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4月16日 ཁ་བཀང་བ་དང་སྒྲ་བཅས་དང་།། 滿口食物且出聲 ཁ་གདངས་ནས་ནི་བཟའ་མི་བྱ།། 張開大口莫進食 རྐང་པ་བརྐྱང་སྟེ་མི་འདུག་ཅིང།། 坐時切莫足伸出 ལག་པ་མཉམ་པར་མི་མཉེའོ།། 雙手勿一同揉搓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持明 仁增塔欽🔗
2021年4月16日
ཁ་བཀང་བ་དང་སྒྲ་བཅས་དང་།།
滿口食物且出聲
ཁ་གདངས་ནས་ནི་བཟའ་མི་བྱ།།
張開大口莫進食
རྐང་པ་བརྐྱང་སྟེ་མི་འདུག་ཅིང།།
坐時切莫足伸出
ལག་པ་མཉམ་པར་མི་མཉེའོ།།
雙手勿一同揉搓
🌈 持明 仁增塔欽
「滿口食物且出聲」,今天《入菩薩行論》的內容講到,吃食物的時候,嘴巴張得很大,並且發出一些聲音是不允許的。提到不允許吃食物發出很多聲音的原因是為了要守護他人的心情,如果你不合威儀的吃相被他人看到,使得對方因而起了不好的念頭,就不行。我們要守護他人有好的念頭,不要讓他人產生不好的念頭,因此在吃飯的時候,不要發出太多的聲音。
「張開大口莫進食」,另外,吃飯的時候,食物尚未送進嘴巴前,卻先張開嘴巴等著,而且吃東西的方式和心態都是以一種很大的貪婪心、慾望很強的樣子來享用食物,上述等等的行為皆是不合威儀的。
吃東西時,一直發出聲音,且食物未到口之前先張大嘴巴,一副欲求很強的樣子,沒有任何的克制力,在沒有不放逸的狀態中而進食是不行的。
「坐時切莫足伸出」,自己坐在座位上的時候,雙腳伸展出去箕坐,不在意別人的看法,或周圍環境空間的寬窄都不管,自己認為是一種舒服的狀態,將腳伸得很長,如此也是不允許的,因為唯恐會造成別人心裡的不舒服,在大乘菩薩的行為中,如此的坐姿是不合威儀的。
正確的坐姿是,用如理如法、自在、美麗的姿勢端坐,而不是一種隨隨便便的坐姿。吃東西的時候,嘴裡塞滿食物,或吞嚥咀嚼時發出很大的聲音,或食物還沒到口時,嘴巴便一直張開著,整個飲食的過程都是欲求很強的樣子,這些狀態都是不允許的,原因就是為了守護他人的心。
「雙手勿一同揉搓」,在洗手的時候,不應雙手一同用力揉搓,導致水噴濺出來或發出很大的聲音,而是要輪流洗,右手先洗左手,再交換由左手去洗右手,應該是左、右手輪流交替的洗,不是兩隻手搓一搓、噴一噴水,並不是這樣。在心裡具足不放逸的情況下,左右兩手要有次第地洗,而不是同時洗的。
此處說到的是吃東西的狀態,是指菩薩外在的行為,不要讓別人產生邪念和不舒服。坐的時候,只以自己的舒適為主,不管所坐的空間處所,將雙腳直直的伸出來箕坐,讓別人走路不好過,所以坐姿難看的事情是不能做的。再者洗手,應該是次第性的先洗右手、再洗左手,而不是像小朋友玩噴水一樣,類似這樣的行為是不行的。
持明仁增塔欽個人思想闡明:
學習菩提薩埵、菩薩的行為時,從走路、吃東西、睡覺、坐姿等等都需要學習的,特別是在心態上,一切如母有情的眾生都是菩薩度化的對象,幫助他們脫離輪迴的對象,透過眾生,自己和眾生一切解脫相關的事情都要無有缺失的去行持,這種心態加上發起菩提心的動機都是要如理如法等等,這即是《入雄心菩薩行論》的教義。
《入雄心菩薩行論》的論述,若能如理如法地做到的話,世出世間都會變圓滿的。世間法圓滿,人人皆會喜歡的,因為具足利益眾生的思想,利益他人的思想。你的行為、說話都是以善為主的,所做所行都是以善為主的,所以世間法的人都會喜歡。
每天的行持都如同《入雄心菩薩行論》裡所講述的,心態是如此、行為也是如此、語言也是如此的時候,則會具足解脫成佛的觀念,所以每天增加智慧的狀態與擴大心中的慈悲,這些都會自然而然地出現。
《入雄心菩薩行論》是世出世間皆圓滿的,特別是在遇到人生無常之前,該學的、該做的、該聽的即是《入雄心菩薩行論》等等這樣的經文論述,以其內容增長內心的營養,讓心的明光通曉悟達起來,建立起人生的精髓,理應如此。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