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明 仁增塔欽 開示及新譯 《佛子行三十七頌》 2018年12月18日 第十六偈(之一) བདག་གི་བུ་བཞིན་གཅེས་པར་བསྐྱངས་པའི་མིས།། 己如子般對待愛護人 བདག་ལ་དགྲ་བཞིན་ལྟ་བར་བྱེད་ན་ཡང་།། 彼卻視吾宛如仇敵者 ནད་ཀྱིས་བཏབ་པའི་བུ་ལ་མ་བཞིན་དུ།། 猶似母親眷顧病重子 ལྷག་པར་བརྩེ་བ་རྒྱལ་སྲས་ལག་ལེན་ཡིན།། 倍加悲憫即是佛子行
🌈持明 仁增塔欽🔗 持明 仁增塔欽 開示及新譯
《佛子行三十七頌》
2018年12月18日
第十六偈(之一)
བདག་གི་བུ་བཞིན་གཅེས་པར་བསྐྱངས་པའི་མིས།།
己如子般對待愛護人
བདག་ལ་དགྲ་བཞིན་ལྟ་བར་བྱེད་ན་ཡང་།།
彼卻視吾宛如仇敵者
ནད་ཀྱིས་བཏབ་པའི་བུ་ལ་མ་བཞིན་དུ།།
猶似母親眷顧病重子
ལྷག་པར་བརྩེ་བ་རྒྱལ་སྲས་ལག་ལེན་ཡིན།།
倍加悲憫即是佛子行
我是一個渺小的自然反應者,教導文化宗教是不容易的,可是在群組中大部分的弟子我都認識,現在大家的時間和空間距離很遠,所以我在此講法,希望大家的心裡都有佛法的營養,自在的心俱全明光、俱全佛法的真理,歡喜地過生活。利益自己,不傷心;利益他人,不攪動別人的心等等,追求解脫成佛。
自己對某一個人如同愛護自己的小孩一樣地對待,猶如父母非常寵愛小孩一樣一直保護著、一直愛護著,這樣幫助某一個人,而這個人卻恩將仇報,如仇人般、敵人般看待愛護他的人,這時候我們需要有佛子的精神,慈悲的力量,菩薩的道理,對他更加地愛護。
如同一個生病嚴重的小孩,父母不會對他生氣;或是一個瘋掉的小孩,父母也不會對他生氣,而會更特別、特別地愛護,這就是佛子的行為。父母對待自己瘋掉的小孩或是生病很嚴重的小孩,除了更加強愛護以外,不會生任何的氣,也不可能對他起煩惱,原因是父母有正確的愛護,對生病嚴重的小孩會更加強的愛護、更加強的慈悲、更加強的幫忙。
學佛者對某一個人很好,但是這個人卻恩將仇報,以更嚴重的方式回報學佛者,這時學佛者會如同母親一般對待生病嚴重、瘋掉的小孩,會更加愛護恩將仇報者的凡夫之人,這就是佛子的行為、菩薩的精神。
因為恩將仇報者的背後有許多業及煩惱,所以他也控制不了,我們學佛者心裡會想,進而發起善的動機及行持的態度,希望這個人業及煩惱的病情都能速疾痊癒。
這種恩將仇報的人經常無法控制自己的心,經常情緒不穩定,因為他的煩惱太嚴重,無法控制自己混亂的心情。看到這種貪瞋痴為主的眾生,我們要更加強有慈悲心,這是很重要的。
這種眾生是我們慈悲的對象,因為他被煩惱控制了,以痴心為主而不懂事情,以瞋心為主而窘迫起來,以貪心為主而破壞出來,所以看到這種以貪瞋痴為主的眾生,這種恩將仇報的凡夫,要記得,他也是迫不得已,為什麼他是迫不得已的呢?因為他的背景就是煩惱,他被煩惱控制了他的心,所以他連呼吸的機會、輕鬆的機會都沒有,甚至心中裡想一個簡單、心中想一個自在,這都需要累積很多福德資糧才有的結果。
凡夫眾生被業及煩惱窘迫綁架他的心,這樣的凡夫眾生的心無法輕鬆,也無法自在。當如此嚴重的業及煩惱窘迫恩將仇報者的心的時候,如果我們自己的心中也跟著產生煩惱,還要對付他,那麼我們也成了傻瓜,不是嗎?所以要有慈悲心。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