ཡོད།། 此時何以不歡喜 གལ་ཏེ་བཅོས་སུ་མིད་ན་ནི།། 若事無可改變則 དེ་ལ་མི་དགའ་བྱས་ཅི་ཕན།། 此事憂惱有何益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持明 仁增塔欽🔗
2021年5月25日
གལ་ཏེ་བཅོས་སུ་ཡོད་ན་ནི།།
若事猶能改變則
དེལ་མི་དགར་ཅི་ཞིག་ཡོད།།
此時何以不歡喜
གལ་ཏེ་བཅོས་སུ་མིད་ན་ནི།།
若事無可改變則
དེ་ལ་མི་དགའ་བྱས་ཅི་ཕན།།
此事憂惱有何益
「若事猶能改變則,此時何以不歡喜」,當你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引起心中的痛苦、執著的時候,若是這件事情是可以改變、可以恢復原狀的話,那就沒有必要一直為這件事情擔心煩惱,因為事情是可以改變回原狀。因此心中為何需要存在不歡喜、執著和強大的痛苦呢?這是不需要的,因為事情是可以解決並且可以恢復成原來的樣子。假如事情已經發生了損毀以後,還是可以改變成原來的樣子、可以修復成原狀的話,則就沒有必要為了這件事情傷心痛苦,因為事情恢復原狀是很容易達成的。
「若事無可改變則」,假如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了,讓你心中產生了這麼辛苦、這麼痛苦、這麼執著,卻還是無法改變恢復的話,卻在事情上面一直執著、痛苦和強大的幻覺的辛苦,又有何用呢?無論你再多辛苦、再多執著,結果都是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實,苦也已經產生了,事情還是沒辦法修復回原狀,所以再多的痛苦和辛苦都是沒用的。如前面所說、當事情已經發生了不愉快或是執著的項目,假如這事情是可以恢復回原狀的話,則沒有必要痛苦、辛苦和執著。
「此事憂惱有何益」,是指這件事情已經發生了,假如是沒有辦法改變回原狀、恢復成原狀的話,為了此事你一直執著、痛苦、辛苦,而形成心裡的不愉快,這是毫無作用的,再多的痛苦執著又有何益呢!此道理是很主要的,也是我經常講的。
比如一個寶瓶砸到水泥地上,結果寶瓶砸碎了再也沒辦法恢復原狀;反之,砸破的寶瓶可以修復成原狀的話,意思是這寶瓶可以修復回原來樣子,則沒有必要痛苦和執著。一個玻璃或琉璃製成的寶瓶不小心掉到水泥地上而破損了,假如你可以將破損的寶瓶修復回原狀的話,那麼你不用為這個破損的寶瓶而心裡感到痛苦和執著,因為破損的寶瓶是可以修復回原狀的,這是一種比喻。
如果由水晶或琉璃做成的寶瓶已經砸破了,但是可以修復回原狀,你就不需要痛苦,如前面所說般,因為破損的寶瓶是可以恢復原狀;假如一個水晶或琉製成的寶瓶砸破了以後,無論任何情況下破損的寶瓶都沒辦法修復回原狀,而為了這件事情擔心、傷心而哭,這都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意思即是,我們在世間上因人事物引發許多事情令心中感到痛苦,如果痛苦是能修復回原狀之作用的話,則痛苦是可以的;如果痛苦是無有修復及改變的作用,而你一直痛苦和辛苦也是沒有意義的。因此為了一個改變不了的事實而一直痛苦,也是無法改變既定的事實。如果已經發生的事實是可以改變解決,則也不需要痛苦。所以這兩者的道理都一樣好的思惟。
持明 仁增塔欽個人思想闡明:
在人事物裡面我們發生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此不愉快的事情的發生是源於過去的因緣,若是你有辦法讓它恢復成原狀的話,根本就不需要痛苦,因為你有修復的本事,讓事情恢復成原狀。如果這些人物事上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是無法改變,無法修復回原狀,乃至已經是破損了、毀壞了、無法成功的,在此種狀態下、你心中有多少的辛苦、多少的執著、多少的麻煩、多少的痛苦都無法讓破損的事情修復回原狀,因為這一切的情緒都是多餘的。
若是事情可以改變、修復、圓滿,那你也不需要辛苦、痛苦。假如事情再也無法改變修復回原狀,你再辛苦、痛苦,也是沒有作用的,因為再多的辛苦、痛苦也無法有恢復的作用。所以兩個道理都是不錯的。
當損害的事情發生了,若是事情還可以圓滿成功地解決的話,你根本就不需要痛苦、辛苦。毀損的事情已經發生了,而心中一直沉浸在不愉快、痛苦等等,一直做…做…做,當痛苦和執著到底,還是無法改變毀損的事實,如此證明了痛苦執著是無法有修復的作用,所以我們一定要放下痛苦。因此思惟這兩種道理是不錯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