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及闡述 2021年3月19日 ཁྲི་ལ་སོགས་པ་བབ་ཅོལ་དུ།། 坐於台座不隨意 སྒྲ་དང་བཅས་པར་མི་དོར་རོ།། 輕率有聲不應為 སྒོ་ཡང་དྲག་ཏུ་མི་དབྱེ་སྟེ།། 門亦不能猛力開 རྟག་ཏུ་གཅོམ་བསྐྱུངས་དགའ་བར་བྱ།། 恆時喜安靜寂靜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及闡述🌈持明 仁增塔欽🔗
2021年3月19日
ཁྲི་ལ་སོགས་པ་བབ་ཅོལ་དུ།།
坐於台座不隨意
སྒྲ་དང་བཅས་པར་མི་དོར་རོ།།
輕率有聲不應為
སྒོ་ཡང་དྲག་ཏུ་མི་དབྱེ་སྟེ།།
門亦不能猛力開
རྟག་ཏུ་གཅོམ་བསྐྱུངས་དགའ་བར་བྱ།།
恆時喜安靜寂靜
「坐於台座不隨意,輕率有聲不應為」,當坐在法座上或椅子上的時候,直接以身體的重量往下粗魯地坐,或是拿東西時,沒有保持不放逸的狀態,並且發出很大聲響的話,那麼就不要拿。因為自己沒有觀察好自己,所以不放逸都沒有了,不小心也都不見了以後,如此隨意行持、隨意而坐、或隨意而取,都是不好的。
要由上往下坐在椅子上的時候,應以非常安靜、無聲的狀態中坐下,如果像沉重石頭掉下來般的往下坐,深怕別人會覺得聲音太大不好聽,動作粗魯不好看。
「門亦不能猛力開」,特別是當上師或堪布等修行人在禪坐或做佛事的時候,不能太大聲開門,怕會打擾到這些修行人或打擾到其他人,這也包括所有老人家、病人等等,因此我們在生活當中要小心謹慎,並以不放逸的心態來行持。諸如開門要慢慢地、輕輕地開,不能太用力、大聲地開門,而且坐下來是如此,拿東西也是如此。
「恆時喜安靜寂靜」,當我們在寺廟裡、蘭若處裡、城裡等任何處所時,應猶如別人都不知道你的存在,獨自一人安安靜靜是很好的。
前述的意思是,無論坐於椅上或開關門等等都應安靜地行持。無論處於何處,都是一個安靜的修行人,而安靜修行人的意思就是不用帶領別人、不用善巧服務別人,若是自己可以解脫或是處於修行的狀態中,如此安安靜靜、實實在在的修行是不錯。
倘若所有的人都會注意到你、看到你、聽到你的一舉一動,這是不好的,例如有些人做任何事都會發出聲響,洗碗也是很大聲,諸如此類的情況是不好的。
可見安靜、安靜即從這裡開始學習的,由生活之中學習安靜地坐下,還有拿東西、關門也要安安靜靜,不要去打擾到別人,這部分在《入雄心菩薩行論》裡就有關於大乘修行的教導。因為別人看到這些情況的時候,可能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就不好,如此起心動念裡也會造作惡業,所以任何時候最好是安靜加安靜。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個人思想闡明:
主要是處於任何處所都應實實在在、安安靜靜,而且能看懂自己的心,經常有正知正念,身口意皆運用在解脫成佛上,進而好好聽聞、思考、修持佛法,不斷持續地前進。每天每天都有進步,每天每天都能看懂自己,每天每天都有歡喜自在的生活等等,這些是非常重要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