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4月15日 སོ་ཤིང་དང་ནི་མཆིལ་མ་དག།། 刷牙木枝及唾液 དོར་བ་ན་ནི་དགབ་པར་བྱ།། 丟時應以土掩蔽 གཅི་ལ་སོགས་པའང་ལོངས་སྤྱོད་པའི།། 大小便及受用水 ཆུ་དང་ཐང་ལ་དོར་བ་སྨད།། 不棄於水源及地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持明 仁增塔欽🔗
2021年4月15日
སོ་ཤིང་དང་ནི་མཆིལ་མ་དག།།
刷牙木枝及唾液
དོར་བ་ན་ནི་དགབ་པར་བྱ།།
丟時應以土掩蔽
གཅི་ལ་སོགས་པའང་ལོངས་སྤྱོད་པའི།།
大小便及受用水
ཆུ་དང་ཐང་ལ་དོར་བ་སྨད།།
不棄於水源及地
對於菩提心具足的菩薩而言,不可以行持會令他人生起邪見的一切,所以具足不放逸是最主要的。若菩薩的身口意引致他人生起邪見的話,如此是造作極大惡業的。
「刷牙木枝及唾液,丟時應以土掩蔽」,往昔的印度,人們用一根小木枝刷牙、清潔牙齒,當要丟棄木枝及吐痰或擤鼻涕的時候,特別是於皈境處所與上師的現前,以及大雄寶殿等等裡面,皆不能吐這些唾液,也不能丟棄這些刷牙的木枝,只要是有人聚合的地方,都不能丟棄的。
如果需要丟棄的話,應該以泥土掩蓋它,不要讓他人看見。因為凡夫眾生看見的話,自然而然會於起心動念之中生起煩惱,所以需要用泥土覆蓋住木枝及唾液。
「大小便及受用水,不棄於水源及地」的意思是,不可以在自己擁有的土地與水源處,以及他人擁有的土地與水源處大小便。因為水是人體最主要的生存要素之一,若乾淨的水源受到污染,即會破壞眾生的心情與身體,因此這是非常不好的。
以上所述皆是能仁釋迦如來不允許的,是佛陀直接定下來的法規。然而佛法並不是法律,法律是人定下來的,而佛陀定下法規,不能做一些事情的原因是,如果做了某些事情,就會讓人的身心之間出問題,無法改變習氣等等。
今天所講述的偈頌比較簡單,主要就是自己的行為要乾淨,行為乾淨的意思是對於自己的所作所行負責任,比如丟棄刷牙的木枝,吐痰或口水等等,一切都要做好。做好的意思就是,不要做讓他人在起心動念之中產生習氣與邪見的事情。
持明 仁增塔欽個人思想闡明:
不放逸是極為重要的,如前所述,在正知正念具足的情況下,如前所述要注意自己每天說話的狀態、眼神的狀態,以及行為上如吐痰與一切自己使用過而有污染的東西,都不能丟棄在他人生活的範圍內,自己要處理好這一切,此等皆是菩薩的行為。
《入雄心菩薩行論》是講述菩薩的思想與心態的一部論述,我們要如理如法地學習菩薩的行為,而後自己的身心即會自在、身心都會乾淨,如此即可將身心掌握於圓滿的狀態之中,這就是菩薩的行為。
我們皆沒有達成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也許資糧道的下資糧道也沒有跨過去,因此謹慎因果是最重要的事情。當謹慎因果的時候,守護他人的心是非常主要的,所以我們學習菩薩的一切思想型態,不放逸是最主要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