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2月1日 མདུན་དང་རྒྱབ་ཏུ་བརྟག་བྱས་ནས།། 前方後方研察後 འགྲོའ་མ་ཡང་ན་འོང་བྱ་སྟེ།། 應往或應來之時 དེ་ལྟར་གནས་སྐབས་ཐམས་ཅད་དུ།། 如是狀況時刻皆 དགོས་པ་ཤེས་ནས་སྤྱད་པར་བྱ།། 知曉之況而行持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持明仁增塔欽🔗
2021年2月1日
མདུན་དང་རྒྱབ་ཏུ་བརྟག་བྱས་ནས།།
前方後方研察後
འགྲོའ་མ་ཡང་ན་འོང་བྱ་སྟེ།།
應往或應來之時
དེ་ལྟར་གནས་སྐབས་ཐམས་ཅད་དུ།།
如是狀況時刻皆
དགོས་པ་ཤེས་ནས་སྤྱད་པར་བྱ།།
知曉之況而行持
這四句偈主要的意思是,行走時要先看清楚自己前面及後面的方向,觀察並仔細研究有沒有什麼恐怖的、可怕等等的事情會發生,因為這個寶貴難得的人身必需要保留下去,所以要研究清楚的。如果前方的狀況是不好的,或是後面有危險的話,是不能繼續前行的,故需要再研究一下。
有時前往其他的地方,或是出門至其他的城市,或者是需返回自己的家鄉等等,各種各樣情況的時候,或外出返回時,如此去返這只是一種形容而已。故而無論是從家中復往返、或於寺廟裡、或於人群中,無論去到哪裡、行持何事,時時刻刻都需要觀察與研究,自己是否具足在正知正念的狀態之中。
主要的是,今天要去何處、要行持何事,心裡要非常清楚明白,無論是自己的事情也好,為利益眾生的事情也好,哪一件是主要的,要非常了解。當你的心裡非常地清楚明白,今天主要做的是什麼事情,以及其他的一切事情都想圓滿的話,首先目標要明確,當目的知道後,想要做什麼事情都會清楚明白。
清楚明白的狀態即是一定要具足正知正念,要不然就是沒有方向的、散散的、懶懶的,或是漫無目的。走是走了、做是做了,但是沒有效率。去是去了,但沒有特別的結果,行持了很多的事情,卻沒有特別的結果,如此這般是不好的。這些通通都是因為目標不明確的原因,所以在具足正知正念的狀態之中,這些目標是可以非常地清楚。
目標清楚的最源頭就是具足正知正念。正念就是,我現在的念頭保持在善根上面,思想放在正確的念頭上面。正知就是能了知我的思想是錯誤的或是好的,如果是放在好的一切善根上面,就要隨喜,反之思想若是放在錯誤的上面,就要改進。在具足正知正念的情況下,無論行持自己或他人的事情時,方能行持的如理如法,且在行持的過程是開心自在的,行持的結果則是會展現出圓滿的勝果。在幫助他人的事情時也是一樣的,因為自己具足正知正念後,在幫忙他人、照顧他人時,成功的局面將會是吉祥廣大圓滿起來的。
持明 仁增塔欽個人思想闡明:
如果你心裡的念頭跟動盪,通通都是否如同釋迦牟尼佛所宣說的,是如理如法的一種心態,你要觀察一下。如果心態不正確,嘴巴亂說話等等皆需要管好,悉全用正知正念來管理好。
這裡說的是與行持相關的,你要去哪裡、走哪個方向、要行持什麼事情?這個目標要非常地清楚明確,並且在行持的過程裡面要觀察是否有危險。
以前的意思就是行走之時的前方跟後方皆要察看,自己的處所安不安全等等也要觀看,當這些都安全了以後,再決定今天所要做的事情是什麼,你的心裡要清楚明白。在行持我要做的這件事情的過程時,你要知道最有效率、最圓滿的方法是什麼,不只是單純的做事而已,做事是需要有方法的。
發菩提心是主要的,但是最主要的是生菩提心所說般;守戒是很好的,但是怎麼個守戒才是最主要的。同樣的,我們要做利他的善業或是做自己的事情、他人的事情,要做是很主要的,但是怎麼做?怎麼行?這是最珍貴的。
事情是大家都會做的,但是做事情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有架構的東西是很好的,但方法能決定做好或做壞。做不是重點,做的方法才是唯要的一樣。在行持自己的事情或他人的事情的時候,若目標是正確的、方法是正確,這樣行持下來的時候,利己利他的事情就會發生的。
這些都是《入菩薩行論》裡面教導的,你要具足正知正念。正知正念的意思就是,心裡要先在態度上面安排好,心裡的目標非常地清楚明白,然後結果的好壞也都清清楚楚的知道,解決問題的本事也是圓滿具足,這一切所作所行的目標都是放在解脫成佛上面。
然而現世的利益就是,你的順利、你的圓滿、你成功的事情,這些也都可以追求的;但是,主要的是要在解脫成佛的事情上面,達成圓滿的境界、究竟的境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