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2月8日 གང་ཞིག་བསམས་ཏེ་བྱར་བརྩམས་པ།། 思欲行事則始做 དེ་ལས་གཞན་དུ་མི་བསམ་སྟེ།། 除此其餘先莫想 དེར་གཏད་པ་ཡི་བསམ་པ་ཡིས།། 依此安置思惟以 དེ་ཉིད་རེ་ཞིག་བསྒྲུབ་པར་བྱ།། 此則首要先行持 དེ་ལྟ་ན་ནི་ཀུན་ལེགས་བྱས།། 如是二者皆圓滿 གཞན་དུ་གཉི་གར་མི་འགྱུར་རོ།། 否則二者皆不成 ཤེས་བཞིན་མ་ཡིན་ཉེ་ཉོན་མོངས།། 不正知之隨煩惱 དེ་ལྟ་ན་ནི་འཕེལ་མི་འགྱུར།། 如是能令不增長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持明 仁增塔欽🔗
2021年2月8日
གང་ཞིག་བསམས་ཏེ་བྱར་བརྩམས་པ།།
思欲行事則始做
དེ་ལས་གཞན་དུ་མི་བསམ་སྟེ།།
除此其餘先莫想
དེར་གཏད་པ་ཡི་བསམ་པ་ཡིས།།
依此安置思惟以
དེ་ཉིད་རེ་ཞིག་བསྒྲུབ་པར་བྱ།།
此則首要先行持
དེ་ལྟ་ན་ནི་ཀུན་ལེགས་བྱས།།
如是二者皆圓滿
གཞན་དུ་གཉི་གར་མི་འགྱུར་རོ།།
否則二者皆不成
ཤེས་བཞིན་མ་ཡིན་ཉེ་ཉོན་མོངས།།
不正知之隨煩惱
དེ་ལྟ་ན་ནི་འཕེལ་མི་འགྱུར།།
如是能令不增長
「思欲行事則始做,除此其餘先莫想」,已經考慮好想做的事情是關於解脫成佛,或是善相關的一切,首先心裡要思考何者先做,然後從這一項善業開始行持,在行持的過程裡,就不去想其他的事情。
不想的意思是指一心一意先確定下來從哪一件事情開始行持,無論是布施也好、忍辱也好、持戒也好,認真地去行持已確定的這一件事情,除此以外,其他不想。
因為首先開始的這件事情需要先完成,這是最主要的,如此才不會顛倒順序。若是東做做、西做做,最終很多事情都不會成功的,這即是第二句所說的其他不想。
「依此安置思惟以」,意思是,你的身心一定要認真地放在這樣的思惟上。
「此則首要先行持,如是二者皆圓滿」,無論是布施、持戒或忍辱,當你認真地做起第一件事情,並且圓滿起來。意思就是一開始想做的這件事情,例如布施,當第一件事情圓滿完成之後,則其他事情都會有接著圓滿的機會。
「否則二者皆不成」,如果第一件想做的事情是與布施相關的,在沒有完整做好的情況下,又行持持戒的事情,不但布施做不好,連持戒也會做不成的,而會有這樣的問題展現出來,乃因東做做、西做做,因此在先前行持的這件事情未完成之前,不要接續做其他的事情。
當先前行持的這件事情完成且圓滿以後,則其他事情也容易有圓滿與成就的機會。做事的方式與順序的先後都與思想有關係的,必須用正知正念來行持,每一個善根的項目,都應一心一意認真地做起來,這樣成功的機率將會很高。
今天講的是《入菩薩行論》的《正知品》,所以心裡要具足正知正念,行持也都要以正知正念為主,進一步於次第的狀態之中做起,這是非常好的一個順序法。
當想行持事情的時候,無論是六度波羅蜜也好,或是任何的善根,手上已經開始先做的事情必須要先做完整,而不是一件未完成又另外尋找一件新的事情做,如果是這樣的話,不僅先前的事情做不好,後面的事情也跟著做不好,會有這兩種道理存在的,所以先後順序都做得很好的時候,無論在任何的情況下,善根皆會增上,而這方法即是,心中需要具足正知正念。
昨天講了很多關於需要具足正知正念的狀態,無論是講經說法或聽聞、思考、修持等都可以參考的。再者,先後順序沒有搞錯的做事方法,和以正知正念為主的念頭來行持善業的時候,近的煩惱便不會展現出來。
「不正知之隨煩惱,如是能令不增長」,近的煩惱是指二十隨煩惱。二十隨煩惱有一忿、二恨、三覆、四惱、五嫉、六慳、七誑、八諂、九憍、十害、十一無慚、十二無愧、十三惛沈、十四掉舉、十五不信、十六懈怠、十七放逸、十八失念、十九散亂、二十不正知。不正知等二十隨煩惱則不容易展現且增長出來。
因為在具足正知正念的情況下,且先後順序的事情沒有搞亂的時候,已將前面的事情都先做好了,之後再行持後面種種的事情,這樣不正知等二十種隨煩惱,凡是身心不自在的,以及一切對身心不好的事情,都不會展現出來,所以具足正知正念而行持一切事情是非常圓滿的。
持明 仁增塔欽個人思想闡明:
首先要聽聞很多佛法,若是都不聽聞佛法,就直接打坐的話,這樣的順序是顛倒的。在沒有聽聞的情況下,直接打坐是不容易的。
一開始聽聞的部分要做得很好,不要顛倒順序跳著做事。當聽聞的部分做得很好的時候,思考與打坐也會接續圓滿的。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太著急,舉凡事情都有分前後性等各式各樣的狀態,所以要認真且逐步地做起來,讓每一個過程都圓滿具足正知與正念。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