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1月28日 ལྟ་བ་ངལ་བསོའི་ཆེད་དུ་ནི།། 看時乃為息疲勞 རེས་འགའ་ཕྱོགས་སུ་བལྟ་བར་བྱ།། 偶爾各處張望視 འགའ་ཞིག་མིག་ལམ་སྣང་གྱུར་ན།། 若見有人眼前現 བལྟས་ནས་འོངས་པ་ལེགས་ཞེས་བརྗོད།། 舒顏互寒喧問候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持明 仁增塔欽🔗
2021年1月28日
ལྟ་བ་ངལ་བསོའི་ཆེད་དུ་ནི།།
看時乃為息疲勞
རེས་འགའ་ཕྱོགས་སུ་བལྟ་བར་བྱ།།
偶爾各處張望視
འགའ་ཞིག་མིག་ལམ་སྣང་གྱུར་ན།།
若見有人眼前現
བལྟས་ནས་འོངས་པ་ལེགས་ཞེས་བརྗོད།།
舒顏互寒喧問候
昨天講述的是,不要看太遠或是看太多,因為心裡的正知正念是會忘失的。當眼根看到對境的時候,並不會只看到一樣東西,看到太多不同的東西會影響心裡的正知正念等等。
走路的時候或是坐著的時候,無論任何的時候都不要看太多東西,要一心一意地練習正知正念,於正知正念的狀態之中行持。
「看時乃為息疲勞,偶爾各處張望視」,當於同一個方向一直看造成疲累,因為疲累而必須休息,在正知正念具足、在己心沒有散亂的情況下,有時候可以各處看一下。而看的方式是,慢慢地呼吸,以心情輕鬆的眼神各處看一下。
因為是為了休息,眼睛累了、身心累了,為了淨化身心的疲累,可以各處看一下。
「若見有人眼前現,舒顏互寒喧問候」,當自己坐在一個地方或走著的時候,突然看到有人出現,自己應以牛軛長度的距離看著此人,而後因應印度當地的習俗向他問好,像互道吉祥如意之類的問候,而後跟他聊及與他相關及不同城市的習俗等等。
如此做了以後,不會因不看他、不理采他而好像自己生氣的樣貌,有看對方、有問候對方,所以看到他人的時候要如此打招呼。主要就是以一個好聽的、對方喜悅的話題來問候他人,此時自己就不會各處張望。
有時候為了眼睛的休息、為了身心的休息,所以要各處看一下。然而看的時候要具足正知正念,不可以忘失或讓正知正念散亂,也不可以有貪心、瞋恨心狀態隨處張望。
當有人走近自己的時候,要禮貌地看著對方的臉,而後問候對方等等,這些都是與菩薩相關聯的的一種行為與心態。因為菩薩在行為上需要有很多禮敬、勝拜與問候,以及別人看到會喜歡、喜悅的行為等等。然而,最主要是練習我們心中的真理,所以要具足正知正念,在心沒有散亂、心沒有昏睡、心沒有太多雜念的情況下,要練習成功。
內心練習正知正念,行持外相上他人會喜歡、喜悅的行為,此二者保持中庸之道之同時,可以偶爾各處看一下,而當看到有人的時候,就要問候對方。
平常的時間裡面,在正知正念具足的情況下,眼睛不要於各處張望,最遠只看一支牛軛的長度,或是自己的鼻尖上面。
守持著正知正念的戒律,一直想著善根與解脫相關的事情,這就是一個修行人學習佛法的態度。
持明 仁增塔欽個人思想闡明:
主要的就是,不要忘失自己的正知正念,在具足正知正念的情況下,每天即會快樂、自在,每天也在積聚福德資糧,每天都有聽聞、思考、修持境界至高的真理,所以必須要有正知正念。
於正知正念中的「正念」之意是,在善根上面一直保持著真理;而「正知」就是,如若忘失正念的時候,將念頭立即拉回來的一個狀態。
心中生起與守持正知正念之人,在人世間裡任何的生活狀態中,仍然會具有菩提心、出離心、解脫心、歡喜心等等。
因為有正知正念,每天的所作所行,一定會行持利益眾生之事;人生裡曾經做錯的事情,或是往昔生生世世裡面的業力,皆得以淨化;而後再發展智慧的力量、慈悲的力量等等。
正知正念帶出菩提心、出離心、清淨心、信心、相信,以及解脫成佛的觀念,所以在具足正知正念的情況下,學習佛法的狀態都是會更加強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