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0年12月14日 བསླབ་པ་བསྲུང་བར་འདོད་པ་ཡིས།། 欲嚴謹守護戒律 རབ་ཏུ་བསྒྲིམས་ནས་སེམས་བསྲུང་སྟེ།། 極為謹慎守護心 སེམས་འདི་བསྲུང་བར་མ་བྱས་ན།། 若未護成自心則 བསླབ་པ་བསྲུང་བར་ཡོང་མི་ནུས།། 謹慎持戒無法守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0年12月14日
བསླབ་པ་བསྲུང་བར་འདོད་པ་ཡིས།།
欲嚴謹守護戒律
རབ་ཏུ་བསྒྲིམས་ནས་སེམས་བསྲུང་སྟེ།།
極為謹慎守護心
སེམས་འདི་བསྲུང་བར་མ་བྱས་ན།།
若未護成自心則
བསླབ་པ་བསྲུང་བར་ཡོང་མི་ནུས།།
謹慎持戒無法守
「欲嚴謹守護戒律,極為謹慎守護心」,「戒律」分為出家戒、菩薩戒、密乘戒這三種戒律,在主要修行的成道上,所有的戒律都涵括在出家戒、菩薩戒、密乘戒的戒律裡。以這三種戒律為主有各式各樣的戒律,舉凡在成道上、善念上、善行上,只要曾承諾過,或是自己已經下定決心想做的一切皆與戒律相關。
如果在菩提勝道上,想要持守戒律,並且守持這永久解脫的方法,還要持戒嚴謹地行持起來的話,最主要是應以極大謹慎的態度來守護著你的內心。
當守護好內心以後,對於出家戒、菩薩戒、密乘戒這三種戒律,或是自己在善方面,包括在動盪的善念中所守持的戒律和在善行中所守持的戒律,悉全容易守持得住。
由於你的心已被正知正念守護了,不會再被煩惱所污染,所以想要守護善相關的一切時,一定需要持戒嚴謹的狀態,而持戒嚴謹的狀態則需要在善方面的戒律承諾上發展。若想要發展這些戒律,那麼守護內心則是非常主要的。
在不放逸的情況下,時時刻刻觀察自己的心、明知自己的心、清楚自己的心、淨化心裡的煩惱、去除煩惱的根源等等,行持這些道理就是要守護內心。
「若未護成自心則,謹慎持戒無法守」,若沒有守護好內心的話,則其他的持戒等等,包括所有在菩提道路上與善相關的承諾和戒律都無法守護,因此第一要就是對於內心的承諾,內心上存在的一切善,自己要看懂自己的一切,並時時處於正知正念的觀察與覺察之中、調整之中,如是看好自己的心。
如果心沒有守護完整圓滿的話,想要守護出家的戒律是不容易的;如果心沒有守護好的話,想要守護菩薩的戒律也是不容易的;如果心沒有守護好的話,想要守護密乘的戒律也是不容易的。上述這些戒律都難以守護,原因是基礎壞了,所以應時時刻刻處於正知正念俱全圓滿的狀態之中,守護好內心世界的發展,永遠保持不放逸的狀態,此些必須要好好地守護。
以一位修行人的立場來說的話,首先要看的就是心。如果將心動盪的念頭都調整為以大乘菩提心為主,那麼所做所行必定都與大乘菩薩菩提心相關的發展。
倘若你外在看起來所行持的事情都是大乘的樣子,可是內心世界動盪的發心卻是平凡人的念頭,雖然你的所做所行看起來像大乘的樣子,但是並不會變成大乘的行持,由於這些是心的動盪和心容量大小的引起,以致於所行持的善根全都變成凡夫的行持。
如果是大乘的修行狀態,而且是守護內心的狀態,如果想要成就發起菩提心的一切以及菩提道路上的所有善根,那麼就要在內心的動盪之中懂得取捨,在遠離一切狹窄的心、一切自私的心、一切煩惱的心的情況下,來守護這份大乘菩提心的力量。
大乘菩提心的力量即是以利己為主,要證悟法身如來,以利他為主,以化身佛的事業來幫助眾生,並慈悲遍照有情等等,關於利己、利他所要的很多事業都要發展起來,因此要看一看、想一想,那麼我們要如何守護心呢?這方面有很多,所有的大乘菩薩都含括在內。當你想要嚴謹守護持戒的時候,要處在不放逸的狀態中極大的守護,這樣來守持自己內心世界的一切。假若內心世界的一切沒有守護成功的話,也不會成立持戒嚴謹的一切事情。
當守護好內心以後,自己的內心則不會被煩惱所窘迫。只要自己的內心安置在善上面,自己的內心放置在平靜上面的時候,就可以守護一切的戒律。但是戒律並不是王法,而是針對成就解脫上所要的一種原始的真理,可以直接做到,而且是如理如法的自然的法而已。
戒律就是自然法,能做到守持戒律,內心就會輕鬆、煩惱就會淨化,而且能脫離輪迴之苦、臻達解脫成佛等等,這些都會自然而然展現出來,所以守持戒律就是這麼重要,而守持戒律主要是要守持自己內心的境界,將自己的心守護起來。
持明仁增塔欽個人思想闡明:
當自己的心裡具足守護的態度與不放逸的狀態之時,每天都會過得很開心,因為開心的源頭就是內心,所以內心的一切境界都守護圓滿了,沒讓它損失、沒讓它破壞,人心就會過得很快樂。
在很多守護的方法裡,主要就是將情器世界的一切都看通透一點。看通透一點的意思是,看待情器世界裡的一切,皆是空性所展現出來的顯現,而由顯現展現出來的卻是一個虛相,然而虛相所展現出來的一切人事物都是無常的。
當想到這一切的時候,包括自己的身體到物質的世界,以及所擁有的情器世界都是空性而顯,皆以虛幻的樣貌而存在,每天在無常的狀態之中過著這樣的生活。
當你的內心世界對這些道理都清楚、明白以後,守持內心的平靜是容易的;反之,如果認為這一切都是永恆、堅定的存在來看待這些顯現和情器世界的時候,可是它的本體所展現出來的卻是無常與虛幻,這時是平和不了的,因為內心所想的和所顯現出來的是不一樣的。
一者內心所想的是堅定穩固,另一者所展現出來的是無常與虛幻,這個時候,內心是無法平和的,所以你內心主要想的就是空性的境界、虛幻的世界與無常的世界,這些都是一種正面的思想,並不是負面的思想。
這個情器世界就是一種無常法,一切諸法無常。但是明白一切諸法無常,證悟真正的究竟的本質時,一切諸法的顯現也會於八不離戲、究竟圓滿的空性中展現出來的,此時則會獲得永遠不變的快樂,這是真正守護心的究竟狀態。
至於平常在守護心方面,當煩惱生起的時候,要用正知正念來對治,要想到:「還好,人生就是如此。」多發展善的項目。當一切煩惱生起的時候,要想到:「這就是人生該淨化的事情,我內心的平靜不能被它搞亂。」
當自己開開心心、歡喜自在圓滿起來的時候,立即要想到這是有漏的一種快樂,要將這有漏的快樂也變成無漏之快樂等等,要在很多的項目裡學習守護心的態度。
沒有守護好自己的內心,卻守護一切外在的物質世界,而物質的世界是無常的,唯有守護內心的世界才是最主要的。如果內心沒有守護起來,善項都沒有發展起來,平靜的力量都沒有展現出來,卻想運用物質的世界來改變一下內心,其實物質的世界是改變不了內心的。唯有內心平靜自在的世界,與智慧慈悲的力量,才可以成功改變物質世界的平和與精粹,並享受此。
意思是,即使物質世界多麼發展,可是內心世界的貧窮、貧苦和不滿足仍會展現出來。這時,心中有平和的思想與佛法的真理都俱全時,便可以掌握到外在物質世界的精髓。精髓指的是,有關物質世界的圓滿、物質世界的自在,只有內心有平靜、內心有智慧、內心有滿足的人,才可享受物質世界的精髓和精華。
如果內心沒有自在、佛法、智慧圓滿以及淨化煩惱的力量都沒有展現在內心世界裡的時候,外在物質世界的一切都是無有精髓的一個道理,所以如果想要安排外在物質世界的一切,並讓它展現成有意義的事情的話,就必須與你內心世界的平靜融體在一起。
至於想擁有內心世界的平靜與自在,一定要用佛法的真理。而想獲得佛法的真理,一定要在聽聞佛法以後,才會知道佛法的一切;再者,思考佛法以後,才能開始吸收佛法的真理;最後是禪定佛法,如此佛法的營養才會綻開在你的心相續之中。
此時,佛一樣的智慧、佛一樣的慈悲、佛一樣的力量等等,都會自然而然展現在你的心相續之中以及生活之中,所以物質世界會開心圓滿起來,也許物質世界最究竟的精髓也可以享受到。總之,發展內心的世界,守護心的力量,守護心的善項等是非常重要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