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明 仁增塔欽🔗 持明 仁增塔欽
如來:之二
2020年12月8日
現代人投入很多金錢、時間來研究物質世界,而器世界裡的每一個真相、研究到最後的真理、最究竟的元始都融入法界裡,而融入法界是什麼樣的狀態呢?此時一種明悟的智慧、了悟的境界、通透本性的真理自然而然會展現出來,是無言可說的,無法以文字、語言表達的。
而要如何了悟法界呢?它無法從文字上、課堂中學習的,修者必須經過學習傳統的、訣竅的法門,而後獨自修行,方能證悟心的本性。當證達元始本心的時候,我們認為堅定、穩固的一切物質則變為不堅穩、通透、空性,因為一切物質只是法界展現出來的顯現而已。
「如」在智慧的層面應如何看待呢?智慧分為智慧、元慧、佛慧三種層面。平凡人所說的智慧是聰明相關的,例如具有廣博知識的智慧。進一步是元慧,元慧是不同修行境界者真正了悟法界的狀態、物質世界的元始、了悟空性之智慧。明悟元慧以後,如何才有佛慧呢?當究竟達成十地五道的境界以後,臻達十一地佛果即獲得佛慧。智慧、元慧、佛慧三者就是以上所謂的「慧」,因此「如來」涵括了法界與智慧雙融的狀態。
了悟空性就是了悟顯現的本質,了悟空性以後,才會明知物質世界的存在。而這個世界的真相、明光、快樂、圓滿、喜悅都是從「如」裡發展出來的。
因應不同人的修行境界,有些人是從「如」開始學的,有些人是從「空」開始學的。藏傳佛教是「如」與「空」輪流、雙融、雙運的情況下,進而聽聞、思考、修持、禪坐。
從世間法、世俗諦來看的時候,每天心情通順是「如意」,每天開心自在是「如意」,每天生活得很簡單是「如意」,親戚或朋友每天看到你開心自在也是「如意」,看懂自己是最大的「如意」,看懂他人是圓滿的「如意」。
主要是,看懂自己身處的環境是佛國淨土一般即是「如」。想到自己非常厲害、偉大、圓滿,這也是「如意」,特別是人老了或生病的時候。
佛經載述:「諸行無常。」一切皆於無常之中發展、無常之中退步。對於無常之中的存在者而言,應該要想什麼、做什麼呢?每天要對自己說,我是圓滿的、如意的。因為在自己的人生當中,無論為了家人或社會,都做過很多事情,以前也曾經幫助過很多人,做過滿滿的好事,自己的人生並不是空空、什麼都沒有成功的。
如果沒有提醒自己,自己就會忘記,因為投入現實複雜的生活裡,不會隨時想到自己以前很圓滿,自己的所做所行等等都是很好,所以自己要提醒自己。
而這樣提醒自己的好處是,一、你會健康,二、以前自己已經做過了很多好事,因此對現在、未來都不會太執著,不會在意追求任何東西。
無論現在的生活狀況如何,也要想到過去,不可以只墮入在現在的生活與心態,這是非常不好的。如果有些人現在是快樂的話,那麼還可以。但是如果有些人現在是不快樂的話,就要回憶那些快樂的事情,讓自己在習氣之中保存一個力量,而這保存的力量是時時刻刻都要想的。
可以想到小時候擁有充滿歡笑、圓滿的家庭,跟哥哥姐姐一起玩、聊天,大家都很自在地笑起來、很開心,享受一下這樣的回憶是非常好的。長大成人以後,自己曾經做過很多很好的事情。
自己要常常這樣提醒自己,就不會在現實的困境裡纏縛下去,因為現實的困境對身體的健康是一種違緣障礙,這樣是無法究竟成佛的。
要想到現在困難的情況是消除業障,但是自己並不是現在如此的樣子,曾經有這麼多的歡笑,曾經幫助過這麼多人,曾經做過這麼多好事,所以很圓滿,現在也不錯。
現在圓滿之人可以想現在很圓滿,如果現在有些辛苦的話,就要想起過去的美好,現在要掌握起來,未來要安排起來。
要想到過去一切樂光明燦的喜悅,現在要掌握人生,做該做的事情,而過程裡要歡喜、不執著、不痛苦,因為人生無常,我們不會活在這世界上一、兩百年,所以盡心盡力地做就好了。要安排自己於未來如何在物質世界活得最簡單、最開心、最沒壓力的方法。
這三者皆具足圓滿的時候,人生是很開心的,當人生在開心之中,學佛是非常容易的。然而,有些人於痛苦之中學佛也是容易,如同往昔密勒日巴尊者的家人被殺害、錢財被搶走,但他最後也證悟成就、解脫了。
若能看懂苦,苦之中學佛,也可以。但是看不懂苦的話,就要用簡單的方法來讓自己快樂。一、提醒自己過去明光、喜悅的日子,二、掌握現在人生該做的事情,天天安排得密密麻麻地做,像挖土機一樣地做,但是做的過程裡要開心、輕鬆,因為人生無常,不知道自己會活多久,為什麼不開心呢?最後是要安排未來的人生,要想自己現在擁有多少東西,以後自己可以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讓自己過生活等等。
這些皆是從世俗裡的「如」展現出來的,但最簡單就是要看懂自己。看不懂自己的時候,也不會看懂其他任何東西。物理學裡看到的一切都是假相,像夢境的境而已,是一點都不起作用的。
《持明慧粹·第三十四輯》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