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4月23日 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སྤྱོད་པ་དག།། 雄心菩薩諸行持 ཚད་མེད་པར་ནི་གསུངས་པ་ལས།། 無量無邊宣說中 སེམས་སྦྱང་བ་ཡི་སྤྱོད་པ་ནི།། 心清淨之所實修 ངེས་པར་དེ་སྲིད་སྤྱད་པར་བྱ།། 肯定應恆時修持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持明 仁增塔欽🔗
2021年4月23日
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སྤྱོད་པ་དག།།
雄心菩薩諸行持
ཚད་མེད་པར་ནི་གསུངས་པ་ལས།།
無量無邊宣說中
སེམས་སྦྱང་བ་ཡི་སྤྱོད་པ་ནི།།
心清淨之所實修
ངེས་པར་དེ་སྲིད་སྤྱད་པར་བྱ།།
肯定應恆時修持
「雄心菩薩諸行持,無量無邊宣說中」,今天的《入雄心菩薩行論》講述了一些大乘菩薩的行儀。菩薩的行儀主要是六度般若波羅蜜多與四攝法,其中的愛語攝是以善語、愛語教導指引眾生步向佛法正道,另有布施攝、利行攝及同事攝。自己如理如法行持這四攝法等,其目的是為令眾生產生好感、信任,進一步引領他們親近、接受佛法,這些都是菩薩的行儀。
於行持般若波羅蜜多,而達到某些修行境界時,乃因行持了六度般若波羅蜜多而形成起來的。當然普通的六度一般人也可以做得到。重點是對於菩薩道的初學者而言,「心」的修行是最為重要的。心中具有菩提心,且俱全淨信的真理後,於行持上將自然展現出菩薩的行儀。
「心清淨之所實修」,淨化自心之後,行為自然變清淨,所以要在《入雄心菩薩行論》此類的論述上面及大乘的修行方法上面,不斷地聽聞、思考、修持,所有的思惟皆以展現菩提心為主,使自己的心中時時刻刻都可以觀想得起菩提心,於未達此階段之前,身心皆要不斷地淨化,身心都要不停地實修。
「肯定應恆時修持」,即是於自己的心尚未清淨之前,《入雄心菩薩行論》中教導過的各種威儀與思想型態絕不停歇,須一直不停地實修。學習《入雄心菩薩行論》即是學習菩薩的心態與菩薩的行儀,一旦學習了以後,不僅會身清淨、行為清淨,且思想動機也清淨後,菩提心及菩薩的行持即能穩定下來。以此為主,無論是學習佛法或大乘的修行方道都永不停下來啊!
持明 仁增塔欽個人思想闡明:
菩薩道的初學者,以願菩提心為主的我們,對於《入雄心菩薩行論》中講述的所有的行為,特別是發心動機的狀態都需要每天一直不停的練習。當練習成功後,即使遇到任何不好的對境時,我們仍然要為對方著想的,自己心裡不傷心也沒有擔憂,內心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多為對方著想、鼓勵對方,而自己可以接受輸、接受失敗,讓對方贏等等皆要展現出來的。
個人具足圓滿的快樂時、生活條件等等不錯時,此時菩提心也是保持在心中。自己該怎麼行持,如何擁有這個世界、享受這世界的一切也是非常清楚明白。當自己快樂的時候,發心動機是以菩提心為主,為他人著想為主,思想型態之中都具有一個慈悲的道路。所以無論處於快樂或痛苦的狀態,具足菩提心與菩薩的行儀是最偉大的一種歡喜自在的源頭。
就練習而言,要心中練習菩提心,行中練習布施等等的行儀,自己每天每天、一步一步地練習。練習、實修了以後,則《入雄心菩薩行論》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若沒有練習、沒有聽聞、沒有實修時,則《入雄心菩薩行論》就不是自己的嘛,所有的理論只存於書中罷了。
所以我們聽聞、思考、修持《入雄心菩薩行論》後,真正的效果就是心中具有菩提心相關的許多善思想,在行持上面將增加許多六度波羅蜜等好的行為。遇到好的對境、開心的時候,心中也是以菩提心為主的過生活、度眾生;若遇難題、或是碰到不好的對境時,仍是慈悲為懷,以菩提心、六度般若波羅蜜為主的來度化有情。
無論是快樂或是痛苦,不管在什麼樣的狀態之中,心中都要俱全菩提心的真理,自己不傷心,對他人不產生恨心,就這樣持續地練習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