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明 仁增塔欽🔗📚持明 仁增塔欽
佛教是慈悲之教 2020年10月28日
釋迦牟尼佛是非常慈悲的,佛經歷三大阿僧祗劫的修持,不僅心中有慈悲心,行持上也做到了一切慈悲的行為,因此我們要學習佛陀。學習佛陀的慈悲以後,自己會過得很快樂、慈悲也會增長起來,學佛就是要學慈悲。
我們應該在什麼時候學習慈悲呢?當遇到人心不公平、社會不平、煩惱很重的人、有很多慾望幻覺的人時,就要擴大自己的慈悲心,投入佛陀的精神和慈悲,不斷地學習和練習佛陀的慈悲,當成就佛的慈悲時,每天就會過得很歡喜。
當成就慈悲的時候,無論遇到幫助我們的人或是徹底破壞我們的人,心情都是一樣的,會展現出親敵平等的真理。親敵平等的意思是,自己不會只喜歡自己的親人而不喜歡敵人,練習平等地對待親人和敵人。
往昔縱然提婆達多做了很多傷害佛陀的事情,可是每當佛陀去接受供養的時候,總是帶著提婆達多等人。佛有一顆平等的慈悲心,親敵無分,這是非常偉大的行為。
世界上有很多宗教皆有教導慈悲,但是教導廣大慈悲的宗教則不多。佛陀的慈悲是佛在成道的日子裡,在無數生死輪迴裡,在迭換無數身體的過程中練習而得來的。
佛以慈悲對待拿走財物者;佛曾經慈悲地捨身餵虎;祂是無染王子的時候,眼球被拿走了,仍然慈悲以對。佛陀練習並成就了無窮無邊的慈悲,是整個宇宙中最偉大的慈悲。
我們可以從兩種角度來看釋迦牟尼佛,以勝義諦究竟佛菩薩的心態而言,事實上釋迦牟尼佛早已成佛、早已在無窮無盡的淨土裡化現過很多次。
以我們世俗眼光來看的話,世界上最偉大、最慈悲的是佛陀,所以我們要學習佛陀的慈悲,多多少少運用在家人、太太、小孩的身上,在社會人群之中,遇見所有問題皆可以鋪一條慈悲的道路,大家都可以過得很快樂。
當心中有佛陀的慈悲時,自己是不會犧牲的,也不會無奈,更不會是一個受害者,因為慈悲的本質是空性。有一段咒文是「嗡 梭巴哇 歇達 薩哇達瑪 梭巴哇 歇埵吽」,這是一切皆空、一切情器世界皆空的意思,整個情器世界原本就是從空性裡展現出來。
在世俗的狀態中,先有空性或是先有物質的顯現呢?先有空性。同樣的,先有創造夢的心或是先有夢境的顯現呢?先有了創造夢的心,才會讓夢境展現出來。事實上夢境是不存在的,外在的物質世界也不存在,是從空性裡展現出來的。
小乘的修行者認為證得「人無我」、「小空性」就可以了,所以阿羅漢並沒有悉全證悟「法無我」。然而大乘修行者認為不只「人無我」,物質世界的一切悉全也是空的,最終要得證「法無我」。
這說明佛陀的慈悲是從哪裡來的呢?佛陀的慈悲是從空性而生的。因為慈悲的本質是空性,所以佛陀發慈悲心的時候,沒有無奈,沒有任何恐懼,也沒有任何受害者的感覺。
佛陀證悟空性以後,看到沒有證悟空性的眾生有很多幻覺、很可憐,於是佛陀發起慈悲心,無論眾生如何對待自己,佛陀的慈悲都不會改變、不會無奈、不會將自己當作是受害者,因此佛陀的慈悲是很偉大的。
此外,佛陀的慈悲和其他宗教的慈悲是不一樣的。很多宗教有所謂的大愛或小愛,但是真正的大愛是包括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天界和人界的有情,對一切有情皆以慈悲相待,這是最廣大的慈悲,只是佛教才有的。
很多宗教並沒有這麼廣大的慈悲,特別對待畜生道的眾生,例如有些宗教認為動物的存在是為了提供人類所食用的。釋迦牟尼佛的教導卻是,無論對一隻昆蟲或是一個人的生命,皆要同樣地尊重。即使一隻蚊子,佛陀也不會傷害,因為生命是無價之寶,是非常珍貴的。如果一個人滅掉一隻蚊子的生命,即使有全世界的金錢財物,也無法重拾這隻蚊子的生命,可見佛陀是非常大愛、非常慈悲的。
佛陀早已知道這是一個慈悲為懷的世界,衪的法教被廣大弘揚,現已宣揚到海外。這慈悲、不傷害的道路已鋪在全世界的人界裡,可是佛教徒並不多,這是因為佛教是以慈悲來傳揚的。有些人以戰爭來擴大其宗教,有些人則以世間法吸引信眾、擴大其教派。佛陀卻不一樣,祂是憑藉空性裡展現出來的慈悲,將佛教完全完美地弘揚於這世上。
從古至今有很多修行者以比丘,或瑜伽士的樣貌展現出來弘揚佛教。漢傳佛教以比丘、顯宗法門為主,佛經、論典皆經由印度傳入到漢地。藏傳佛教有著漢傳佛教的一切顯宗法門與經論,加上一些在蘭若處或海島上獨一無二的修持者,以及從金剛手菩薩直接傳下來的修密者(密是指祕密)祕密行持、修持,密宗的法門由此而傳入到西藏,所以藏傳佛教有著顯密雙傳的一個真理。由此可見,藏傳佛教是既正確、亦完整的佛教。
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皆是佛教,只是不同的宗派而已。漢傳佛教是完美的、沒有錯誤的、正確的佛教,它具有佛陀第一轉法輪宣講苦集滅道的精髓,而第二轉法輪特別是般若中觀,也完美地流存於漢傳佛教的經典裡。漢傳佛教中的每一句經文皆是如理如法,特別是《大藏經》,與佛陀宣講的佛法是一同的。但是漢傳佛教缺少密法相關的教法,聽說唐代有密宗,但不清楚現在還有沒有人繼續修習。
這世界上有不同的宗教,佛教無論是小乘或大乘,也有各式各樣的派別存在。我們要尊重這些宗教,以及佛教不同的派別,因為各有各的特色,每一個派別都可以幫助到相關的人們,獲得現世或是究竟上的快樂,所以每一個派別都值得尊重。
而自己有機會值遇佛教以及究竟的法門,這是非常不錯的,所以要好好地修習。如果將佛陀的每一句教法皆運用在心裡,每天即會過得很快樂。只是看一座房子、看一輛車子、看一位妻子、看一個孩子,每天都這樣過的時候,也許會有空虛的感覺。
佛陀是很偉大、很慈悲的,無論任何情況,佛總是慈悲地笑著,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攪動衪的心,沒有任何煩惱可以窘迫衪,衪的心非常乾淨。在短暫的人生裡,我們要學到這樣的精髓,這就是偉大、慈悲的佛陀的教導。
當你心裡有一個非常喜歡的東西,人和佛法相比較,追求佛法比較好,因為佛法是非常珍貴的,所以要多研究佛法。痛苦的時候也好,快樂的時候也好,要將佛陀教導的慈悲運用在心裡。
慈悲的本質是空性,佛陀宣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不是開玩笑,也不是傳說。器世界、物質世界原本就是這個樣貌,情世界、內心世界原本也是這個樣貌,只是人們沒有投入研究而已。
但當你投入進去的話,就知道佛教是越進入越好的。世間法一開始的時候,門開得很大,但是進去以後,就會越來越窄,這就是世間法。凡夫的一切人事物都是這個樣子,一開始門是很大的、很清楚的可以進去,可是越走越不舒服,很多複雜的東西會隨之而展現出來。
佛教的門,一開始的時候很小,但是進去以後,越走、越研究、越證悟的時候,就會越來越寬,所以是很值得研究佛教的。
《持明慧粹·第三十四輯》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