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及闡述 2021年3月17日 ཁྱོའགྲོ་དང་འོང་བའི་རྟེན་ཙམ་དུ། ། 僅往來之所依靠 ལུས་ལ་གྲུ་ཡི་བློ་བཞག་སྟེ། ། 人之身體如船想 སེམས་ཅན་རྣམས་དོན་བསྒྲུབ་པའི་ཕྱིར། ། 為饒益一切有情 ཡིད་བཞིན་གྱི་ནི་ལུས་སུ་བསྒྱུར། ། 修成如意寶身體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及闡述🌈持明 仁增塔欽🔗
2021年3月17日
ཁྱོའགྲོ་དང་འོང་བའི་རྟེན་ཙམ་དུ། །
僅往來之所依靠
ལུས་ལ་གྲུ་ཡི་བློ་བཞག་སྟེ། །
人之身體如船想
སེམས་ཅན་རྣམས་དོན་བསྒྲུབ་པའི་ཕྱིར། །
為饒益一切有情
ཡིད་བཞིན་གྱི་ནི་ལུས་སུ་བསྒྱུར། །
修成如意寶身體
「僅往來之所依靠,人之身體如船想」,我們的身體應運用在哪裡呢?應運用在解脫和成佛之上。一旦解脫和成佛以後,為了行持利益眾生、饒益有情的事業,所以需要依靠身體。我們要將這身體當作是一條船,因為渡過大海的時候,需要一艘船,所以要將身體當作是船一般。
但是並不需要一直執著這條船,在渡海的時候,就好好地運用。而一上岸了之後,這條船也就沒有特別重要了,因此沒有特別要偏於哪個角落,哪個角落的意思是,也不是太執著、也不是太不執著。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將身體當作是渡海的船一般,並將身體運用在解脫和成佛之上,而想要達成此究竟境界,就需要這身體。還有達成解脫成佛的果位,要饒益有情的時候,並示現在眾生有情世界裡,也需要這身體。
可見菜、食物、飲料等不需要太過於圓滿,也不要讓身體處在營養不均衡、最差的狀態,這兩種情形都應遠離。
食物要適當剛好且有營養,營養如同供品般的送給身體,營養送給身體以後,就要慈護這身體。太窮、太餓、太冷都會破壞身體,這樣是不行的。或太營養、太依賴、太圓滿,身體所有的細節都做起來的時候,這樣對身體也不好,對解脫成佛方面也沒有幫助。
若是這麼做,非但解脫成佛的事情沒有成就,反而對身體生起執著,因此我們的身體應多運用在行持饒益有情的事業上。為了讓自己在解脫成佛的事情上成功,所以應在不要太好,也不要太差的狀況下,注意自己的身體。
「為饒益一切有情,修成如意寶身體」,我們的身體就是為了讓一切有情眾生早日解脫成佛的依靠,為了這件事情要發起菩提心,行持六度波羅蜜多,因此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想到的一切有情眾生,對他們要非常有利益,如同摩尼寶一樣。摩尼寶本身並不俱想幫忙的思想,但是摩尼寶或如意寶樹自然而然即成就所需要者的一切。
同樣的,諸佛如來皆輪涅平等,分別念皆已消盡,當諸佛如來饒益有情的時候,眾生任何事情求佛、學佛都會有成就的,所以諸佛如來如同摩尼寶一樣。
對不淨的身體有執著的時候,應將身體運用在解脫成佛之上,最後變成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圓滿,與如來永勝佛的身體一模一樣。在變成如來永勝佛的身體之前,都應處於中庸之道,不要太好,但食物、衣料太差也會破壞身體,有悶死、餓死的情形也不行,因此要在中庸之道的狀態中,在成佛之前都應好好地守護這身體,將身體當作一艘船一樣,如同渡過輪迴海的時候,即需要這身體。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個人思想闡明:
已經說了很多有關三十六種不淨所形成的身體,身體和心是兩碼子事情。也已經說過身體上沒有任何的精髓,主要就是要放下身體的執著。因為輪迴輪轉的源頭就是我們的五蘊,而五蘊相關的一切並沒有「我」,所以輪迴輪轉主要是由身體所引起,若能放下身體以後,則自然會對放下其他物質世界有一些幫助,因此《入雄心菩薩行論》主要教導的是,對於太執著身體相關的事情,都應放下。
若是沒有放下身體的執著的話,則如同一個輪迴輪轉的點,而這個點就是從身體開始引起的。關於放下身體的執著,已經教導了很多種方法。從身體的外內密是找不到任何的精髓,因為身體是無常、不淨的,心和身體是分開來的,而且身體是不理性的,自然會無常。
若是身體裡沒有任何成就解脫的內涵,加上凡夫思想太重的話,則成就不了解脫成佛,所以應將這身體運用在解脫成佛之上,持續聽聞、思考、修持、禪坐,讓身體變成透明光明為主的情況下,一直修持下去。縱然累也值得,苦也值得。我們應讓身體如理如法地學習佛法,並運用在解脫成佛學習的法道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