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5月24日 ཅི་ལ་བབ་ཀྱང་བདག་གིས་ནི།། 無論任何之因緣 དགའ་བའི་ཡིད་ནི་དཀྲུགས་མི་བྱ།། 歡喜之心不攪動 མི་དགའ་བྱས་ཀྱང་འདོད་མི་འགྲུབ།། 心不歡喜難成事 དགེ་བ་དག་ནི་ཉམས་པར་འགྱུར།། 且令善根皆破損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持明 仁增塔琴欽🔗
2021年5月24日
ཅི་ལ་བབ་ཀྱང་བདག་གིས་ནི།།
無論任何之因緣
དགའ་བའི་ཡིད་ནི་དཀྲུགས་མི་བྱ།།
歡喜之心不攪動
མི་དགའ་བྱས་ཀྱང་འདོད་མི་འགྲུབ།།
心不歡喜難成事
དགེ་བ་དག་ནི་ཉམས་པར་འགྱུར།།
且令善根皆破損
「無論任何之因緣,歡喜之心不攪動」,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皆不要攪動自己的歡喜心。因為擁有歡喜自在的智慧心,即可對治及降低心裡不舒服的瞋恨心等源頭。
我們歡喜自在的心,即是利己不傷心、利他不瞋恨心的圓滿心態,而且時時刻刻都不要攪動、不會攪動、也不能攪動,應這樣思惟。內心的平靜不僅是利己喜悅,亦是利他歡喜的心情,永遠都不會破損,也都不會攪動,自己應如是承諾。
關鍵在於,所有的苦痛、所有的不自在都要忍受,而且好的事情擡得起,壞的事情也擡得起,一切都能忍。對於一個具足忍辱的人來說,看起來似乎被別人欺負的感覺,但事實上他是贏了。
「心不歡喜難成事,且令善根皆破損」,因為攪動自己的心以後,自己會不開心,即使在某些微小的事情上,認真努力地對抗與形成,也是不起作用的。若是心不歡喜的話,則不易達成自己所要成就的事情,而且因為自己的某些不開心,在激動的情緒下,任何的所作所行,不僅會讓自己不開心,也會讓他人不舒服,並且會破壞所有的善根。
可見最主要的狀態是,心中的歡喜即是解脫的根處,心中的自在即是成佛之源頭,亦是人生快樂喜悅的基礎,因此永遠不要破壞歡喜心。
若是被別人欺負之後,因看不起對境而產生激動的情緒,進而去攪動別人或破壞別人,這樣是不好的,不僅自己不開心,他人也會不開心,而且一切善根也都會毀掉。
總之,永遠的第一要是人心自在及修成忍辱,因心裡的不舒服會引起一切負面的行為,這是解脫成佛的一大障礙,所以從現在開始,要降低心裡的一切不舒服。
持明 仁增塔欽個人思想闡明:
內心不舒服的源頭是因為心裡看不順,累積不舒服的感覺以後,就會變成習氣深厚的瞋恨心,一旦有了瞋恨心之後,就會毀損一切善根,此生的幸福也會不見,亦會影響解脫成佛的種子。當瞋恨心來臨的時候,應小心謹慎並且修持忍辱,了知忍辱的本質即是慈悲、智慧雙融的狀態而修成忍辱。
無論這個世界多麼苦,這一切都是一種遊戲而已,僅是一個花花世界,無有真實的苦痛存在。
如同《入雄心菩薩行論》所述般,我們要將眾生放在第一,自己放在第二;或者自己先將解脫放在第一,抑或馬上引領眾生,無論哪種狀態都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