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1月4日 དེ་ལྟས་བདག་གི་སེམས་འདི་ནི།། 是故吾之於此心 ལེགས་གཟུང་ལེགས་པར་བསྲུང་བར་བྱ།། 應善加攝持守護 སེམས་བསྲུང་བརྟུལ་ཞུགས་མ་གཏོགས་པ།། 除心守護淨入外 བརྟུལ་ཞུགས་མང་པོས་ཅི་ཞིག་བྱ།། 餘多淨入豈何益
🌈持明 仁增塔欽《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1月4日
དེ་ལྟས་བདག་གི་སེམས་འདི་ནི།།
是故吾之於此心
ལེགས་གཟུང་ལེགས་པར་བསྲུང་བར་བྱ།།
應善加攝持守護
སེམས་བསྲུང་བརྟུལ་ཞུགས་མ་གཏོགས་པ།།
除心守護淨入外
བརྟུལ་ཞུགས་མང་པོས་ཅི་ཞིག་བྱ།།
餘多淨入豈何益
只需管好自己的一顆心,就等同管好一切了。我們的身口意裡面最主要需要看管的就是這顆心,內心的世界必須要管好,而不光是把外在的自己管理好、守護好即可。心看管好了以後,等同一切都看管好了,心就無需再淨化或融入智慧的境界,當心管好了以後則一切都存在並擁有了。
如若內心世界的境界沒有看管好,其它身體跟語言上以及外在的形象都想管好,或是想處理好,這都是不容易的。當內心世界動盪的念頭都處理好了以後,內心的世界獲得自由自在了以後,一切外在的世界,以及語言、身體相關的一切即可跟隨著心走。所以心是非常唯要的,猶如國王般,而語言和身體如同是宰相、僕人一樣,是跟隨著心來的。
所以你的內心是淨入、淨化過去所有不好的習氣與惡業等等,悉全淨化。你的內心世界會成長與進步,並將融入於智慧的境界、修行的境界、改變好的境界、善道的境界裡面進去。
因為修行的境界是從心開始的,所以管好心是主要的。在一個人獨處的世界裡要將心管好,兩個人相處的世界裡要管好心,處於多人的世界裡面更要將心管好。假如能日夜不停地看管好自心、處理好自心、究查自心,進而淨化所有惡念的心,以及增長所有令心達到圓滿的狀態,此即是身口意內外的一切都管理好了。
有些外道等等的人,外在的身體上面穿著莊嚴的衣服,便想達成究竟的境界,這是不容易的。因為自心沒管好,並且出離心和菩提心也不具足,唯獨在形象上面與外在事情上面下功夫。所以「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的源頭,此緣由即是如此,因此內心修行的境界必須要管理好,則成道的一切相關事情都會成功的。
自己內心裡面的事情沒有用正知正念守護著,而是隨便亂想、隨便亂動的一個思想,並且尋找、造作許多各式各樣的業,有這樣的習氣是很可怕的。所以管理好內心,並將心的念頭都放在善道上,對這樣的人來說,會有一個非常強大的修行機會,修行的境界也會有進步的機會,內心的智慧、慈悲、力量的展現也會進步,這些種種的進步都會自然地顯現出來的,
要怎麼管好自心呢?聽聞佛法、思考佛法,就會知道有什麼管心的方法。思考佛法就能明白管理心的方式,何況是禪坐,禪坐時管理心的方式,悉全會自然而然地展現出來,這是非常圓滿的喔!在看管自心、慈護他心的狀態時,發起菩提心的動機是不能離開的。
一天的自在與快樂皆俱全在自己的心裡,自己的心要掌握好、管理好,將心念都放在善道上面、運用在善道上面,若能依循此過生活的話,一天的快樂就是這樣來的。這樣逐步累積起來以後,成佛的道路、解脫的力量都會展現出來的,所以必須要管好自己的心。
持明 仁增塔欽個人思想闡明:
淨入兩個字的意思,就是淨化所有的惡習氣。將成佛的障礙「所知障」,解脫的障礙「煩惱障」,等障礙都遠離的狀態就稱為淨化;而需融入的是什麼?即是智慧的境界與慈悲的力量,就是如此。
總而言之,在每天的修行之中,所有的不好的思想、有壓力的思想、恐怖的思想、負面的思想等等都要淨化。所以每天的生活裡面,必須都融入在正面的思想裡面。自己的內心有想要,慢慢地、歡喜自在地來累積很多的福慧資糧,要將希求解脫的思想境界融入出離心裡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