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4月20日 སོར་མོས་བརྡ་ནི་མི་བྱ་སྟེ། ། 莫以手指作示意 གུས་དང་བཅས་པས་གཡས་པ་ཡི། ། 應具恭敬以右手 ལག་པ་དག་ནི་ཀུན་གྱིས་ཀྱང་། ། 整個手掌心往上 ལམ་ཡང་དེ་ལྟར་བསྟན་པར་བྱ། ། 問路應詳加指路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持明 仁增塔欽🔗
2021年4月20日
སོར་མོས་བརྡ་ནི་མི་བྱ་སྟེ། །
莫以手指作示意
གུས་དང་བཅས་པས་གཡས་པ་ཡི། །
應具恭敬以右手
ལག་པ་དག་ནི་ཀུན་གྱིས་ཀྱང་། །
整個手掌心往上
ལམ་ཡང་དེ་ལྟར་བསྟན་པར་བྱ། །
問路應詳加指路
「莫以手指作示意,應具恭敬以右手」,有人問路的時候,回答與指路的態度與方式,這就是《入菩薩行論》裡所要教導的菩薩行為。有人向你問路的時候,你不但要遠離沒有恭敬、沒有禮貌的態度,而且應以有禮貌且恭敬的態度來回答,因此要在有禮貌的情況下,以右手手心向上表達指出路的方向。假如用一根手指或兩根手指來指路,則好像指使別人一樣的手勢,所以不能以手指來指著對方,也不能用手指來指路的方向。因為以一根手指或是用驅魔鬼的手印來回答對方問路的時候,或是指出路的方向,這種以手指指路的方式是不禮貌的。
「整個手掌心往上,問路應詳加指路」,身體應保持非常有禮貌的姿勢,眼神也是有禮貌的眼神,以笑容滿面、心歡歡喜喜的態度,在如此具足的情況下,以右手手心朝上指路是最佳的禮貌。我經常說右手、右手,就是與禮貌有相關的道理。
我們應該以右手掌心朝上來指示路的方向,如果以右手掌心朝下的話,即表示叫對方滾的意思,所以手心朝下是不禮貌的。
右手掌心朝上,並將手舉得比自己的胸高一點點,感覺上是比較恭敬、有禮貌一點,雖然這部分《入菩薩行論》並沒有說明,但是手也不要舉得太低,右手的手心一定要朝上,以此指出路在這邊或路在那邊,以這樣手勢指路應該是古代人表達「請」的意思。假如有人過來問路的時候,應以有禮貌的態度來指路,不能忘記有禮貌的態度。
主要的重點是,當回答陌生人問路時,我們應有的態度,意即陌生人來到你的所在地方,向你問路的時候,我們不能用一根手指頭來指路,要以右手掌心朝上,並且手高於胸前一點,加之輔以笑容、禮貌的說話態度,清楚指示路的方向,所以禮貌、恭敬的態度是很重要的。
如果遇到出家僧眾或相較我功德為大者問路的時候,也應以恭敬、禮貌的態度來指路。面對一般陌生人的問路,也要以有禮貌的態度清楚地指示對方路該如何走。
持明 仁增塔欽個人思想闡明:
從另外一個城市來的人,到了你所住的城市向你問路的時候,雖然現在大家都有手機電話,有可能已沒有人問路了,但這方面的教導代表行持菩薩行,對人應有的恭敬態度。問路的情形應該是古代人的說法,例如一個人來自另外一個城市,向你尋求協助,或向你問路也好,諸如此類的事情,你要有禮貌、好好地協助。如果你沒有禮貌的話,會影響外地來的人對自己城市的觀感不佳。
假如一個外地來的人走到我們的家門口或住宅的地方,向你問路的時候,若是你沒有好好地回答或是沒有禮貌的態度,則可能會影響整個家宅裡的人都沒面子,所以沒有禮貌是不好的。如果你是有禮貌的話,家族裡所有的人也都會有面子,所以禮貌及恭敬的態度是很重要的。
同時以有禮貌的態度回答對方,這也是一種積聚福德資糧的方式,因為令眾生的快樂就是一種善根,所以有禮貌的態度也會形成很多好的善根。例如買賣東西、接觸人的時候,最主要的是要有禮貌的態度。
當接觸各式各樣的事情、各式各樣的人的時候,無論對方是認識或不認識的人,若是你有禮貌的話,對自己而言,這就是你的光榮。對別人有禮貌的時候,你是在修持恭敬、慈悲的勝道,也是不錯的,所以有禮貌是非常主要的。
總之,無論他人問路或與人接觸,都要有禮貌的態度。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