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0年12月23日 བདོག་པ་ཐམས་ཅད་འབྲས་བཅས་ཏེ།། 所有諸物與果報 སྐྱེ་བོ་ཀུན་ལ་བཏང་སེམས་ཀྱིས།། 悉施有情捨心以 སྦྱིན་པའི་ཕ་རོལ་ཕྱིན་གསུངས་ཏེ།། 布施究竟岸佛宣 དེ་ལྟས་དེ་ནི་སེམས་ཉིད་དོ།། 是故此以心為主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0年12月23日
བདོག་པ་ཐམས་ཅད་འབྲས་བཅས་ཏེ།།
所有諸物與果報
སྐྱེ་བོ་ཀུན་ལ་བཏང་སེམས་ཀྱིས།།
悉施有情捨心以
སྦྱིན་པའི་ཕ་རོལ་ཕྱིན་གསུངས་ཏེ།།
布施究竟岸佛宣
དེ་ལྟས་དེ་ནི་སེམས་ཉིད་དོ།།
是故此以心為主
如果物質送出去以後就算是布施,那為何還是有這麼多的貧苦者繼續生活在這裡,所以並沒有達成究竟布施波羅蜜多,然而為什麼過去佛菩薩可以達成究竟般若波羅蜜多呢?這是因為心上面要有大方的狀態才算是布施般若波羅蜜多,而不是一直以分送物質為主才算是達成布施波羅蜜多,這是昨天所講述的偈頌。
要如何才能稱為布施波羅蜜多?不應將此生的身、口、意、受用、所有的物質都為了此生的名聲利益而行布施,也不要以獲得來世好處如此有目的性的布施。而是要以此生的一切好處、來世的一切好處、還有善根的一切果報,悉全都布施給所有的有情眾生,如此大方地給予眾生的布施,俱全如此心態是主要的。
此心態即是對於所有對境出現的眾生,無論好、壞、貧、富、貴、賤或者厲害、駑鈍等的眾生,都沒有這樣的分別。因此以平等布施的心態施予所有對境的眾生是主要的。而布施的過程中沒有絲毫慳吝的心、可怕的心、恐懼的心等狀態,一切都是以大方的心態而行持,這就是所謂的布施般若波羅蜜多。而不是物質全部都送滿滿以後才是布施波羅蜜多,此為昨天所說的重點。
如前述所言,此生來世的果報不求、好處不求,一切善根的果報一起送給眾生。而這種布施的狀態是心裡自然形成的,內心世界裡面一定要有這樣大方的心態,所以我之前講過,大方即是布施,大方的心態就是布施。
有一部《大集經 無盡意菩薩品》中也有闡述布施波羅蜜多,自相續有著大方的心態,所有物質世界一切通通都是心裡具有大方完美地想布施,就是如此的心態。三輪體空的布施就叫布施波羅蜜多,也叫布施究竟岸。重點就是物質世界的布施是外面的,內心世界裡面大方完美才算是究竟的布施。
持明 仁增塔欽個人思想闡明:
心態大方就是布施的想法, 當你具有大方的心態就沒有慳吝的心,而沒有慳吝心時,瞋恨的心、貪婪的心、特別是嫉妒的心不會展現出來的。若是心態上面沒有大方的情況下,即便送出一切物質也不是般若波羅蜜多的布施,僅只算是布施而已。反之,心態上面有大方布施的狀態存在,就算是送極微小的物品也是布施。然而真正布施般若波羅蜜多是了悟究竟勝義諦時才有的。但相同地布施般若波羅蜜多也是要三輪體空的觀念、內心大方的心態等等都需要的,而不是以施予外在物質為主的,就算物質一直送出去,做了許多事通通都算是布施而已。若這布施是希求此生的回報、來世的回報、為了善根做的話,它是有漏的一種布施。有漏的此生、世間法的布施就僅是布施而已,它無法跨過三界輪迴,但仍然可以享受別於此世界如誕生於天界中受樂的果報。但是若於布施中沒有真正佛法究竟的布施波羅蜜多時,它是無法達成究竟解脫的真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