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4月13日 དམན་ལ་ཟབ་དང་རྒྱ་ཆེ་དང་།། 鈍根非深廣法器 སྐྱིས་པ་མེད་པར་བུད་མེད་མིན།། 無男僅女則不宜 དམན་དང་མཆོག་གི་ཆོས་རྣམས་ལ།། 低位及高貴佛法 མཚུངས་པར་གུས་པས་ཀུན་དུ་སྤྱད།། 應平等敬拜修持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持明 仁增塔欽🔗
2021年4月13日
དམན་ལ་ཟབ་དང་རྒྱ་ཆེ་དང་།།
鈍根非深廣法器
སྐྱིས་པ་མེད་པར་བུད་མེད་མིན།།
無男僅女則不宜
དམན་དང་མཆོག་གི་ཆོས་རྣམས་ལ།།
低位及高貴佛法
མཚུངས་པར་གུས་པས་ཀུན་དུ་སྤྱད།།
應平等敬拜修持
「鈍根非深廣法器,無男僅女則不宜」,講法的時候,根器鈍是凡夫所說的根器鈍者,而學佛裡面根器鈍的是指聲聞乘、獨覺乘修行者。如果菩薩與聲聞、獨覺的修行者相互比較之下,他們算是根器鈍者。根器鈍者他們沒有希求一切皆空、一切諸法皆空、性空緣起等等的大乘法門。他們所希求的是達成人無我相關的小空性,所以聲聞、獨覺者希求的是小乘法門,不是大乘的法門。
「低位及高貴佛法,應平等敬拜修持」,但是對講法者而言,面對小乘的法門與大乘的法門都是同等的禮貌、同等的恭敬,沒有哪一個是不好的或是好的,二者都是平等之中恭敬。因為大乘的法門是適合大人吃的食物一樣,小乘的法門是適合給嬰兒和小孩吃的東西般,因此食物的狀態不一樣,事實上二者都是好的東西。
大乘的法門是適合大乘根器者、對他來說是最好的法道,小乘法門是適合小乘根器者,所以要以同等、平等的態度恭敬大、小乘的法門,沒有哪一個好、哪一個是壞,通通都是解脫相關的法門。
解脫相關的法門,如同是黑糖的甜味或者白色鹽巴的鹹味,二者都是平等的、同時存在的,因此小乘的法與大乘的法二者都是解脫相關的法門,所以我們要一樣的行持,一樣的恭敬,一樣的講經小乘的法與大乘的法。
在經文論述裡面記載:伏德越如來佛講經說法時,因為眾生分別念形成,而認為有些法門是好,有些法門是不好,這是毀謗佛法,罪業重大。對講經者與學佛者而言,小乘的法門亦是解脫的法道,大乘的法門也是解脫的法道,所以我們要同等、平等的恭敬禮拜的修持。
學習以聲聞、獨覺為主的法門,所要達成的空性是小空性境界,而行持善業則是以慈悲為懷的最大道路,主要慈悲的對象是與自己有因緣相關者。大乘的法是以菩提心、智慧心為主的,菩提心即是智慧慈悲一如的心,一切諸法皆空的見解,但是行善與慈悲的對象是天下所有的有情。所以兩者都是解脫成佛之法道,只是大、小乘度化的眾生範圍不一樣而已。事實上大、小乘的法通通都是解脫之法,所以同樣要恭敬禮貌的修持。
持明 仁增塔欽個人思想闡明:
小乘的法是以具足出離心為主,因此自己的無明、我執的障礙要淨化,最終了悟了人無我。而大乘的法是以菩提心為主,一切眾生幻想痛苦遍際的執著悉全遠離,達成大乘成佛究竟解脫的境界,所有行持的過程都是以一切有情眾生為主,放下執我的一切,以利益一切有情的事情行持,這是大乘的法道。小乘的法道是,執我的煩惱降低為主,最終達成阿羅漢的果位。由於大、小乘法的目的不一樣、發心不一樣,達成解脫的境界之結果也是不一樣,但是一切都是以佛法為主的,證達大、小解脫境界。
所以我們要學習小乘的法時要以出離心為主,而學習大乘的法門時要以菩提心為主,二者都可以同時學習。因此我們在尚未達成小乘的境界,也沒達成大乘的境界之前,每天的思想都是自私自利、我執存在的情況下,沒有如理如法的思想及行為,一直混在這個世界裡。所以我們現在根本不必分大乘的法及小乘的法,二者都可以同時學習,同樣的禮貌恭敬。學習大乘的法及小乘的法,主要是為了每天能降低淨化自己我執引起的痛苦、我執引起的煩惱、我執引起的幻覺。
以一位聲聞乘出家僧眾的立場而言,他們講法的對象,如果沒有一個男眾而只有女性在場,出家僧眾是不能對他們講法的,這是小乘的戒律。對出家僧眾而言,都是最主要的戒律。因為經由遵守戒律才會生起出離心、很多難行能行的苦修相關會因此而形成,他們真正的遠離了世間八法,達成小乘境界之修行人。意思是說,他講法的時候,旁邊必須有男眾在現場。
大乘的修行者是以利益眾生為主的,一切平等的學習、廣大發心的學習,他身體和語言七種業力的事情亦是可以通融的,如前所述般。綜上所述,自己每天的修行裡,要具足正知正念、聽聞、思考、修持之真理,特別是在世間法為主的、包裝世界為主的、為了生活忙碌為主的,在人群之中做凡夫事情的時候,你需要想到佛法的內容。如果能天天聽法,一定是天天有進步,不聽法則修行一定是不厲害。不厲害的意思就是,你心裡沒有佛法,則沒有進步的機會,只是穩固且堅定了凡夫世界的幻想,此時要遠離世間的痛苦與煩惱是很不容易的。當痛苦和煩惱無法遠離,你是一定無法解脫的,即使要獲得臨時的一個快樂也不太容易的,更別說達成究竟的快樂。所以我們需要聽聞、思考、修持佛法,此生一定要解脫成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