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明 仁增塔欽✨持明 仁增塔欽
藏曆十五、三十殊勝日之二 2020年11月30日
從古至今持明勝法善團的弟子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已形成在殊勝日共修的習慣,而這習慣差不多變成一種習俗或傳統。
這傳統在我們的人生裡已經佔據很多位置,突然改變是不好的,因為有這樣的修持,才會增長自己練習的境界、練習的智慧、練習的態度。凡夫修習佛法,在訓練上可以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是不容易有成就的。
然而是否繼續參加共修,要由你自己來決定,持明無法幫你決定。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你自己成道相關的事情,能否成佛是由自己的身口意之思想形態來決定的。
在平常的日子裡與在殊勝日裡做身口意的善根是不一樣的。例如在平常的日子裡開船可以到達目的地,但是在有風的時候開船,那麼會更快到達終點。
同樣的,在平常的日子裡行善就像沒有風開船,在殊勝日裡行善就像有風開船一般。殊勝日是佛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成佛、發願的一天,自己的身口意行善,加上佛菩薩的願力,功德增長的速度會加強很多、會增加很多福德資糧等等,因此殊勝日是非常殊勝、功德非常大的。
因為現在正值疫情時期,若是迫不得已的話,可以自己在家修,否則還是共修比較好,為什麼呢?僧眾聚合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因為有佛經的力量。
你的智慧、慈悲、力量,加上用心、信心、相信,這一切與修法、念經聚合在一起時,彼此互相推動的力量是很強的,這就是僧眾聚合的力量。
在一篇祈願文裡載述:「祈願加持中最偉大的三種加持是:一、獲得佛陀法報化三身一如的加持;二、法界永遠不變的加持;三、僧眾不分散、聚合的加持。」可見在一個傳承裡、修行道路上有僧眾聚合的加持是很圓滿的加持。
忙碌的城市生活中,除了工作以外,大家還要服務家庭,真是不容易。但是共修的傳統已經行持了這麼久,所以有機會還是恢復原狀比較好。
大家可以找親戚、朋友,以及一些新朋友來練習,不一定要念經,大家聚合在三寶處所,就像土城的貝若雜那苑、台北的歌熱洞、持明精舍、新竹的持明菩提苑、台中的解脫明燈苑,還有屏東、美國、大陸等等中心,僧眾聚合是非常不錯的。
若是因為疫情的關係,你們不想在藏曆十五日、三十日於三寶處所行持共修的話,也可以用視訊的方式來舉辦法會。在疫情過後,美國中心真的要找人,在三寶處所一起修法、念經、禪坐或是探討佛法的道理,做一些佛法相關的事情是不錯的,當身心分離的時候,佛法就是無價之寶。
世界上有很多有錢、有本領的人,但是沒有佛法的話,真的很可憐,表面上看似很快樂、很成功,將錢花在買東西、喝酒、唱歌等等,這些就像是他們的究竟道路。
對於佛教徒而言,快樂不是現前擁有多少東西,心中有多少東西才是重點,所以千萬不要停止共修,要抓緊殊勝日修行的機會,大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像語音、動畫等等來互相提醒明天是殊勝日,互相提醒要到皈境處所共修、要加強聞思修、行善等等。
人生當中有很多困難,有些人會認真地學佛修行,有些人卻喜歡玩樂、吃東西、睡覺或是打遊戲機,有些人喜歡去皈境處所共修、僧團和合,有人卻喜歡約朋友逛街、陪朋友吃飯。
如果你原本想去皈境處所修法,增加自己身口意上清淨的真理,但結果去看了一個病人、家人或親戚朋友,那麼這些人是有業障的,因為他們障礙你成佛的一步。因為修一部經文、修一部論述、修一部儀軌的時候,你在成佛的道路上就進了一步,所以他們耽誤了你成佛的一步,而後障礙了行持利益眾生的事情的一步,令眾生成佛也延誤了一步,這全是相關連的。
此外,藏曆十日、二十五日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自己的自相續之中都是輪迴凡夫的思想,那麼應該要用最快的方法來學習佛法、累積資糧,這就要靠殊勝日和修法儀軌。經文、論述裡講的是道理,但是薈供時修法、念經和念頌儀軌是不一樣的,這些是方法、是直接的修持、是實際的行動。
講經佛法是一種道理,思考、修持、禪坐以後才會有真正的體驗,而修持就是這一切的精髓。「噶瑪」是佛言,「嗲瑪」是伏藏,藏傳佛教的每一個修法儀軌皆聚合了經文和伏藏,是經、伏全部融體在一起的道理,所以修法儀軌存在著不可思議的力量,並不可以輕視實修。
從前我們定下藏曆十日及二十五日是必須去皈境處所共修的日子,在其他日子你們自己可以選擇去中心共修與否,我沒有對你們在十五日、三十日要求太多的原因是,我認為你們應該會參加。
現在自己老了、生病了,可以去共修是很好的。現在成功了、圓滿了、退休了、有錢了、有樂了、有健康了,參加共修比參加外面的聚會好很多,所以自己也要叮囑自己。
《持明慧粹·第三十四輯》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