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明 仁增塔欽 開示及新譯 《佛子行三十七頌》 2018年12月19日 第十七偈(之二) རང་དང་མཉམ་པའམ་དམན་པའི་སྐྱེ་བོ་ཡིས།། 與己平等或較低微士 ང་རྒྱལ་དབང་གིས་བརྙས་ཐབས་བྱེད་ན་ཡང་།། 極其傲慢輕蔑諸作為 བླ་མ་བཞིན་དུ་གུས་པས་བདག་ཉིད་ཀྱི།། 吾亦恭敬上師般禮敬 སྤྱི་བོར་ལེན་པ་རྒྱལ་སྲས་ལག་ལེན་ཡིན།། 恆加頂戴即是佛子行
持明 仁增塔欽 開示及新譯🌈持明 仁增塔欽🔗
《佛子行三十七頌》
2018年12月19日
第十七偈(之二)
རང་དང་མཉམ་པའམ་དམན་པའི་སྐྱེ་བོ་ཡིས།།
與己平等或較低微士
ང་རྒྱལ་དབང་གིས་བརྙས་ཐབས་བྱེད་ན་ཡང་།།
極其傲慢輕蔑諸作為
བླ་མ་བཞིན་དུ་གུས་པས་བདག་ཉིད་ཀྱི།།
吾亦恭敬上師般禮敬
སྤྱི་བོར་ལེན་པ་རྒྱལ་སྲས་ལག་ལེན་ཡིན།།
恆加頂戴即是佛子行
如果對方迫害你、傷害你的時候,你同樣起煩惱的話,那麼雙方都一樣墮入惡念、惡行了。如果對方以傲慢的心態來罵你、說你、迫害你的時候,你能修持忍辱的話,善根增長將是非常迅速。
《經莊嚴論》載,看到各方面比自己弱小、不厲害的眾生,若能一直不停地修忍辱,且能恭敬禮拜他的話,這樣的功德更大。意思是,受到比我差的人欺負、小看、輕蔑的時候,對他修忍辱、忍讓、禮拜的話,則會有更大的功德,因為這是一個修持忍辱最好的對境,所以功德也更大。
眾生本來就是成佛的另一邊,像摩尼寶一樣。菩提道路都是依靠眾生而行持的,所以想成佛者、想解脫者,應對眾生如上師一樣地看待,因為透過他們、依靠他們,我們有了解脫成佛的機會。
有的眾生是慈悲的對象,有的是修忍辱的對象,有的是恭敬禮拜的對象,所以成佛道路上,眾生是永遠都需要的。《入菩薩行論》載,對一切眾生應如佛一樣的看待。自己的我執,自己為主的思想、觀念應像遺體一樣完全丟掉、捨棄,就行了。因為眾生是菩提的源頭,所以應如摩尼寶般地拜見。
以凡夫眾生來說,佛是比較重要。但是對修行成道者來說,眾生也一樣重要。因為有佛在自己的心中,信心會增加起來,而心中有眾生,也會增加自己慈悲的心。對眾生只有恭敬,是完全不夠的,應對眾生發起慈悲心,為眾生做一些貢獻。
從早上起床到晚上之間,最起碼行持善念善行以後,應具足迴向眾生、迴向有情早日離苦得樂,解脫成佛等等的觀念。而且在自己的範圍內,要多行善,累積善良的念頭,行持善良的事業,對有情具有慈心、悲心,永遠不放棄。
比我自己厲害或是平等的人,甚至比自己低位的人,任誰欺負你、傷害你、迫害你的時候,依然如佛一樣的看待,如上師一樣的看待、恭敬。可憐對方是一個思想煩惱者,所以要多慈悲他,這是佛子的精神。
在成佛的道路上,猶如有兩隻腳,一是依靠眾生,積福德,發慈悲,擴大自己原本具有的慈悲心。一是對諸佛、正法二者,具足恭敬的心、希求的心。對諸佛所說之正法,有很多聞思修的時候,心中的煩惱會改善,也會變成智慧的力量,所以要成佛,眾生很重要,佛也很重要,正法也很重要。
總結而言,他人以傲慢的心態來迫害你的時候,依然要如上師一樣的看待,頂拜、忍讓、慈悲修持。碰到像老板和員工之間、人群之中、家庭之中產生出許多許多的問題,這時我們心中要勇敢,若有愛護眾生、恭敬眾生的心態的話,日子會過得快樂一點。這樣長久累積下來,心中的煩惱會減少。
日子久了以後,日久見人心,一直修持忍辱,一直恭敬眾生,心中愛護慈悲的力量增加起來之時,我們的智慧和慈悲也會越來越增長,獲得永久解脫成佛的大快樂的機會就變更多了。
總之,對眾生恭敬,對眾生慈悲,對眾生愛護,對眾生行持善良的事業,多多吃素等等一切善根都是對眾生很好的事業,但最好的是你心中有善良的念頭,又行持善良的事業,這樣最能幫上忙的是自己。若能如此行持的話,你心中必會增加智慧慈悲的力量,第一幫上的就是你自己,第二幫上的是有情眾生,所以永遠不放棄佛法教導的修行程度,特別是聞思修。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