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0年12月30日 སེམས་གསལ་གཅིག་བསྐྱེད་འབྲས་བུ་གང།། 一念明淨心果報 ཚངས་ལ་སོགས་པ་ཡིན་པ་ལྟར།། 如是能生梵天等 ལུས་ངག་བཅས་པའི་འབྲས་བུ་མང་།། 緃俱身語果報此 སྤྱོད་པ་ཞན་པས་དེ་ལྟ་མིན།། 行渺弱則果非此
🎖持明仁增塔欽🎗《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0年12月30日
སེམས་གསལ་གཅིག་བསྐྱེད་འབྲས་བུ་གང།།
一念明淨心果報
ཚངས་ལ་སོགས་པ་ཡིན་པ་ལྟར།།
如是能生梵天等
ལུས་ངག་བཅས་པའི་འབྲས་བུ་མང་།།
緃俱身語果報此
སྤྱོད་པ་ཞན་པས་དེ་ལྟ་མིན།།
行渺弱則果非此
前天說到,若是大地全都長滿芒草的話,則無法用牛皮覆蓋整片大地的。但若是自己的腳上穿了一雙皮鞋,大地上的芒草就無法刺傷腳一樣。同樣的,若自己的心念是以善、慈悲、智慧、力量為主,再加上降低瞋恨心的話,一切都會圓滿的,這是前天所講。
昨天說的是,我們想要改變一切外在的物質世界,是改變不了的,但是當自己的內心改變了以後,一切都會改變成功,以上是前天和昨天講的內容。
「一念明淨心果報」,今天講的是明亮的一念心,意思是除了只為自己以外,不是自私自利,而是饒益有情的,特別是對天下有情有一種平等的愛心、慈護的心和力量的心,這樣想幫忙他人的心發展之後,將是非常圓滿的。
祈願天下的所有有情現世得到快樂健康、長壽順利,永久得到大解脫成佛的果位等等,當這樣的念頭展現在自己心中的時候,這稱為一念明淨心,它多少具有一些好處的。
一念明淨心的意思是,當自己的心自在輕鬆地產生如理如法的好思想、好念頭以後,這樣一天之中有展現出好念頭的過程裡都可以快樂的,也很自在的。
為什麼呢?因為好念頭的能量是正面的,好處就是整天會安心、整天都會自在,一整天都很輕鬆。一念明淨心的效果就是如此,一整天的生活都會開心。
「如是能生梵天等」,有一念明淨的心、善良的心,自己的心會自由自在,如此殊勝的心情與念頭都聚合在自己的心中,想饒益有情、想幫助他人的時候,則會有很大的效果,這部分在佛經裡有載述,關於天界的國王,主要有兩尊,一尊是百施天王,一尊是梵天。
而梵天的果位是如何得到的呢?因為他具有一念好的念頭,進而變成梵天,所以心裡動盪中的好念頭、自在的念頭以及饒益有情的念頭,都是非常珍貴的,只要有一念明淨心便可達到梵天的果位。
切記,學佛主要就是要改變內心惡劣輪轉的一切念頭,被煩惱綑綁起來而產生痛苦的一切念頭,這些都要改變。而要學成什麼呢?將佛陀的智慧、佛陀的慈悲學習成功。
為什麼要學習佛陀的智慧呢?因為我們沒有智慧,所以煩惱都在心裡一直燃燒著,貪心的火也燃燒起來,瞋恨心、嫉妒心等等也在心裡燃燒著,這就是沒有智慧的原因。然而,當我們學佛了以後,心中就會有智慧,如此心一切綑綁的煩惱、窘迫的煩惱都會降低、會淨化,這就是學佛的第一個重點。
再者,我們學佛就是要學習慈悲。學習慈悲的原因是,我們平常對於自己以外的一切都看不順,此時,若有慈悲心的話,天下的一切問題都可以用慈悲普照下去的,如此也就不算是問題,所以擴大慈悲也是學佛的重點。
只有學佛才有提到要看好自己的心,要先知道自己心的念頭在想什麼呢?當你的念頭在做惡,一直想著缺點的事情,或是負面的思想太多的時候,要改變成正面的思想和究竟的思想。學佛的教導裡一定是教導要變成正面究竟的思想為主的,這也是學佛真正究竟的涵義。
佛教的教導首先要做的是,內心世界明亮清淨起來、開心起來、健康起來,如此則一切圓滿。內心的動盪中有一念明淨的心、利益他人的心,具足智慧慈悲的時候,連梵天的果位也會立刻得到,當下就能開心自在。
「緃俱身語果報此,行渺弱則果非此」,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強大,所以你需要的就是心的一切念頭皆圓滿存在。而謹慎身業和語業也是有幫助,但是心自己擁有和屬於心自己的一切動盪念頭都是善的話,它的力量會更大。即使身體和語言改變了很多,但是比不過心中善的念頭和饒益有情的念頭。這些是身體做不到,語言也做不到。
心猶如國王一樣,語言和身體則如同宰相或是僕人。雖然你改變了身體的狀態和做成身體的善業,但是卻改變不了內心的境界,因此也沒有這麼大的功德。還有,即使語言改變了、說話改變了,但若是沒有改變內心的話,只有改變語言是達不到真正究竟的快樂,智慧慈悲也無法增上,且無法成辦一切利益的事情,如此心也成就不了。
若是心的念頭究竟改變了,那麼利益有情的事情也會成功,自己的修行成道也會圓滿成功。總之,最主要和最需要改變的是心的念頭。
身體和語言的善業是還好,而還好的意思是,有的人先改變自己身體的狀態,行為和語言做得不錯、做得很好。但是如果內心有煩惱染污的話,這功德並不是很大,因為身體和語言的功德都是有限的。
當內心清淨了以後,再形成身體和語言的功德,那麼將有三全其美的好處,所以有善的念頭、一切朝向解脫成佛的念頭,這是非常珍貴的。
而身體形成的善和語言形成的善,遠遠比不過內心中有想善、解脫成佛的念頭,任何都比不過內心的功德,因為內心境界的功德更大,而身體和語言的功德則很弱。
如果你想改變你的生活,那麼內心清淨之中有圓滿善良的思想,知道明白自己的思想,是很主要的。如果你想解脫的話,那麼心中有出離心的念頭是需要的。如果你想成佛的話,那麼心中有菩提心是最主要的念頭。
當心中一切的念頭都圓滿聚合存在了以後,此時你再做什麼、再想什麼、再禪什麼,都會成功的。如果心的一切念頭動盪沒有改變好、沒有處理好、不認得,在哪裡也不知道,那麼再行持什麼,你的苦悶仍然不會停下來的,煩惱依舊不會消除,只是在原來無變的煩惱之中,反反覆覆地行持而已。
關於身語意之中,仍應先改變心,內心的改變才是最主要的。內心明淨是非常圓滿的,大家要練習明淨的心。有了明淨的心以後,你隨時有善良的心、利益有情的心、慈悲的心、歡喜智慧的心,這些都有的話,你每一天都會很開心。晚上有,晚上會馬上開心;白天有,白天會馬上開心。
總之,要追求、在意的是加強內心境界的智慧和慈悲的力量,而不是只改變外在的形態而已。身體和語言的狀態做得很好,這功德並不是最大的,它是有限的。如果沒有做到內心境界的話,語言和身體的一切善根還是很弱的,無法讓人心開心自在,特別是究竟解脫成佛的道理都不會成功。內在有明淨的心是非常非常珍貴的,再加上身體和語言的善則會更好的。
持明 仁增塔欽個人思想闡明:
想要朝向解脫成佛,朝向自在圓滿,經常要看懂內心的境界。不要傷害自己,意思就是不要傷心,不要用煩惱來綑綁自己,一直傷心就是傷害自己。再者,不要有瞋恨心,不要有嫉妒心,因為這樣就是傷害他人。
總之,不傷害自己,不傷心,不傷害他人,不瞋心、不嫉妒,這即是圓滿的狀態。不傷害自己,不傷心,之後要做什麼呢?要快樂歡喜。快樂歡喜自在的源頭是什麼呢?聽聞佛法、思考佛法、修持佛法,盡自己的能力來改變自己、幫助他人,這是不傷心的好處。
不瞋恨他人、不嫉妒他人,理由為何呢?因為嫉妒和瞋恨都是在傷害他人之前,先傷害了自己,進而傷害了他人。這會導致磁場不好,運氣不佳,包括臉上的笑容消失了,嘴上的溫柔也不見了,一切都處在苦悶可憐之中,所以瞋恨心是不好的。不瞋恨,心要慈悲擴大;不嫉妒,心要隨喜擴大,這些如能形成的話,一生將會過得圓滿。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