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2月4日 ཅི་ནས་ཏིང་འཛིན་བརྩོན་པ་ནི།། 乃為心定精進謂 སྐད་ཅིག་གཅིག་ཀྱང་མི་འཆོར་ཡང་།། 剎那剎那亦不散 བདག་གི་ཡིད་འདི་གར་སྤྱོད་ཅེས།། 心往何處行遊矣 དེ་ལྟར་ཡིད་ལ་སོ་སོར་བརྟག།། 如是意中應研察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持明 仁增塔欽🔗
2021年2月4日
ཅི་ནས་ཏིང་འཛིན་བརྩོན་པ་ནི།།
乃為心定精進謂
སྐད་ཅིག་གཅིག་ཀྱང་མི་འཆོར་ཡང་།།
剎那剎那亦不散
བདག་གི་ཡིད་འདི་གར་སྤྱོད་ཅེས།།
心往何處行遊矣
དེ་ལྟར་ཡིད་ལ་སོ་སོར་བརྟག།།
如是意中應研察
「乃為心定精進謂」,心要安置在禪定上,而說到禪定的時候,則分為初學者的禪定、中等者的禪定、上等者的禪定,都是不一樣的。反正初學者的禪定就是心安住在止之上,止觀的止,而這樣的禪定或是密法、大圓滿等等禪定,所需要的是精進,守護的精進、保持的精進,這時自己的心唯一依靠的就是禪定。
「剎那剎那亦不散」,唯一依靠就是禪定的意思是指,心沒有任何向外散亂,也沒有內收的昏睡,也就是完全沒有昏沉、掉舉,要如此地依靠在禪定上、綁在禪定上。剎那間也不會在平凡的對境上散亂下去,心擁有在禪定上,而禪定是熟悉禪定者脫離輪迴的方法。
共同法門有許多禪定的方法,針對「止」即有九種心安置的禪定方法;在密乘的法門裡,也有所謂的生圓次第的禪定、究竟大圓滿的禪定等等。
這裡所講述的是平常初學者以及所謂修行人的禪定,即是心不散亂,因為如果心散亂下去的話,就變成輪迴的根源;反之,內收起來的話,也是輪迴的根源,所以心不散亂、不跑掉,而後在禪定之中,這就是剎那間心不跑掉的意思。
說到剎那的原因是,我們從無始以來一直在輪迴之中,都是由於心散亂、心昏睡。昏沉的部分是與愚痴相關的,而與散亂相關的則是瞋恨、嫉妒、或傲慢等等,這些窘迫性的思想帶走我們的心、不讓我們禪定,因此於禪定的時候,剎那間也不可以散亂在對境上,不可以有貪婪的對境和瞋恨的對境等等。
「心往何處行遊矣,如是意中應研察」,心與境之間,境分為能境、所境,能境的一切都放在禪定之中,不要散亂、不要跑至所境之間。
如果初學者學習禪定,心跑掉的時候,則應立即看一下自己的心,它跑到禪定以外的哪裡去了呢?自己的心想到哪裡呢?自己的念頭動到哪裡呢?自己要這樣想起來。
這樣想起來的意思是,要先研究自己的心、自己的念頭還在禪定之中嗎?或是在對境的散亂中,或在愚痴昏睡中、昏沉中等等。看自己的心是否仍存在於禪定之中,而後再清楚研究一下,如果心在散亂之中的話,就應立即將心找回來,並於平等的禪定中再打坐下去。
複述一遍,如果心不在禪定上,或者心在禪定上,當研究清楚以後,就應立即將心拉回於原本的禪定中,不要讓思想續流再創造一種習氣。如果思想續流繼續創造習氣的話,這就是輪迴的根源,所以要立即將思想續流拉回禪定之中、安置在禪定之中。從初學者的禪定到究竟法門的禪定,都應如此保持才是最好的。
而究竟法門的禪定也要保持,因為沒有保持熟悉的話,思想遍照在續流的念頭中也是不行的,更何況是初學者學習共同法門的禪坐時,貌似禪坐了很久的樣子,可是所想的都是思想與妄念的話,這也不算是禪定,所以心跑掉的話,就要拉回來,把心平置、安放在禪定之中,這是非常主要的,也是最好的。
持明 仁增塔欽個人思想闡明:
心一直安置在禪定之中的話,則心識在白天已經控制了,這可以增長很多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而晚上睡覺的時候,也沒有心散亂、心昏睡的一切問題,夢境都是祥和的,或是夢境都不是意識作用相關的夢,於是會睡得好,因此白天的心情、白天的生活、白天的修行勝道都是圓滿的。
當身心皆處於自在的狀態中,晚上的夢境也是如此的時候,則皆保持在寂靜、平靜的念頭中禪定,所以初學者要保持心不散亂、心不跑到貪瞋痴、傲慢、嫉妒上,心要禪定在信心、相信等等的一切真理上。
而學習佛法依靠上師、依靠傳承、相信上師訣竅所教導出來的法門的人也是一樣,若能好好地守護、好好地禪坐的話,那麼白天的日子將會過得很開心,而且整個過程裡皆能累積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同時每天的生活裡,從早到晚都會有很大的差異,進步的空間也更增多。
當看到外面陽光燦爛的時候,若內心也是如此,並在禪定之中擁有光明的話,這是不錯的。否則心在昏睡的黑暗中,或是散亂的心如同打雷一般,念頭跑來跑去,這就得不到安樂的生活,也無法獲得安靜的心情,所以無論是初學者或任何修行者都要禪定,而禪坐時,心則要放在禪定之中。
心放在禪定之中是真的非常不錯,因為在末法的時代裡,唯要的就是禪定多一點,如此自己便不會受到外境太大的影響。自己現前的一切外境都只是一個外境而已,現前無論有人說什麼,也都只是一個外境而已。
往昔的時代,眼睛現場所看到的、耳朵現場所聽到的才是對境。現今由於科技的發展,世界上任何訊息都可以透過網路、手機或由其他的方法來傳達,因貪心所引起的一切全都很容易展現在你的現前及心中,因瞋恨心所引起的動作畫面也很容易展現在你的眼前與心中,因痴心所引起的一切都可以透過手機、網路等等展現在你的現前及心中,所以現在的對境是非常之多。
對於往昔的古人而言,一切都是先看到,而後在現場有人說話、自己聽到,才會有對境與心識多一些的連接,或是之後再想一想過去發生了什麼事情,這才會有對境與心的連接。
現在則不是如此,如前所述一樣,貪、瞋、痴、傲慢、嫉妒所引起的對境都透過網路,很迅速地從手機、電視裡展現出來。因為現代社會是如此,所以將自己的心綁在禪定之中、安住在禪定之中的力量是極為需要的。
為什麼一定要將心安住在禪定之中呢?因為如果心裡沒有散亂、心裡沒有昏睡、心在禪定之中的話,則所有的心情都會保持在善根的清淨禪定上,那麼每天的生活、每個月的生活、每一年的生活以及剩下來的人生,全都變成禪定,或者心寂靜,在智慧、慈悲為主的禪定中開心起來,如此日積月累將會對此生很有用的。
而此生的幸福,此生安靜、寂靜的禪定會帶到下輩子,因為上輩子有這麼多禪定的真理,所以下輩子也會如此,這些都有因果關聯,可見禪定是非常重要的,在對境迅速出現的現代世界裡,禪定是非常需要的。
我們為什麼要講法呢?因為世界上很多對境都是貪、瞋、痴、傲慢、嫉妒所引起的,有太多這樣的對境透過手機,或電視展現在自己的眼前及心中,所以我們也可以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講法,同樣也可以影響到很多人。
我一直認真努力地做音樂相關、藝術相關的影片,就是希望透過這樣的方法來弘揚佛法。
大家要知道,對境與心識是互有連接的,科技的發展有好,也有壞,如前所述貪瞋痴、嫉妒引起的壞事有很多,可是我們也可以運用科技的發展來將佛法中一切顯法的共同法門,以及密法,特別是自己修行過程的經驗來教導眾生。
這一切皆可以透過網路,以影片的方式、藝術的形式、教導的方式、歌唱的方式等等將佛法弘揚出去。
往後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網路法界裡都是透過藝術、音樂的形式將佛法蘊涵其中,因此,若是以此方法來弘揚佛法的話,那麼將有很多人會吸收的,所以要讓沒有學佛的人接觸佛法,最主要就是要用這樣的方法。
我現在想的就是運用音樂的對境來引起人心,將佛法的真理融入到無窮無邊的法界眾生的心中,如用這樣的狀態,佛法便可以弘揚下去。
我們要透過科技、應用科技,將我們講的佛法、寫的佛法文章,以音樂、影片作為對境,讓這個對境變成網路法界的一種歡喜,讓眾生現在產生歡喜、自在、圓滿,也為眾生播下往後解脫成佛的種子。
因為現在網路發達,所以這種做法也不用太多經費,只要自己想辦法,一定要每天日夜不停地做、努力地做,而我也有做。
總括而言,對境引起人心是很容易的,所以我們要形成很多好的對境,並發展在網路法界的世界。因為其他貪、瞋、痴、傲慢、嫉妒所引起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世界上各種人物做出來的一切都是現代世間法的事物,我們要有出世間法、佛法的教導,以這樣的對境、這樣的力量,展現在所有有緣、無緣的網路法界眾生的心中,這是需要依靠我們的努力。
假若講的是正確的佛法、做的音樂是正確的佛法、製作的影片是正確的佛法、寫的文章、出版的書籍皆是正確的佛法的話,這些對境會引起很多人心中產生善根的順緣,所以要加油。
我們做出來的東西不是因為誰要做什麼,或是誰一定要這樣的東西,這是一種發心。由於現在時代變化的原因,外境與內心很容易組合在一起、融體在一起,所以對境是很主要的,我們要創造與凡夫相反的對境、很多佛法的對境在網路法界之中。
我每天都在努力之中,你們也是,希望我們做出來的內容,大家可以分享給很多網路法界的眾生。音樂上的佛法、文字上的佛法、書籍中的佛法、藝術上的佛法、我講法之中的佛法,希望這一切有很多人看到,成為一種好的對境,淨化貪、瞋、痴五毒煩惱的一種對境,不要發展五毒煩惱的一種對境,所以我現在所做所行的一切佛行事業,全都放在書籍、音樂等等上。希望大家一起共同發心,形成圓滿究竟的勝道。
現在陽光燦爛下還活著、擁有這麼多的財富、有這麼多的快樂、有這麼多的本領,我們千辛萬苦做出來一點點佛法的內容,大家也有一點點責任分享在網路法界吧!謝謝,阿彌陀佛。
總之,對境真的引起很多人心,目前所有看到的對境都是由貪、瞋、痴、傲慢、嫉妒產生的對境,我們理應將所做的書籍、文章、音樂、藝術、講法的內容,在網路法界裡多多發展,人人皆有責任,特別是持明弟子都有責任,並不是一、兩個人做的事情。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