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3月31日 ལེམིག་གིས་སེམས་ཅན་ལྟ་ན་ཡང་།། 眼睛看視眾生亦 འདི་དག་ཉིད་ལ་བརྟེན་ནས་བདག།། 吾自為依靠此等 སངས་རྒྱས་ཉིད་དུ་འགྱུར་རོ་ཞེས།། 而變為如來佛故 དྲང་ཞིང་བྱམས་པའི་ཚུལ་གྱིས་བལྟ།། 看時柔慈眼直視
《入雄心菩薩行論》
2021年3月31日
ལེམིག་གིས་སེམས་ཅན་ལྟ་ན་ཡང་།།
眼睛看視眾生亦
འདི་དག་ཉིད་ལ་བརྟེན་ནས་བདག།།
吾自為依靠此等
སངས་རྒྱས་ཉིད་དུ་འགྱུར་རོ་ཞེས།།
而變為如來佛故
དྲང་ཞིང་བྱམས་པའི་ཚུལ་གྱིས་བལྟ།།
看時柔慈眼直視
「眼睛看視眾生亦,吾自為依靠此等」,《入雄心菩薩行論》中提到,以如理如法的眼神來看待眾生,這也是解脫成佛相關的行持。當遇到我們所看到的對境,無論是高位之人或是低位之人, 任何一個眾生出現在我們的現前,從眼睛看過去的時候,心裡要想著一件事,這些眾生並非只有眼睛看到而已,而是透過依靠這些眾生,首先我可以發起菩提心,因為現前的這些眾生都存在著苦、集、滅、道,所以有苦諦、有集諦,有集諦才會有苦展現出來。
想要遠離這些眾生的痛苦,並淨化其苦諦,首先應發起菩提心,也是在看到這些受苦的眾生以後,內心所產生起來的,因此眼睛看過去的這些眾生,就是我們在菩提道路上最圓滿發起菩提心的對象。
而以整個過程而言,我們應為了利益眾生的事情而行持。眼前看到的這些眾生,為了他們、為了自己要行持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等,前五度是方法波羅蜜多相關的都要積極不斷地行持,也是因為看到這些眾生而行持的,所以也都是為了這些眾生而發起菩提心。
「而變為如來佛故」,因為有了這些眾生可以行持波羅蜜多,而六度波羅蜜多也是這樣而來的,所以顯相的福德資糧與無造的智慧資糧都是因眼前所看到的眾生而行持,看到眾生而發展,我們依此行持菩薩的道路,而後獲得究竟成佛的果位。可見我們想要產生菩提心,以及行持菩提道路到究竟成佛之間,都離不開眾生的。
有了眾生,就可以發起菩提心;有了眾生,就可以行持六度波羅蜜多相關的一切,而後達到成佛的果位,上述都是這些眾生送給我們的。因為有了這些有情眾生的存在,所以存在菩提心、菩提勝道與成佛之間的一切。有情眾生如同朋友一樣、成佛道路上的導遊一樣,也是善知識以及成佛道路的帶領者。
「看時柔慈眼直視」,當我們看待有情眾生的時候,不應以不友善的眼神瞪人,要像媽媽看小孩一樣,一絲一毫都不會覺得損失,對眾生非常有愛心、護心、慈悲的心、講法的心等等,用直正關懷的心情,如理如法、慈悲的眼神來看待這些眾生。
因為有情眾生就是成佛的資糧,有情眾生就是成佛的導遊,有情眾生就如同解脫成佛的帶領者、善知識一樣,所以在不離有情的情況下,眼神看著有情眾生時,應以充滿慈悲愛心且溫柔的眼神來看著眾生。
持明 仁增塔欽個人思想闡明:
若是一個人想要解脫成佛的話,遠離凡夫世界的一切以後,成佛的機會也許就會變得很少。因為有了凡夫世界、六道輪迴的存在,特別是看到現前複雜的人群、充滿煩惱的眾生等等,所以才有機會發起菩提心。
當想要脫離輪迴、想要解脫成佛等思惟出來的時候,顯相有形的福德資糧是為了眾生而行持,無造無形的智慧資糧的空性境界也是為了眾生而行持,福慧雙融的一切善行都是為了眾生而行持,所以有眾生才是成佛之間最圓滿的事。
遠離了一切眾生而想要成佛是不容易的,所以我們要在一切有情的無明上面下功夫。方法就是發起菩提心,而行持的過程就是累積福德資糧,當達成了以後,也成就了智慧資糧。
我們每天的聽聞、思考、修持等行持都要永不停歇地進行,對於自己點點滴滴的惡習慣、惡習氣、不好的思想,一切凡夫的狀態都要改進、改進、再改進,如此即有了解脫成佛的機會,所以不離棄眾生,加上福慧的善道也應不停地行持。
重點是要聽聞、思考、修持佛法等等,這些都是可以成為解脫成佛的福德資糧,因為聽聞、思考、修持等三件事情是福德資糧最圓滿之相。當我們看到眾生的時候,要以直正且非常溫柔的眼睛、慈悲的眼神、愛護的眼神來看著眾生。
而且心裡想著,因為有了眾生,所以我可以發菩提心;因為有了眾生,所以我可以改變自己;因為有了有情眾生,包括有緣者、無緣者、幫助者、破壞者,所以我有進步的空間。
以此心態一直在菩薩道路上行持、前進,並達成十地五道的境界,最後在證達圓滿成佛果位的力量展現之前,在菩提心的勝道上永不停歇。在不放棄眾生、愛護有情眾生的事情之上,要如同奴僕一樣的行持,如同護眼一樣的尊重善知識。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