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0年10月28日 དེ་ལྟར་ལྟུང་བ་སྟོབས་ལྡན་དང་། 如是罪墮重業與 བྱང་ཆུབ་སེམས་སྟོབས་ལྡན་པ་དག 菩提心及力聚合 འཁོར་བར་རེས་ཀྱིས་འདྲེ་བྱེད་ན། 則於輪迴常輪轉 ས་ཐོབ་པ་ལ་ཡུན་རིང་ཐོགས། 地道延誤繞遠路
《入雄心菩薩行論》🌈持明仁增塔欽🔗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0年10月28日
དེ་ལྟར་ལྟུང་བ་སྟོབས་ལྡན་དང་།
如是罪墮重業與
བྱང་ཆུབ་སེམས་སྟོབས་ལྡན་པ་དག
菩提心及力聚合
འཁོར་བར་རེས་ཀྱིས་འདྲེ་བྱེད་ན།
則於輪迴常輪轉
ས་ཐོབ་པ་ལ་ཡུན་རིང་ཐོགས།
地道延誤繞遠路
如昨天所述般的耽誤菩提勝道之行持,乃因有時展現出來的是,破犯毀損菩提心戒律的力量;而有時展現出來的是,具足願菩提心的力量。意思即是,有時破犯毀損菩提心產生很大的力量,有時具足菩提心也產生很大的力量,當這二者在輪迴之中一直輪流展現的話,則在資糧道、加行道、見道等五道中的見道的真理是不容易成就的,尚需花很長的時間才能獲得見道的果位。
若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獲得見道的狀態來看的話,則已耽誤了證悟成佛。有時直接出現很強的破戒的業力,而耽誤了成佛的聖果,因為破損菩提心戒律,雖然已經懺悔而不會墮入三惡道,可是願力者的自相續之中「心」的功德無法增加,因而形成成佛道路上的障礙,原本可以趨增十地五道的境界,可是,有時毀損菩提心戒律的力量很大,有時具足菩提心戒律的力量很大,當這二者交替輪流時,則自相續之中便無法產生心的功德,而無法產生心的功德是指,因產生不了菩薩地道的功德,故極為嚴重地延誤了見道上的證悟。
見道證悟是十地中的第一地,而一旦延誤了初地菩薩的證悟時,佛陀的果位也會延誤的,十地五道境界越來越延誤的原因即是如此。然而,有時受戒,有時破戒;有時破戒,有時懺悔;有時是菩提心具足;有時是菩提心破損,在如此輪流的情況下,見道是證悟不了的,而見道證悟不了時,則修道次第往上的真理也同樣無法增加,最後連臻達佛果也耽誤了。
有一個例子即可說明,噶舉派傳承祖師諦洛巴,原本七天就可以獲得不共成就之機會,但是因為他偷偷拿取了一把芝麻,因而延誤了七個月,僅是拿取一把芝麻的業果之因,使之延誤了七個月,原本是七天就可以證悟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呢?有時菩提心不見,有時菩提心又存在;當菩提心不見時,又懺悔修復等等,如此在輪迴裡交替輪流的話,就會延誤成佛的勝道。原因即是在資糧道、加行道裡毀損菩提心的話,則見道證悟不了,而見道證悟不了,則佛果也得不到的。
關於以上以上的功德得不到的障礙即是破損菩提心戒,因此在受持菩提心戒的情況下,因為具足菩提心的緣故,也許可以輪流出生在上三道裡,可是見道的真理及菩薩初地的勝果仍無法成就,這會延誤很長的時間。
吾等此生當中獲得了難得的人身,這是身具圓滿,而心具圓滿是指具有菩提心的功德,所以在心具菩提心圓滿的狀態之中,二種圓滿都不能破損。身具圓滿,即暇滿難得、健康長壽;而心具圓滿,即在菩提心不毀損的情況下,所展現出的力量會越來越增加。
持明仁增塔欽個人思想闡明:
因此,吾等應時時刻刻在不放逸的狀態之中持守菩提心戒律,並將發起菩提心與生起菩提心這兩種狀態持續保持下去。
有些人提問有關生菩提心與發菩提心的問題,生菩提心本身是在見道以後自然就會有的,但是菩薩的行持在資糧道和加行道時也會有生菩提心,因為是自動自發的。但是如果沒有和見道菩薩一樣的修行境界,其自然生起菩提心的力量是不強的,當然凡夫之中也有自動自發而生起菩提心之人。
發起菩提心有些是因為其他善緣圓滿等外來的原因,例如周遭有許多善知識等等,這樣也會有發菩提心的機會,或是看到菩薩行持的論述等等,而發菩提心的也有,而這裡經常說到生菩提心與發菩提心,究竟哪一個好呢?如果這樣問的話,答案當然是生菩提心最好。
因為內心不用特別發一個東西,而是在心相續之中自然就生起菩提心,這是自然就有的。不論在任何的情況下,發菩提心的力量也是非常廣大的,因為釋迦能仁等等也都是經由發起菩提心之後,最後才成佛的。
「恆利眾生發菩提」,有發菩提心便一切都有了,但生菩提心是更好的,在《解脫顯明燈》中載述:「心寶發非重要自生要。」發起菩提寶心不是主要的,而生起菩提寶心才是最好的。
主要是在正知正念、不放逸的狀態之中,保持菩薩的心態,自己的歡喜自在就會多一點,當身體和語言的善根形成不了多少的時候,如發起菩提心的真理、願菩提心的力量都沒有破損的話,則自然而然就可以行持菩薩的勝道,所以要在不放逸的狀態之中發起菩提心的力量,加油。
留言
張貼留言