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4月12日 མ་གུས་པ་ལ་ཆོས་མི་བཤད།། 於無禮者不說法 མི་ན་བཞིན་དུ་མགོ་དཀྲིས་དང་།། 若是無病而纏頭 གདུགས་དང་འཁར་བ་མཚོན་ཐོགས་དང་།། 持傘持杖及武器 མགོ་བོ་གཡོགས་པ་དག་ལ་མིན།། 覆頭等人皆不宜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持明 仁增塔欽🔗
2021年4月12日
མ་གུས་པ་ལ་ཆོས་མི་བཤད།།
於無禮者不說法
མི་ན་བཞིན་དུ་མགོ་དཀྲིས་དང་།།
若是無病而纏頭
གདུགས་དང་འཁར་བ་མཚོན་ཐོགས་དང་།།
持傘持杖及武器
མགོ་བོ་གཡོགས་པ་དག་ལ་མིན།།
覆頭等人皆不宜
「於無禮者不說法」,對佛法、對上師沒有特別的恭敬,也沒有信心,更何況是沒有希求佛法的人,當看到這樣的人的時候,不應對他們講法。不講法並非生氣,也不是慳吝,乃因對其講法則有損佛法的珍貴。因為他們本來就沒有恭敬心、沒有禮貌、也沒有希求心,若是一直對其講法的話,對他們的影響不大,如此也就無法彰顯佛法的珍貴。
主要是,即使講了佛法,對他們也沒什麼太大的好處,也許會如同提婆達多一樣起邪念。若是心裡對佛法起了邪念,一次、兩次乃至永遠改變不了的話,對他們講佛法是沒用的,反而是做佛法比較有用。
講佛法和做佛法的意思是,假如你有些家人不學佛法,例如談到你學佛法的時候,就覺得很討厭等等,不要讓他累積這種不好的惡業。此時的你要做好自己,先具有如理如法的佛法的思想,再做成如理如法的佛法的行為以後,將此如理如法的行為傳染給他,並且改變他,他便不會毀謗佛法,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若是無病而纏頭,持傘持杖及武器,覆頭等人皆不宜」,此處特別提及有些人,他們在沒有生病的情況下,卻扮成好像是病人的樣貌,有的在頭上纏繞著莊嚴的布巾;或是沒有生病,但仍戴著帽子;或是沒有生病,但也要拿著雨傘、拐杖以及刀劍等等,有的則是手上拿著或身上帶著有些兵器,看到上述這些人的時候,則不能講法。因為他們並非處在生病的狀態之中,此些行為則已失去對佛法的恭敬與對講法者的恭敬,所以不應對其講法。
用袈裟或者披肩將自己的頭全部包起來,並且坐在較高的位置上,遇到講法者講法的時候,仍然坐在高位不下來,繼續坐在比講法者還高的位置上,這種情形是無病者。如果是腰酸背痛的老人家之類者,我覺得坐在高位上是還好的。凡是看到此等人的時候,不應對其講法,因為他們不是病人,而是一位驕傲者,只要處在這樣心態不對的情況下都不能為其講法。
這裡特別強調,如果是病人的話,可以對其講法,因為他們生病了,因此我們講經佛法的對象一定要具足恭敬心以及希求心圓滿之人,對這種人講法方能利益到他們,這才是最主要、最唯要的一件事情。
以講法者而言,若人對佛法有恭敬心,講法者便可以坐在講法之法座上;若人對佛法有恭敬心,講法者穿什麼法衣都行,因為這代表對佛法的恭敬。以聽法者而言,坐在低位上則表示對佛法的恭敬。無論自己在世間法裡的地位有多高貴,錢財有多富強豐滿,依然可以坐在比講法者還低的位置,並且在心態上不是以一般的上課來看待之,而是以我要脫離輪迴的觀念,我要脫離輪迴的心態來聽法,這樣的發心動機才是對的。
在講法者開始講法之前,即要發起菩提心,我今天聽法的功德,以及所做所行的一切善業,願吾等一切有情具足福慧資糧,內心達成究竟圓滿佛果等等,這是心裡最主要的發心動機。
在聽聞佛法的時候,其如理如法的聽法方法是,雙耳要仔細諦聽,佛陀曾開示應「諦聽」,意思是一心一意地聽,心不散亂在外界,心不昏沉而內收,遠離昏沉掉舉的狀態來仔細聽法。自己的雙眼要看著善知識講法者的眼神,並以笑容的眼神來看著他,對於善知識所講的每句、每字法語悉皆如甘露水般飲下,一滴一滴融入在自己的心裡,在這樣的聽法過程裡,能夠如此才是具足圓滿的聽法的狀態。
持明 仁增塔欽個人思想闡明:
此四句偈主要講述的是,你要對佛法恭敬,對佛法恭敬是極為珍貴的,這比世間法的上課更為重要,所以希求佛法是非常重要的。既然你經常對凡夫世界裡的一切如此希求,那麼對於佛法或者是聽法的部分,則更需要具有希求心,因此我要聽法、我要思考、我要禪坐等等聞思修,這樣的希求更應加強,並讓它非常地強大。
主要的原因是人生無常,並非可以活上幾百年或幾千年。在這麼短暫的人生裡,能遇見佛法是非常難得且甚稀有的一種狀態,因此我們應好好仔仔細細地聽法,仔仔細細地改變自己。
當逐步改變自己的習氣以後,內心的境界也會越來越增上,這些全都需要透過佛法,因為佛法即是法,方法的法,所以我們要運用佛法的方法,來改變我們自己。
總而言之,當你對佛法的希求越多的時候,你的成就則會越多;當你對佛法的希求不多的時候,你的成就也就不多。對佛法的恭敬與希求越來越強的人,其學習佛法的心態則會越來越殊勝。
雖然你對佛法有恭敬心,但是對善知識的恭敬心都不見了,對佛法的希求心也都沒有的時候,只是以一般上課的狀態來學習的話,所學有限。如此學習了一段時間以後,就會中斷的,會學不好,並且會心生疑惑的東想想、西想想,最終則會毀掉自己的成佛法道。
想要學習佛法,則應對佛法有恭敬心,而且時時刻刻、分分秒秒悉皆需要展現出一種恆常用心的信心與相信,以及展現出希求心。若能如此行持的話,對於脫離輪迴的法道而言,你已經具有希求心與恭敬心。由於希求與恭敬的原因,所以你的心裡已獲得加持,你的心裡已獲得佛法的真理。
對於佛法的希求,對於上師的恭敬,對於講法者及佛法的一切,你的思惟應是,這位殊勝的善知識在講經脫離輪迴的方法,我們正在接受之中,所以心裡應處在很恭敬,很相信的狀態之中,才會獲得佛法的真理。
若是在沒有恭敬,沒有相信的話,則佛法便只是聽而已。有恭敬心、有清淨心、有相信的希求狀態,則聽的時候不只是聽而已,你的習氣會一天一天慢慢地改變,當惡的習氣改變了,善的習氣就會增長起來。
可此可見,對於佛法我們需要恭敬和清淨,以及相信和希求,然而這些心態對於一般的上課是不需要太多,些許即可。但是對於學習佛法,則需要非常強大的相信、清淨、恭敬與希求,這些都是非常主要的,應切記。
有了相信、清淨、恭敬的時候,如同《普賢上師言教》裡所述般,若是對佛法及善知識具有極大的相信、清淨、恭敬與希求,則會獲得極大的佛法的真理;若是相信、清淨、恭敬與希求是中等的話,則所獲得的亦是中等;若是相信、清淨、恭敬都是很小的話,則所得到佛法加持的功德、真理也是很小的,因此我們自己一定要做到最好、最圓滿、最殊勝的狀態。
總之,應具足最強大的希求心,最好的清淨心,最高的恭敬心,且具足脫離輪迴的思想的情況下聽法,那麼佛法一定是最圓滿的。每天環繞在心中的雜念都會消除,而且究竟成佛的資糧也都會累積起來,最終會獲得佛智。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